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7(1 / 2)

是一定要跟着你离开宁清县的。”关志文第一个表态道。

紧随在关志文之后,龚秀珍、老姬夫妻、演宁、孙得龙等人也都做出了类似的表示,如果说他们以前选择追随秦之初,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重用,一展所学的话,那么现在,在这些原因之外,又多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追随秦之初,将来有一天,有希望成为人人敬仰的仙师。

就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让他们牢牢地站在秦之初这艘大船上,期望着永远都不要被甩下船去。

对关志文、演宁等人的回答,秦之初还是比较满意的,真要是有人说不跟着他一起去隆虑县,他不知道该有多么郁闷。毕竟,他从来没有想过亲自治理管辖区域,到了隆虑县之后,他还想让关志文他们帮着他治理隆虑县,他还想在宁清县的时候一样,当个甩手掌柜。

“既然大家都决定跟着我去隆虑县,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做出一些适当的安排。

首先,就是宁清县这边的事务一定不能乱,原计划做的事情,该怎么做,还要怎么做,最好是能够赶在我们去隆虑县上任之前,把宁清县的事情做完,做个比较好的了断。

其次,就是我在去京城之前,跟你们说的,你们都要从宁清县的事务中抽身出来,挑选有名望的士绅、举人来接替你们的职务。”

说到这里,秦之初顿了顿,看了关志文一眼。

后者连忙站了出来,“东翁,这事,我们已经着手在办了。

在你离开宁清县的这段时间,我们把消息传播了出去,晓谕了整个榕西府以及邻近的府县,有不少有才学却又不得志的举人、秀才、士绅赶了过来,自荐出任宁清县的县主薄、典吏等职务。

我带着龚兄还有其他几位大人,仔细地研读他们的个人名录,又派人到他们的家乡调查,最后,综合各种因素,确定了一个名单,请东翁决断。”

秦之初没去看那份名单,他说道:“关兄,你觉得合适,就用吧。你告诉他们,本县对他们有三个要求,一是秉公守法,二是一心为民,三是不准贪墨。

谁要是违背了这三条原则,本县饶得了他们,大牢里面的刑具饶不了他们,谁要是觉得刑具还不过瘾,那就把人头借给本县用用,九龙镇东城门、南城门和北城门三个城门外都还能竖几根杆子。”

关志文连忙点了点头,“东翁放心,我一定把你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他们。”

秦之初又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县在宁清县呆的时间太短了,为宁清县百姓做的实事也太少,我决定在离开宁清县之前,再为宁清县的百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我要在宁清县公开招收学徒,传授他们修炼之道。”

关志文他们一听,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秦之初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大了,不但牵涉广,影响也大,这个消息要是散播出去,宁清县的老百姓还不都疯了

关志文他们不知道秦之初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官场之上,有一条铁律,就是人亡政息,意思是说主政的首脑死了或者调走了,那么他原来主政的地方,在继任者的管理之下,基本上不可能延续前任的政策。

秦之初估摸着他也逃不脱这条规律。他做官不求财,只求老百姓的香火之力,假如他一走,继任者一上台,就改变他制定的政策,那么宁清县的老百姓是否还会念他的好,还会继续给他竖长生牌位。

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事情。所以,秦之初想来想去,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宁清县,但是一定要以某种方式,保持在宁清县的存在,要对宁清县继续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他又不想引起继任县令以及其他官员的忌惮,所以世俗的手段,能不用还是不用,如此一来,就只能动用修真者的手段了。

广收学徒,传授修炼之道,无疑是最省事、最省力的办法。

百姓多愚昧,他们给他竖长生牌位,除了他能够给他们带来好的日子的缘故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秦之初是个修真者,是他们眼中的仙师。那么他越是展示修真者的手段,老百姓就会越发自觉地给他竖长生牌位,早晚三炷香,为他提供香火之力。

而且广收学徒,不但可以让他和宁清县的百姓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同时也能够让他有积攒个人实力,发展个人势力的机会。毕竟关志文、演宁他们几个,人数有限,就算是全都筑基成功,也无法和蓬莱岛、僧录司、道录司那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即便是和六大国公所拥有的实力相比,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东翁,大规模地招收学徒,传授修炼之道,可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恳请东翁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关志文说道。

第三百一十四章差距

郁闷,感冒了,头疼,发烧,浑身难受对关志文的规劝,秦之初并没有太过在意,他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那么就是经过了比较充分的考虑的。

“关兄,各位,即便是我们无法一蹴而就的完成这件事,那么也可以分步骤进行,先小规模招收学徒,看一下效果如何将来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再继续扩大规模。”秦之初说出了他的安排。

奚一松说道:“少爷,你这样做,等于是开宗立派了,只怕难度不小。我担心会遇到不小的阻挠,而且你身为朝廷命官,在宁清县大张旗鼓的搞这种事情,只怕会有人质疑你借机发展个人势力,有不臣之心。这两点,你不能不察。”

秦之初说道:“难度再大,也得做。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得迈出第一步。至于将来遇到问题的话,咱们就给他来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见秦之初铁了心要做这件事,关志文、奚一松等人不再劝下去了,他们知道劝了也是白劝,还不如帮着秦之初想想,如何更好地把这件事做得圆满了,千万不要出什么叉子。

不过要将这件事变成现实,事先还是要做很多准备的,总不能现在就到宁清县各乡镇张贴告示,说县太爷要广收学徒,万一有太多的人涌来,他们可应付不了。

秦之初跟他们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就让他们各自去做准备了,在众人都走到门口的时候,秦之初让演宁留一下。

演宁对秦之初又是感激,又是敬畏,如果不是秦之初肯传授他修炼的法门,以及赐给他一枚筑基丹,他是不可能就此踏上修真之路的,根本就不会有成为仙师的机会。

“太爷,你有什么事情吩咐我去做”演宁恭敬地说道。

秦之初说道:“你现在也算是修真者中的一员了,得好好地规划一下你以后的修炼之路。你有什么特别想修炼的方向吗”

gu903();演宁忙道:“太爷,我们演家世代行医,我本人也对医术颇有研究,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从这个角度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