他没有选择坐公交,因为他根本不是要省书店总店,而是要去省委,距离招待所只有三站路,对他一个山里人来说,三站路根本不算路。
他也想单独静一静,一个人步行的时候回想过去。
想一想他的生活。
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妻子。
那种思恋纠结在内心深处,他老婆就是机械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两个人是在工作中认识的,后来,他挖人挖媳妇,将这个大美女请到了机械厂搞研发,没过多久就挖到自己家里做老婆。
那时候的他虽然是个厂长,可厂子都快倒闭了,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两个人真是一起努力,一起拼搏,患难与共。
仔细想想,回忆中的大多数还是特别的甘甜,像最温润甘醇的蜂蜜一般滋润着他的心田。
走到省委机关那宽阔的大门前,杨少宗很快就想到了更多的人和事。
这个时候,后来的省委书记王中泉还在当省团委书记。
后来影响着整个江东省的那些大人物,现在也没有几个真的发迹了,大多数就是副处级、处级,王中泉算是正厅级,但也只是说的好听,实际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根本没有人会高看一两眼。
这些人后来之所以能起来,除了机遇,更重要的还是本身的能力,做官是要有天赋的,而他们恰恰就具备这种稀有的天赋。
最重要的还有长江军区的那位萧司令,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位老司令对杨少宗一直有着很特别的亲近感,对杨少宗也是特别的关照,为杨少宗介绍了很多重要人士,而这些人看在萧司令的面子上,对杨少宗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杨少宗想要提前和这些人建立关系,钩织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在90年之前就完成这些基础的工作。
当然在杨少宗的生命历程中,萧司令一直都是那个最特别的人,正因为这样,杨少宗更希望自己干出一些成绩后再去找他。
一切归零,重回起点的最大好处并不只是你能利用历史中的事件,你也可以更好的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步骤,并且逐步的实现它们。
第一卷旗山奇迹第十章省厅的潘玉林科员
反对声浪很高啊,同志们正气不足,我希望支持红旗的同志们请站起来,多推荐,多宣传,我们搞改革就要勇敢一点,热血一点,不要怕牺牲
省委机关并不是杨少宗真正的目的地,现在去找王中泉、陆家政、贾富雄、萧薇的时间太早了,这些人虽然已经都在省委机关中有了自己的位置,却还没有真正的实权,和他现在的关系也不大。
杨少宗真正要找的人是潘玉林。
在杨少宗记忆中活跃着数百个人中,这个人是第一个跳入他脑海的,潘玉林是恢复高考后从旗山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历史总是有着很多特殊的机遇,恢复高考后涌现的前几批大学生运气就非常好,大体都会分配到很不错的工作岗位。
做为一个没有关系的农村人,潘玉林就是凭借过硬的专业成绩和良好的在校表现,毕业后才被分配到省轻工业厅计划管理处做科员。
因为工作业务上的关系,加上两人是同乡,都对旗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杨少宗和潘玉林的来往一直很密切,在杨少宗决定对淮西保护势力出手的时候,已经是副省长的潘玉林就是他在省委中的最重要同盟和支持者。
现在想要找到潘玉林还很容易,找到潘玉林正是杨少宗重建关系网的第一步。
杨少宗直接去省轻工业厅通过门卫联系上潘玉林,如今的潘玉林只是一个小科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容易见到。
门卫和机关里面通了电话后,大概过了十多分钟,一个穿着白色的确凉衬衫和黑裤子的青年科员就夹着一份报纸,匆匆忙忙的走了出来。
见到门卫,青年科员就问道:“刚才找我的人呢”
门卫冷漠的指了指杨少宗。
青年科员随即看过来,见杨少宗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穿着很普通,实在不像是电话里面说的公社派出来的办事员。
一看这个人的模样,杨少宗就知道他是潘玉林,虽然后来的潘玉林胖了很多,但大体还就是那个人。
他从衬衫口袋里拿出一份公社开具的介绍信给潘玉林,证明自己的身份。
潘玉林大致看了一下,还是有点不相信的看了看杨少宗,笑道:“公社还真是越来越会使用伢子了啊,你都可以当办事员了吗”
杨少宗道:“其实暂时还不是,我刚从淮海机专毕业,原先是分配到淮海机械厂,我自己要求回公社。老徐书记就先安排我在财经科帮忙,档案能不能转回公社还是未知数呢。这一次,我则是跟着供销社的汤恩国副站长出来采购机械设备回公社办厂,我们朱科长顺道让我另外办点事。”
“哦”
说到汤恩国,潘玉林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旗山人民都知道汤恩国是能吹的典型嘛
潘玉林笑了笑,又有些不解的和杨少宗问道:“你既然都被分配到机械厂了,怎么又想回公社啊”
杨少宗平平淡淡的答道:“建设家乡”
“哦”
潘玉林有一点疑惑,但也带着一丝莫名的感动和敬意。
一个大专生愿意做出这么勇敢的选择,本身就很不容易,如果是他,他肯定不会这么做的,虽然他爱旗山,可他真不知道旗山公社这个大山窝子的未来在哪里
他想了想,又问道:“那汤副站长呢”
杨少宗道:“他还在煤炭招待所办事,我是单独出来找您,这是宋书记交代的。”
“哦”
潘玉林又哦了一声,他和杨少宗也不熟,只估计是杨庄或者是大杨岭、小杨岭的人,就和杨少宗说道:“正好下班了,难得老家来人,我带你去附近的小饭店吃顿饭吧”
老家来人办事,别的先不问,好歹也要招待一顿饭,毕竟是同乡嘛。
说是小饭店,还真的就是小饭店,名字更简单小康饭店,看起来是一家个体户饭店。
潘玉林在这家小饭店很熟悉,点了几个菜,带着杨少宗在窗户口坐下来。
菜还没有上来,先倒了两杯开水喝着。
潘玉林随口和杨少宗问道:“小杨,公社情况还好吧我上次听朋友说,省里有些人对继续保留最后一个公社感到不满,老徐书记压力应该蛮大的吧。”
杨少宗感叹一声,道:“书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