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1 / 2)

异世驭天 语成 2465 字 2023-09-30

所化,始终将云子当做是真实存在的人,包括苏念,若非经历了心界考验,亲身体验万年前之事,也无法联想到这点。

同样,世人也想不到,万载岁月逝去,太祖并未死去,且一直在暗中引导太元大陆的发展,当今的明帝,就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再强的势力,再深厚的传承,若没有力量干预,哪怕不被外敌击溃,也终将会从内部腐朽,而太庙历经万年始终不朽,本身就是神奇不可思议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位众生先祖,在默默守护。

而万年来,太祖除了引导太元大陆发展外,最大的心愿和目标,就是寻找云子,可惜万年过去,始终没有任何线索,这世间,似乎真的没有出现过云子这样一个人。

直到一年前,太祖孤坐在轮椅上,偶尔翻起明帝带进来的一本书,那本书,名为道经,太祖早已绝望的心,突然生起了涟漪。尤其是当看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句话,太祖整个人如遭雷击,垂老的身躯情不自禁的颤抖起来。

“顺其自然,上体天心”,这是云子最初对太祖的教导,正是这两句话,一句让太元大陆出现了驭术,一句造就出了太庙,而道经所言,和云子的思想,是何其的相似。

于是,太祖匆忙激动的查看道经创立者,看到“苏子”二字,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密切关注“苏子”的一举一动。

可这一观察下,太祖非但没有确认自己内心想法,反而变得越发糊涂了,尽管苏念做出的举动,件件都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变革,但他的实力和修为能漫过别人,却瞒不过太祖,如此微弱的修为,和太祖心中的云子,根本不符。

万年前,太祖陷入灵境巅峰瓶颈,经苏念在心界里化身的云子指点,得以“立地成佛”,进入更高的神境,故在他心中,云子的修为,至少是神境。然而太祖初关注苏念时,苏念念力修为只是驭侯,灵力修为更只有驭将,这这太祖所想的高深莫测的云子,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时,太祖心情就有些低落,以为苏念并未云子,一切只是巧合,便不再关注苏念,不过仍抱着一丝微弱的希翼,让自己的学生,当朝的明帝,继续将苏念的信息送来。对太祖这样活了万年的存在来说,打个盹也许就过去了几年,所以太祖再次想起苏念,已是三月后。

重新拿起苏念的资料一看,太祖当即就愣住了,尽管他很老,可并不糊涂,三月前,苏念的修为,明明是驭将,但此刻资料的记载中,竟是驭侯,念力也提升到了驭王。

驭术本身是太祖创立的,因此他无比清楚,再天纵奇才的妖孽,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将修为提升这么多,这让他心神一阵激灵,产生一个之前没想到的念头,也许,苏念真是云子,只不过因为一些自己不知的事情,遭遇了劫难,沦落到如今的境地。

心神激荡下,太祖再度密切关注苏念,这一关注,他的情绪起伏越来越大,因为苏念的成长速度,太快了。不提以前,就说太祖对苏念关注的这一年,后者的灵力修为,就从驭将提升到了驭宗中阶,念力更已通灵入圣。若说,此前太祖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怀疑苏念是落难后的云子,那这时几乎是肯定了。

当苏念入中原,有了樊城一行,对于夫说出“至高佛法”四字后,太祖顷刻热泪盈眶,打消了内心最后一丝怀疑,已认定苏念就是自己的老师云子。不过太祖并不知苏念为何修为滑落得这般厉害,也不知苏念究竟有何计划,甚至怀疑,一切有可能只是苏念的计划,怕自己影响苏念的计划,就决定旁观,因此就看到了不久前那一幕。

一掌散“天足”,一指令天地,以太祖的修为,看到的东西远比别人深刻,在别人眼里,只看到那煌煌威势,太祖看到的,却是更惊人的东西。从始至终,苏念根本就没用动用什么能量,一掌拍出,无尽能量自动汇聚而来,形成云掌,一指点出,天地规则毫无抵挡的听之调动,礼贤宫里那近千黑衣强者,其实就是死在天地规则之下的。

“即便遭遇大劫,修为不复存在,甚至连记忆也丢失,但只是残留的一丝境界,也足以让这天地的意志臣服。”太祖感慨道。

至于苏念早早选定孔怀仁,起先太祖和明帝都不解,现在他们都“明白”了,原来苏子,或者说云子,看的比自己等人深,早就知道当今明子的道貌岸然,只是一层伪装,真实面目竟是这般疯狂残忍。

明帝神色一动:“老爷,他比您如何”

“以他如今的修为,连你都不如,自然没法和我比,但他的境界,只从道经就能看出,简直深不可测。”

第两百三十四章登上舞台

苏子云子

自苏念登云山后,世间万民内心便多了个悬念,云山是太祖之师云子的显圣之地,在云子以后,万年未有异象,可为何苏念一上山,云山的钟就响了

难道苏子是云子在当世的化身或者说根本就是云子本人,是太祖的老师无数人心中,都涌现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而正因这个念头太过震惊,在苏念登云山后,天下反而陷入死寂之中,甚至连五疆边境一些常有的冲突,也诡异的消停了下来。

不过这份寂静并未持续多久,次日一件大事就让整今天下沸腾,这件大事,起源于明宫一次堂会。

堂会上气氛肃穆,群臣沉默不语,本以为今天基本会和往常一样,顶多就多一项话题,毕竟对昨天之事,明子肯定要做出来举动来安抚人心。但很快,群臣的表情就变了,不再镇定,皆不可思议的看着宫殿那张孔雀椅后,双目中流露出强烈的震惊和敬畏。

孔雀为明堂圣兽,孔雀椅,即为圣上椅,而往时数十年,群臣都习惯了明子坐在上面,可现在,一个青年从幕帘后走出,坐在了孔雀椅上,那人不是明子,而是明帝。

虽然有不下十年未见,上次群臣见到明帝,还是在一名明堂王爷的葬礼上,但这不仅丝毫不影响明帝在天下和明堂的威严,还让臣民们对这位大帝有了更深的敬畏。

霎时,所有官员跪倒在地,高呼圣上,明帝正襟危坐,神色不见喜怒,朝旁边传旨官员挥挥手,沉声道:“传阅。”

“喳。”传旨官战战兢兢的捧着一个明黄卷轴,走到大殿下让群臣传阅。

无论哪位大臣看见旨意上的内容,都无一例外的面露震惊和惶恐之色,接着就将头贴在地上,不敢吭声。帝旨上话不多,旨意也很简单,大致就是当今明子,偶得重疾,无法再打理朝堂之事,暂令其于深宫修养。

可能在这大殿里有一席之地的,没一个会是愚昧之辈,自然清楚,明子修为尽管较明帝有着天壤之别,但好歹也是名驭宗,昨天还好好的明子,绝不会真的就突然得到重病。于是,群臣立即就联想到了昨天的事,尤其是礼贤宫那场近乎明目张胆的杀戮,哪里还不明白,明子已经失去了帝心,未来恐怕没有机会再起,所谓的重病,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也是明帝给群臣和天下人的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