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5(2 / 2)

斜风 紫钗恨 2298 字 2023-10-01

gu903();因此武红船就是采用了双虎相争的办法:“浦江方面,张玉良不愿出营野战,红贼也不愿攻城,而胜负关健既在浦江,那么不如我们派几支壮勇过去增援张玉良。”

“增援张玉良”石景芬除了看错武红船之外,倒算是一员能员:“是把红贼引到张玉良营前吧”

“没错老府台高见”武红船觉得这是现在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可以令诸勇营绕过浦江县城,经郑义门前出义乌县,如若侥幸得手,可以与绍兴府合击红贼”

石景芬知道,这样的侥幸是不可能的,但是郑义门离浦江县城不过二三十里地,完全可能吸引红贼大队来攻,这些勇营不足恃,但问题在于他们跨下来,第一时间就会奔往浦江县城。

一想到,石景芬当即一拍大腿:“武参戎高见啊确实高见”

这些勇营损失了似乎也是件好事,何况他们背后就是浦江县城,张玉良只要有点良心,都可以把他们收容下来,而红贼战胜之余奋勇追击,肯定会直接撞到浦江县城去。

这龙虎相斗,胜了是他石景芬谋划有功,败了是张玉良作战不力,而且以石景芬的了解,张玉良手下有三千装备了洋枪洋炮的兵勇,即使吃了亏也能保住浦江县城,当然,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红贼与张玉良各自折损千儿八百精锐,而他自已镇守的金华县则安枕无忧。

好就这么引得两虎相斗,石景芬当即说道:“我明日即派忠义勇、奇胜勇、百胜勇、建威军、福威军二千三百名绕浦江县城,经郑义门助张玉良攻义乌县”

“金华县的清妖有动静了”柳畅笑了笑:“看来还是我们这边耗得起啊,队伍多操练一日,便多一分战力”

石汀兰把一份文书交给了柳畅:“据报石景芬已经派百胜勇、奇胜勇、建威军等千余往浦江县城助张玉良攻义乌县”

“都是一群垃圾勇营去了浦江也只是多点麻烦而已”

柳畅已经不分析这些勇营的成份了,到现在为止的实战战例告诉他一个事实,就是这些名声有些响亮的队伍实战中根本不是虹军的对手,甚至不是新组建独立营的对手。

“不过还真是麻烦”柳畅却觉得不着急:“等着这批洋枪送到金华府我们再动手解决张玉良吧”

浦江县方面已经有了当地的土勇、绿营兵数百名,加上张玉良的三千精锐兵勇,现在又压上来这一千数百名勇营,那边的磐石营与独立三营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石汀兰当即问道:“真等洋枪到手了再说”

这批洋枪是由叶语蝶在磐石寨帮柳畅接收的,总数有一千三百杆,大部分经柳畅同意后准备留在台州府,其中相当部分准备移交给瞿振汉,经过于村的关系,瞿振汉已经准备把乐清县让给虹军,以换取一大宗武器弹药,只是双方在价格上还没有达成一致条件。

转送到金华方面的只有六百杆洋枪加上几门小口径洋炮,主要是拿来充实各个独立营,只是柳畅已经同军官们打过招呼了:“买洋枪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张玉良洋枪近千杆,洋炮十余尊,就等着你们去拿”

但是对于这一批从台州府运来西洋火器,柳畅相当重视:“没错我们不着急,我们在金华多练一日兵,战斗力就强上一份,倒是张玉良,他坐守浦江不出,还真不好对付”

石汀兰询问道:“要不要我们打一打金华县”

金华县既是首县,又是金华府城,柳畅如果打定主意猛攻金华县,那么张玉良责任重大,多半是南下救援府城,但是柳畅又说道:“府城不好打,虽然多数是滥竽充数的勇营,但名义上有着近万营兵、勇营、民壮,其中还有千余人的台勇,要小心些”

光是围城,未必能调动张玉良,可要是真打,这些饭桶野战不足,守城却有余,凭借着兵力的优势上怎么也能守一守,因此柳畅在地图上划了一划:“汀兰,你看萧山怎么样”

萧山石汀兰第一时间在地图扫了好一会,才在北面找到了萧山:“似乎可行,但那是杭州了”

这是来王陆德顺在另一个时空克取金华的战术,当时他在浦江县与清军僵持,眼见战局陷入僵局,当即从浦江富阳抄山路,出和尚店渡临浦攻克萧山,当时清军主力还在金华一线与太平军僵持,哪料想北路告急,太平军已经攻克萧山县,兵进杭州,纷纷溃回杭州。

柳畅倒算是谋划已久:“没错,我派一个主力营绕浦江、富阳,兵进萧山县,一副直取杭州的状态,必然能调动清军回师杭州,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运动中消灭清妖了”

杨长妹觉得柳畅这个办法不错:“这是围魏救赵的办法,我们天国最喜欢用这一手了”

没错,太平天国在战略上确实喜欢用围魏救赵之术,而且多次得手,柳畅正想多说话,那边外面突然有人来报:“检点,磐石营与独立三营报告,清妖奇胜勇、百胜勇、建威军等勇营已经蜂拥绕过浦江县城,准备经郑义门往攻义乌县,磐石营鉴于这股清妖战斗力不强,张玉良又坐守浦江县城,已经准备在野战中歼敌一部,只是希望检点能派个营过去接应一下”

“孙胡子兴致不错”柳畅倒是笑了下:“让他注意一下,与张玉良可以野战,不许攻击浦江县城”

那边石汀兰倒是说了一句:“根据我在天京了解到的情况,张玉良多半是不管这些勇营的死活,可以让磐石营稍稍主动一些”

只是战局的变化,出于柳畅的意料之外。

第247章郑义门

浦江。郑义门。

郑义门虽名为“门”,实际却是郑宅镇的一部分,郑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历经三百六十年,时人称义门郑氏,故称“郑义门”。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

明中叶以后,郑氏衰败,但是依旧是浦江县上的名门,而郑义门的说法也被流传了下来,这里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是今天的情况有点掺,只见成千数百的大股清军如同潮水一般地退了下去,他们大声叫道:“红贼来了,红贼来了,洋枪洋炮好多,大家快跑啊,大家快跑啊”

这些清军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