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0(1 / 2)

仪仗队抬着秦之初登上了半千飞舟,紧接着要追随他前往粤州的诸多修真者、修佛者,还有车队什么的,都登上了半千飞舟,秦之初一声令下,半千飞舟就在永定县百姓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御风而去。

永定县做为榕南府的一个县。距离粤州并不远,出了永定县的县境,就进入到了粤州。粤州的北部、东部等地已经恢复了王治,只有包括雷州府在内的几个府。还在安南王的控制之下。

朝廷的平叛大军就驻扎在粤州前线,秦之初要做的就是和平叛大军会和。秦之初除了是雷州府同知之外,还有个头衔,朝廷钦点的平叛使,受命剿灭粤州残敌,收服整个粤州。

朝廷的这只平叛大军一共十万人,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要不是南方富裕。各州府都产大米,可以就地征粮,朝廷早就被平叛大军给拖垮了。

秦之初做为平叛使,还从来没有在大军的营寨中露过面,这里的实际主持人有两个,一个是平叛副使,御林大将军胡大志,另外一个则是监军苏培荣。

在顺德帝时期。这两个人都是在大周跺跺脚,整个大周都要颤三颤的主儿。胡大志做为御林大将军,执掌大周最精锐的中央禁军。位高权重,苏培荣则是大内总管,顺德帝的贴身太监,权倾天下。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顺德帝驾崩,太子上位,胡大志和苏培荣都不太入天命帝的法眼,恰好又赶上安南王叛乱,胡大志被天命帝钦点,带兵出京平叛。苏培荣也得了个监军的差事,被赶出了皇宫。

胡大志和苏培荣很清楚他们俩都是今不如昔,必须要夹着尾巴做人。在粤州,他们俩都严格约束手下的将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只是大军驻扎。每日消耗甚多,手下将士又是求战心切,三番两头,上门请战。胡大志和苏培荣一开始还压得住,后来时间一长,秦之初还是不现身,两个人一合计,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们召集了手下的将领,一番合计之后,分出了一只队伍,攻打安南王的叛军。

这一打,平叛大军连吃败仗,安南王把他请来的修真者全都撒了出去,平叛大军是精锐,这不假,但是怎么能够跟虎狼一般的修真者相比,死伤无数。

胡大志和苏培荣连忙鸣金收兵,一边一起连署上疏,向朝廷告急,一边布置防御,防止安南王的叛军趁机攻打平叛大军的营寨。

安南王的叛军并没有趁胜追击,安南王起兵造反的时候,手下足足有五十万精兵,曾经席卷了小半个大周朝,但是到了现在,他已经凑不出五万精兵了,无力攻打朝廷的平叛大军。

何况,安南王也看的明白,他这次反叛,起决定性力量的,不是精兵有多少,而是手中掌控的修真力量有多强。

如果不是他的人,在庐州府,让智屏公主、潘冰冰杀了包括百鬼门掌门鬼鬾蜮在内的诸多修真高手,他的反叛也不至于一泻千里,一败涂地了。

从一开始,安南王就选错了方向,如果他在最初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力量集中用来培养修真力量,而不是操练什么精兵,或许他这次的反叛还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胡大志、苏培荣没有等到安南王的反攻,都长舒了一口气,不过悬在嗓子眼的心也直落回了一半,他们不知道朝廷那边会是什么样的训诫。

胡大志和苏培荣面对面坐在中军大帐中,两人面面相觑,脸色都不太好看,“苏总管,我们俩的奏疏已经让人用八百里加急带到了京城,就算是按照最慢的速度来计算,陛下也该在半个月前看到奏疏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复呀”

“大将军,稍安勿躁,相信不久,京城那边就会有消息传过来了。”苏培荣不动声色地说道。

他在紫禁城经营多年,虽说被赶出了皇宫,但是他在宫中还是有不少的耳目,天命帝最近的一些变化,他早就收到了消息,他敢肯定朝廷那边迟迟没有消息,跟天命帝的变化有关系,只是他不方便把这些话说给胡大志。

他人不在皇宫,却在宫中交通消息,一旦传到天命帝的耳朵里,他别想落好,到时候,别说外放做监军了,想到皇陵那里,给顺德帝守陵都没有机会了。

“苏总管,你说京城没有消息,也就算了。秦大人怎么也没有消息呀我派的人回报说秦大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在永定县露面了。他到底在搞什么鬼难道不知道平叛大军在粤州这边多呆一天,朝廷就要损耗数千两银子吗这一个多月,就是二三十万两呀。”

“大将军慎言。秦大人是万岁爷钦点的平叛使,等到智屏公主守孝结束后,他就是驸马爷。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他就是咱们的主子,那里有奴仆在背地里,议论主子的道理。”苏培荣谨慎地警告着胡大志。

胡大志叹了口气,顺德帝在的时候,他还感觉不到顺德帝对他的支持,究竟对他的影响深刻到了什么程度,顺德帝一死,他就陡然有了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的感觉。就像现在,私下里议论一下秦之初,都得带着三分小心。

第五百一十七章声势浩大

胡大志和苏培荣两个人颇多同病相怜之处,两人都是在顺德帝时期,深得皇帝信任,但是天命帝登基之后,两人都受到了新帝的冷落,不过新帝又没有把他们贬斥到底,还赋予了他们不小的权力。

只是这些权力跟他们人生顶峰时候,享有到的权力相比,还是差了不少。以至于两人颇有一种吊在半空中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从空中摔下去了。

“苏总管,我是个大老粗,没什么心机,也不会说话,要是说错什么,你可别往心里去。”胡大志刻意地把自己的角色贬低了些。

苏培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胡大志能做御林军大将军,怎么可能是个简单的角色,不过他也没有必要拆穿胡大志的话,笑道:“大将军,如今我们俩都管着平叛大军一摊子事,可以说是坐在一条船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胡大志扭头,冲着帐外喊道:“传我将令,都给我离中军大帐远点,至少在两丈之外,有胆敢接近者,以通敌论罪。”

中军大帐外传来一阵齐声的应诺声,紧接着在中军大帐外警戒的亲卫将士纷纷后撤,工夫不大,就都撤到了两丈之外。

“苏总管,你见多识广,对眼下的形势看的清楚,还请你给指一条明路,指点一下,告诉我,我以后该怎么做”胡大志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上前几步,单膝跪在苏培荣面前,“请苏总管教我。”

苏培荣连忙站了起来。把胡大志扶了起来,“大将军,你这是干什么我可受不得你这一拜呀。”

胡大志耍赖道:“苏总管,你不教我。我就不起来。”

苏培荣连连顿足,“大将军,当前之形势,连我都是自身难保。如何教你我还盼着有人能够给我指点一条明路。”

胡大志还想再做些姿态,让苏培荣给他多透露一些事情出来,他根本就不相信苏培荣一点想法都没有。他倒不是有什么背叛大周,扯旗造反的念头。而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能够保住富贵。即便是保不住,也要全身而退,不影响亲友和下属们的前程。

就在这时候,中军大帐之外,突然传来刺耳的牛角号声,胡大志和苏培荣都熟悉军中事务,一听就知道是大军营寨最外围、负责警戒的哨兵在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