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外响起真如爽朗的笑声,“道友这句话深得人生三昧呀。我们修炼之人一世苦修,所求不过是活着,能够一直长久地活下去。”
“让大师见笑了。”秦之初连忙揉了揉脸,恢复了一下精神,笑道。
真如一脚踏进院子,“道友,跟和尚我走吧。方丈刚刚出关,我把你的事情跟方丈说了说,方丈马上决定要见你。”
“好。”秦之初只想着早日离开九龙寺,见方丈倒是其次,虽然他也知道九龙寺的方丈一定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真如带着秦之初离开了院子,朝着九龙寺的后面走去。一路上路过几个殿宇,他还有心情停下来,指指点点,秦之初就知道真如必定是有的放矢,只怕前去见方丈的路上,有话要跟他说。
果然,走了一会儿,真如貌似无意的说道:“道友,你跟我们佛宗有缘,深得佛法真谛,熟谙佛文,运用的炉火纯青。方丈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的朋友,说不定他会赞扬你几句,如果特别赏识你的话,还会赐你几件佛宝,你可不要拒绝呀。”
“长辈赐,不敢辞。”秦之初装糊涂道。
真如又道:“不知道友喜欢什么样的佛宝是炼丹炉,还是类似袈裟一样的佛宝”
秦之初淡淡一笑,“大师,你我曾并肩而战,可以说关系不同常人,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不管是不是适合说出口,总要说出来,在下才知道该怎么做,是不”
秦之初已经打算只要真如的要求不过分,他就答应下来也无妨。
一来,这里是九龙寺,说好听点,他是客人,说不听点,他是案板上的鱼肉。
二来,真如跟他相处的还不错,要不是真如和他并肩作战,还告诉他怎么做,他也不可能在九凤镇的解围之战中,让大凤女刮目相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凤女赠宝之事了,他就不可能得到七彩炫光印。说起来,他欠了真如一个天大的人情,不换,他于心不安。
真如讪讪一笑,“说来不怕道友见笑。和尚我已经查过了我九龙寺珍藏的典籍,发现我佛宗确实曾经有一位前辈,法号佛海,曾经得道飞升,荣登极乐世界,成仙成佛,他遗留下来的佛宝,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圣物。九龙寺上上下下包括和尚我在内,不想让圣物流露在外,有意请道友将圣物赠送给我九龙寺,我九龙寺不会让道友吃亏,愿意回赠道友几件佛宝,以示感谢。”
“这样啊”秦之初其实早就看出来真如想得到佛海袈裟了。
说实话,佛海袈裟与他有用,但是并无特别大的作用,也就是在对付鬼魂等阴邪之物的时候,作用比较大。不过这一点,他也不是找不到替代的办法,青铜印已经恢复完整,他已经掌握了昊天金阙的运用方法,完全可以用摄魂金光来威慑群鬼,效果只会比佛海袈裟更好。
只是这样做,要消耗大量的香火之力。不过用佛海袈裟的话,要消耗真元。香火之力也好,真元也罢,都是他的力量的一部分,消耗那种,归根结底,都一样。
虽说失去佛海袈裟,对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秦之初并没有急着答应。他要是答应的太快,反倒显示不出来佛海袈裟的珍贵,相应的,就会被九龙寺看轻,他能够得到的回报也就少了。
“大师,咱们曾在九凤镇并肩作战,你也是亲眼所见,在下之所以能够深入被万鬼围困的九凤镇,所依仗的就是佛海袈裟。按理说,有了咱们在九凤镇的交情,将袈裟赠与大师,乃是小事一桩,可是在下这样做的话,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该如何是好呀”秦之初拿腔作势地说道。
“道友不要慌,我九龙寺有很多佛宝能够克制鬼魂等阴邪之物,作用并不会弱于圣物。和尚我一定会把你的顾虑上禀方丈知晓,相信方丈一定会有解决之法。”真如被秦之初拿捏着短处,急忙说道。
“让我考虑考虑。等见到方丈,在下一定会有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答复。”秦之初说道。
真如急的都快抓耳挠腮了,秦之初说的实在是含糊,什么叫做“双方都满意”呀不过他又担心秦之初不同意将佛海袈裟相赠,那样的话,为了避免圣物流露在外,就只有动手硬抢了,这样做,传扬出去,九龙寺就会成为笑话,沦落为佛域的笑柄,故而轻易做不得。
真如满心的忐忑,秦之初则是东张西望,九龙寺实在是太大,比大周的紫禁城还要大上几十倍,他们又是徒步行走,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多一些,一直低头赶路难免发闷。
蓦然,秦之初停了下来,他指着一个大门敞开的大殿,“大师,那里是什么地方”
这个大殿修建的比较大,但是与周围的大殿相比,并不显得有多么高。通过敞开的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很多的泥胎金身,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不是和尚,不是尼姑,全都做僧侣以外的打扮,有道士,有书生,有商贾,男女老少,什么都用。
“道友,那里是群贤殿。所谓群贤乃是各域曾经对包括我九龙寺在内的佛宗,做过特别大贡献的朋友,我们九龙寺还有其他的庙宇,就会给他们塑金身,念经烧香,祈祷佛祖保佑他们一切顺利,长生不老。”真如解释道。
秦之初心中一动,“能不能带我过去看看”
真如这会儿对秦之初是千依百顺,至于是否方丈会等的不耐烦,他倒是不在意,方丈已经交代他了,让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劝服秦之初把圣物转赠给九龙寺,多等一会儿,又算得了什么。
秦之初跟着真如,来到了群贤殿。站在殿门口,看着门楣上悬挂着的匾额,上面用佛文写着“群贤殿”三个字。匾额已经很陈旧了,一看就知道年头不短了。
踏进群贤殿,秦之初发现殿内也是个小世界,里面供奉的群贤像,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在每位贤人的泥胎金身面前,有两样东西,一个是长生牌位,一个是香炉。
长生牌位的正面写着贤人的名讳,背面写着的是他的事迹,主要是为佛宗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香炉中青烟袅袅,一派香火鼎盛的景象。
进了大殿之后,还有一个大香炉以及长明灯,大香炉中更是堆满了香灰,还有没有烧完的香烛。显然,这个群贤殿比之其他大殿,或许不够雄伟,但是这里的香火从来就没有断过。
秦之初刚刚踏入群贤殿,就感觉到身周缭绕的都是香火之力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