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唰!”
篮球丝滑入框。
鲍文找裁判抱怨,但是裁判并没有理会。
没办法,这就是巨星哨!
安东尼开场连得4分,状态火热。
掘金队这季后赛是双枪轮流开火了!
马刺队前场进攻,还是帕克邓肯挡拆。
这一次邓肯挡死了,林影提前绕后。
帕克拆开后看到林影的防守选择后选择了中距离出手。
“噹!”
可惜没能投进,篮板球被林影回身一把抓到。
掘金队直接推防守反击,安东尼跟进接到艾弗森的传球扣篮得分!
扣进后的安东尼点头怒吼。
好家伙,你又在这开无双!
林影这时候已经心里有数。
除了安东尼的状态,他还看到了更多细节的东西。
那个细节自然是和邓肯有关。
其实掘金队上一场安东尼也没少单打,从出手次数就能看出来。
但是今晚马刺队的协防,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邓肯的协防变慢了。
这还只是一个细节。
第二个细节是马刺队的进攻战术。
同样的战术,但是邓肯挡拆以后并没有下顺。
他的那
种挡拆是完全奔着挡死的那种去的。
这种变化就意味着这个挡拆的主攻点已经发生变化了。
然后是第三个细节。
之前两场比赛,邓肯在场的时候,林影是很难通过一传推动掘金队防守反击的。
因为邓肯会第一时间压到他身前,阻止他第一时间的出球。
但是今晚他上的明显不够快。
三个细节,说明邓肯今晚的身体状态一点都不好。
波波维奇,果然唱的是一出空城计!
芬利挡拆后的中距离打铁,掘金队快攻没打起来转入阵地。
林影想再试探一下。
正好这会儿马刺队也开始对安东尼采取弱侧提前夹击的防守方式了。
他在示意拉开之后,选择在三分线持球打邓肯了!
因为能力有限,他还是很谨慎的,不过他很快也就有答案了。
虽然他没能过掉邓肯,但那是因为邓肯提前就往里收了。
这是对自己的移动速度不自信。
林影示意安东尼移动到高位来,把球给过去之后,然后给他打起挡拆战术。
一个结实的对抗,鲍文被林影挡住了。
安东尼借着挡拆运一步,邓肯果然还是往后缩。
安东尼看到后果断中距离干拔。
“唰!”
开场4中4!
今晚这瓜包甜!
8比2!
掘金队今晚打出了完美开局!
虽然波波维奇心里面不愿承认,但是很明显现在他的战术体系,一旦邓肯出现问题,那整支球队就有问题了。
波波维奇……当然知道。
不过他也没法。
因为这个阶段的他还没开发出传说中的“锤子战术”,等到前场帕克再怒打一铁的时候,他还真就有点打个锤子的感觉了。
他转身把吉诺比利从板凳席叫了起来。
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扔一个会组织的人上去就行了。
这波调整还是很可以的。
吉诺比利上来就借邓肯挡拆命中一个三分。
而且,下一个回合,他又借邓肯挡拆命中一个中距离。
这波个人连得5分,让马刺队稳住了场上的阵脚。
“顺境帕克逆境佛,绝境妖刀斩神魔!”
逆境佛也失灵的时候,这就是提前到来的绝境了!
而且从吉诺比利上场后的表现也能看出他比帕克强的地方,他不仅有组织,还有稳定的投射啊!
就是,他短。
要是他不短的话,就不会被人叫做“20分钟乔丹”了。
这可不就是实锤,棺材板盯死的那种。
而且吉诺比利还有个很明显的弱点是他的防守。
他在防守端很多时候都是靠造进攻犯规来维持的。
说好听点,这是靠脑子打球,说现实点,就是身体素质吃不消高强度对抗。
对付进攻能力一般的球员很管用,那种老油条欺负新人的感觉。
但是如果被抓着打的话,就会比较难受。
林影当然也知道这点。
所以在吉诺比利连得5分之后,林影就组织挡拆让艾弗森和安东尼逮着吉诺比利打了。
或者正面上,或者背面来,什么姿势舒服什么姿势来。
就算不能打进,让吉诺比利消耗体能也行!
吉诺比利:你真的礼貌吗?
林影:我对兄弟都那么礼貌,对你当然更礼貌了!
吉诺比利又要攻又要守,这简直腹背受敌,两面夹击,力不从心,缴械投降。
而且比赛打着打着,就有点变成G1的那种感觉了。
吉诺比利体力消耗太快,邓肯又力不从心,三节打完,马刺队就已经败绩明显。
到了第四节,高原主场的体能更是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掘金队主场以103比83大胜马刺队,把大比分改写成了2比1!
邓肯打出了生涯季后赛最差的一场比赛,9投1中,5分3板2助攻3盖帽。
这看的马刺球迷心情复杂。
要知道马刺队过去因为攻防两端实力都很强,总能把分差控制的很好。
比如去年总决赛,他们打骑士总会给人感觉骑士队一直有机会,最后输球也只输个位数得分。
但现在,三场比赛打完,马刺队已经大败了两场!
比赛结束时,现场镜头给到波波维奇。
波波维奇的脸色并不难看,但是有些迷茫。
很显然,他在思考要如何面对眼前这样的困境了。
此时咕哒丞相快马加鞭赶来,一篇名为《NBA·马刺·波波维奇传》的文章火热出炉:
执政十九年,波波维奇提兵十万再围丹佛,然久攻数月不下。
其麾下大将蒂姆·邓肯战至力竭。
时人曰:丹佛不下,非大王无力,乃天意也!
波波无奈,只能罢兵还都。
临行前,自知年事已高,无力再来,望着不远处的小小丹佛,久闷成疾,不禁大呼:
丹佛!丹佛!
ps:月底了,有月票的大佬记得投一下哟,?(′???`)比心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