涢水真人郑重其事地说道:“愿为国师肝脑涂地。”
云空大师等人都是心神一震,一个新晋的元婴真人向秦之初表忠心,这样一个事实对他们的心灵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不过云空大师他们又没有要得罪涢水真人的意思,倒也不怕涢水真人会朝着他们动手。他们这会儿最惦记的还是秦之初的第二个条件。
“国师,你刚才说了,我们要想得到凝婴丹,除了第一个条件之外。还有第二个条件。它是什么条件呀还请你尽快告知。”云空大师急切地问道。
就在这时,智屏公主飞了过来,“夫君”
秦之初连忙迎了过去,“公主,你怎么才来呀涢水都已经成功的破丹凝婴了,如此胜景。你是错过了了。”
智屏公主不在意地说道:“有夫君在,以后我难道还发愁看不到其他人破丹凝婴吗夫君,我这次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二弟妹请我过去。二弟妹怀孕了,想让我给她看看。”
智屏公主口中的二弟妹,其实就是新太子的太子妃。请智屏公主过去,无非是想进一步稳固新太子和智屏公主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新太子比已薨的那位太子明白多了。
秦之初点了点头,他转过头看,看了看云空大师他们,“各位,正好公主也赶了过来,本国师就当着大家伙的面,说一说本国师的第二个条件。”
道录司、僧录司和蓬莱派的众金丹都目光炯炯地盯着秦之初,竖着耳朵,唯恐错过了秦之初的只言片语。
“本国师的第二个条件其实十分的简单。道录司、僧录司本是本朝太祖皇帝创立,跟内阁,跟六部一样,都是大周朝廷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两司已经不受皇室辖制久矣。本国师希望两司能够恢复旧例,重新回归大周,归皇室节制。”秦之初淡淡地抛出了他的条件。
此言一出,众金丹全都哑了火,秦之初的这个条件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道录司、僧录司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好不容易摆脱了大周皇室的影响,如今让他们重新归队,似乎有点强人所难。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道录司和僧录司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去拒绝秦之初的条件。
事实已经证明,秦之初的个人实力就已经不是两司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抵挡的,如今又有了刚刚破丹凝婴的涢水真人相助,两人联手,试问蓬莱岛之中,谁人能挡之
再说了,秦之初手中掌握着凝婴丹,他们要想得到凝婴丹,就必须得答应秦之初的条件,否则凝婴丹永远跟他们不会存在任何的交集。
“本国师就这两个条件,只要全部达成,本国师就会酌情拿出来几枚凝婴丹,赐给符合条件的道友或者僧友。”
秦之初刻意使用了“赐”这个字眼,这是一种上对下的行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得。
“国师,我等愿意回岛,尽力劝说正印大天师早日向朝廷上顺表。”道录司的副印大天师维贤道长抢着说道。
包括维贤道长在内的几个来自的道录司的金丹。都已经让秦之初用信之醍醐完全改造了一遍,都成了秦之初最虔诚的金丹期信徒,别说秦之初让他们重新接受大周皇室的辖制了,就算是秦之初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维贤道长率先表态,狠狠地震了僧录司、蓬莱派诸金丹一下。蓬莱派的人先反应了过来,他们连忙说道:“国师,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我们蓬莱派早就想往大周天朝威仪,臣服之心久矣。我们蓬莱派愿意成为大周的第三司,回去之后。我们就给大周皇帝上顺表,以示臣服。”
僧录司的云空大师等人受信之醍醐的影响,其实也对秦之初有不小的亲近之心,这会儿道录司、蓬莱派先后表态,也推着他们不得不往前走,“国师,我们回去之后,也会和正印师商议的。相信问题应该不大。”
秦之初笑着点了点头。“那本国师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不如这样吧,从京城到蓬莱岛,路途遥远。风波险恶,本国师就让涢水送你们一程,免得路上再发生什么意外。”
云空大师、维贤道长等人还能说什么,自然是没口价答应了下来。凝婴丹勾着他们的魂儿,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在国师府久留,当即就结伴往回赶,争取能够早日合计出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章程来。
云空大师他们一走,秦之初朝着智屏公主张开了双臂,“公主,为夫我曾经对你说过。要让道录司、僧录司两司成为我们能够掌控的力量。看吧,你夫君我没有说大话吧现在可不单单是道录司、僧录司两司了,还有一个蓬莱派做添头。”
“夫君,你得瑟什么呀八字还没有一撇呢。”智屏公主妩媚地白了秦之初一眼,“懒得理你了,我还要进宫。向父皇说说今天的新鲜事。夫君,我走了。”
没等秦之初反应过来,智屏公主化作一道长虹,扬长而去,徒留下秦之初张着双臂,在哪里苦笑连连。
蓬莱岛那边的效率非常之高,在第三天,钤压着道录司、僧录司、蓬莱派诸金丹的三份顺表,就递到了大周的皇宫之中。
智屏公主早就把秦之初要求蓬莱岛三派给大周皇帝写顺表的事情,告诉了天命帝。可即便是天命帝有了心理准备,当他真正地把这三份顺表捧在手中的时候,心房还是欢喜的快要炸开了一般。
天命帝一会儿放声大笑,一会儿有泪流满面。天命帝自问跟大周的列祖列宗相比,不是一个好皇帝,他登基之前,安南王起兵谋反,反对他登基,这可是大周历史上极少发生的事情,偏偏就让他赶上了。
如今,脱离大周掌控的道录司、僧录司重新归顺,主动上顺表,这样的丰功伟绩,即便是不能够与太祖皇帝相比,那也是足以在史书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的,就凭这一笔,他就足以在大周诸贤君中拥有一席之地了。
哭过,笑过之后,天命帝投桃报李,连发两道圣旨。这第一道圣旨,无论是对大周来讲,还是对秦之初来讲,都是干系极其重大的一件事情。
在这道圣旨中,天命帝将遍布全国的给国师秦之初兴建国师祠,百姓给秦之初树立长生牌位等一系列的行为,统一称之为秦公教的宗教行为,立秦之初为秦公教的教主,封秦之初为大日圣王,享天子依仗,同时,尊秦公教为国教,由户部拨款一百万两,兴建秦公教的总祠。同时鼓励官民信奉秦公教,兴建秦公祠分祠,为大日圣王供奉香火。
第二道圣旨,则是将上了顺表的道录司、僧录司和蓬莱派划拨秦公教麾下,听从大日圣王兼国师的调遣。
两道圣旨一下,举国震动。
第二道圣旨,还没什么,毕竟就算是两司加蓬莱派上了顺表,大周皇室要想调遣他们,也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
最主要的还是第一道圣旨,秦之初不但封王,还享有天子依仗。还立了秦公教,大周官民还都得信奉,大周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一时间。朝野纷争不断,不断地有人对皇帝的第一道圣旨表示赞同,却也有人激烈地抨击、死谏。
无论是秦之初,还是智屏公主,事先都没有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