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扶余风波(1 / 2)

对于李世民来说,此时最好的状态,就是一路尾随下去。

前面有人替他开路。

而他只需要一路跟下来接手战果便好。

这注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战斗,一战灭国,将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战斗,同样是变遍观历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战果。

而在这个时候。

秦牧已经拿下了三城之地,在行绝户之策之后,再次向高句丽境内进攻。

高句丽国力没有大唐强盛,但是借着新城之险,以北方疆域为基本盘,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超级帝国的潜质。

一旦让高句丽完成农耕的转型,让对方有百年修养生气的机会。

那么高句丽将会发展为大唐北方,堪比匈奴帝国。

过了北疆荒芜之地,就是丽江,而过了丽江之后,就是另一种场景。

这里水草遍地,土地肥沃,极其适合耕种。

尤其是在扶余川这里。

在这里,曾经发展出来过一个极其强盛的北方名字,扶余国,曾经在最强盛的时期,扶余国坐拥万里之地,吊打高句丽。

原因就是在扶余这里,拥有非常肥沃的土地,发展出来极为强盛的农业。

直到三晋之时,扶余的衰败,直至最终被高句丽取而代之之后,才有了现在高句丽强盛。

看看大唐北方地图便可以清楚的看到。

在大唐北方,幽州以西、北之地,被突厥、高句丽所包围,而在这大国之中,才有如薛延陀、回鹘、吐蕃等小国。

这才有了以大唐北方,东西横贯西北、东北大小百国共存的格局。

可以说,扶余之高句丽而言,等同于大唐之江南。

乃是不可或缺的宝地。

高句丽之所以能发展到如此强盛的地步,成为仅次于突厥的强国,也是因为得到了扶余之地。

别看扶余这地方虽小,但占据着高句丽百分之四十的人口。

同样的,高句丽也十分清楚扶余重要性。

所以在扶余川,设立了大大小小的四十余城。

这犹如匈奴的祁连山一样,只要拿下扶余川,就如同大汉当年攻破祁连山一样。

从此之后,高句丽即便是还能幸存,也只能沦为大唐北方一弱小的国家。

“分兵作战不现实,虽然我军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万规模,但我们现在的性质,其实跟抢劫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后勤粮草辎重的补充,没有后续的援军。”

“一路上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是靠攻城夺地之后的补充为主,可以说,一旦大军停止前进,被困在一个地方,不出三天的时间,我军的粮草就会告急,不出十天,即便是高句丽不进攻,我们也支撑不下去。”

秦牧摇了摇头,否决了高小畅提出来的分兵进攻扶余川四十余城的提议。

虽然他现在拥有十万大军,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确定是什么。

绝不能久战。

一旦分兵,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哎,现在说再多,都已经迟了。”

席君买也是跟着摇头。

如果说秦牧没有实行绝户之策,那么这一路上连续攻克高句丽两座军事重城,三座粮仓之地,所获得的粮草补充,足以支撑十万大军半年补充。

可是实行让高句丽百姓南下之后,秦牧近乎将大半的粮食都分给了南下的百姓,让这些百姓拥有足够南下的食物。

百姓可以不必饿死的走到大唐。

但这就给他们造成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