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8(2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328 字 2023-09-30

gu903();“欢迎你们回家”

军医院内,站在第一批交换回来的战俘面前,韩武的神情凝重,他看着这些士兵,他们的脸上大都带着羞愧之色,似乎没有谁能平复他们的心情,那位叫方梁之的少尉曾试图自杀,这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误

“士兵们”

站在他们的面前,这些躺在病床上的士兵,韩武的脸上显露了笑容,笑容是发自内心

“你们能够活着回来,是我们共同的期盼,有人说,军人不为生俘,这大概是军人的勇气,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江苏陆军的官兵,他们的被俘从来都是在最无奈的情况下,你们身上的伤势清醒的告诉我们一个现实,你们曾战斗到最后一刻,你们忠诚的实践着自己的诺言、责任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现在,是军队实现诺言的时辰,在这里,我再一次强调一点,军队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士兵,因为你们为自己的祖国而战好了,我的兄弟们,无需自责,无需惭愧,我为你们,为你们曾为国而战,并战斗到最后一刻,感到骄傲国家感谢你们的付出”

最后韩武向眼前的这些士兵郑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欢迎你们回来我的士兵”

最后他走方梁之的面前,韩武走过和方梁之握着手,然后轻声说道

“方少尉,无论是在战场上,或者战俘营中,你都是在履行着一名军官的责任,江苏陆军为拥有你的服务而感到荣幸”

在话音落下,在方梁之的疑惑之中,韩武从身后的军官手中的盒内取出一枚勋章

“我非常荣幸能够以江苏陆军参谋部参谋总长的身份授予您优异服务勋章,以感激您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亲身将勋章佩戴在方梁之的胸前时,韩武看到方梁之的眼中尽是泪水

“长官,为什么”

“尊重”

回头病房中似解脱般的士兵们,面对随军记者的提问,韩武平静的说道

“战死在沙场的英雄值得我们尊重,这些无奈被俘的士兵们,同样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他们都曾为这个国家战斗过”

“从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要将遗体的脚置前,在每一个站点,你们都必须确保遗体的正确装饰,在每个装运点,不管运送方式如何,你们都得致敬,你们的职责要直到遗体被顺利送到他的家中才算完成护送队不在葬礼上停留,但是,如果你们决意留下,那么和家属见面有几项特殊的准则,不许议论死者的死亡性质,不许猜测死亡的一系列活动,你们每个人都会得到护送遗体的个人物资,这些物品,由你们随身照顾,直到交接结束”

南京江苏陆军参谋部的一个悬挂着“阵亡军人事物处”的办公室内,三十六名军官和军士坐在椅上,静静的听着长官的训示,并不是所有的阵亡军人都安葬于公墓之中,有不少士兵的遗中都提到希望安葬于家乡,而阵亡军人事物处的职责就是把他们的灵柩护送回家

“一个忘记他的保卫者的民族终将被遗忘”

在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这么一句标语,现实上,这正是这个机构的信条,江苏陆军或者年青,但是正因为年青,才使得他能够建立很多的保守,而不会被旧的陋习所影响

“在整个过程中,你们必须要铭记一点,你们所护送的灵柩中躺着的是一位为国尽忠的战士,他把年轻的生命给了他的国家,而他的国家,所能给与他的,应该是尊严,尊重,和荣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活着的人因为,他是为我们而死的”

在说话的时候,军官的神情庄重而肃穆,他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不仅仅因为在这里接受培训的护送员都是参谋部的文职志愿者,重要的一点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按照江苏陆军战死人员遗体回乡条例,他的遗体必须有尊严地被送回到他的家乡

“因而,我们必须在整个过程中都在表达着对这个年轻的生命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战士的应有的敬意,也是一个国家的荣光只有这样,死者才可安息,生者才能得到安慰”

安息安慰

任何一名为国战死的军人遗体都必须得到尊严的对待,即便是花费再大,也必须得到庄严的对待,在军队的太平间内,穿着白衣的士兵拿着相机为士兵照下最后一张照片,推车上的遗体,头部遭受重创,已经很难分辨出他的容貌

现实上,对于很多阵亡的江苏陆军官兵的身份认定,都是依靠他们的身份铭牌加以认定,在推车被推入另一房间后,入殓师开始清洁着士兵的遗体,精心的用棉布为其擦去身上的血污,在反复清洗数次之后,戴着口罩的入殓师再一次检查之后,方才用指甲剪刀修剪着士兵的指甲,随后洗去指甲缝间的灰土、血污,在这里每一个步骤都进行的非常仔细

现实上,在这里,对每一具遗体的清理都有着细节上的规定,而入殓师是从上海、南京等地殡仪馆内聘请的入殓师,穿上文职军装的他们,在这里所进行的任务,就是保证每一个阵亡的江苏陆军官兵都能得到体面而庄重的对待,从而保证阵亡官兵能够尊严的进入公墓或回到家乡安葬

“这是一个国家对军人的责任”

看着报纸上关于花费高昂的代价交换俘虏以及遗骸,多少有些微词,李子诚有些无奈的发出一声叹息,中国人的保守观念需要一点点的去改变

“对于我们而言,他们只是一个士兵,但是对于他们的家人而言,他们却是家人的全部,我们把他们带上了战场,就有责任带他们回家谁带他来,谁送他回家这是我们的责任”

闭上眼睛,李子诚的脑海中浮现出几年前,自己在华盛顿参观时,无意中看到的那座越战纪念碑,越战美国死亡士兵五万余人,每个名字都不落下的刻在碑上黑色纪念碑光洁如镜,活人通过影子似乎也被淹没

那天晚上,因为好奇而上了越战纪念碑的网站,当天诞辰日的士兵,都出现在首页死亡年龄,生于何处,未婚已婚,都被用来证明此人来过尘世,以至刺激只让李子诚不住的在心中猜想:曾经的生命,或者幸福过或者还没来得及幸福

而由此生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呢

想到那些报纸上的冷嘲热讽,“百担置俘、俘有何用”、“万斤置骨,骨有何用”之类的冷漠,李子诚却只感觉到一阵心寒,对国民生命漠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