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见爹无意解释,袁克定明白爹是想让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于是便点头应道
“我想这事叫杨皙子去做”
在他认识的人中,论起文笔来,最好的也就是杨度了
“杨度这个人呆子气太重,不过倒是一把好文刀,他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也知道如何去办这件事,就是不知他愿不愿意干”
“他愿意干”
一见自己的推荐的人选得到赞同,袁克定便兴奋地说道,
“杨皙子的呆子气是重,但他的官瘾重,而且他对李致远一直怀恨在心,自然愿意当这把文刀”
见儿子多少开了些窍,知道看人了,袁世凯便笑了笑说道:
“杨度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有点聪明过头了情绪易波动,兴致来了,热得可以烧开一壶水兴致去了,冷得可以结成一块冰杨度其人偶尔用用可以,不过他不是什么大器之材,谈不上是栋梁之材,也就是幕僚之能”
在用人、看人上,袁世凯的眼光一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这也正是他希望袁克定能学会的,
“父亲教导的对像杨皙子这样的人才多得很,栋梁之才岂又能轮得到他”
生怕淡了爹对自己的好感,袁克定又继续说道,
“若是单以栋梁之材,那李致远倒算是栋梁之材”
“嗯,你能看明白这点就不错了,人才和栋梁之材不同,前者为人,后者为用,杨度非用之材,这件事,我不便出面,这事由你去办,你放手让杨度去干,他明白我的意思,也知道怎么去办,火弱了、过了,都不合适这点你明不明白”
袁世凯盯着儿子吩咐道
袁克定没有父亲纵横捭阖的才具和吃苦耐劳的习性,却学到了父亲机巧权诈翻云覆雨的手段,对父亲的这个吩咐他自然心领神会,忙说道
“父亲考虑的是这件事,父亲完全不要出面,由儿子指使杨皙子、梁燕孙他们去办到时候,父亲您就只管着在一旁看这文刀如何杀人就行了”
“克定,你还是没明白,不是文刀杀人,而是文刀卸甲”
“是孩儿明白了”
父子俩促膝而谈谈了大半夜时间,直到最后,待袁克定离屋后,袁世凯却看着满天的星斗,似自语的说道
“致远老弟,本大总统可是在京城对老弟是翘首以待啊”1
第307章阳谋之计
京城,槐安胡同杨府s8飞
“大总统这是要借我的文刀啊”
杨度点燃一支洋式卷烟,又叫仆人给他倒一杯英国威士忌他喝了一大口,将发虚的心强压住
在中国,他算是最早同李致远打交道的人,对于那个人,他从来也就没曾看透过,或者说,看到的不过是他想让别人的看到的,也正囡如此,他才会觉得有些发虚,大总统要借他的文刀去拾掇他,到也和杨度的心思,可杨度却怕最后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过去的两年间,无论是作为大总统的幕僚或是后为关振铭的“私幕”杨度没少为关振铭出谋划策,可机关算尽,最后不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落得为他人做嫁衣的境地,每每想及往事,总让杨度对那人心觉无力
而现在却又要替大总统“抓刀”,以文制人虽说是借时行势,以文杀人,可不知为何,杨度总觉得这事怕不会那么容易,时好借、势易行,但以文杀人,能杀得的人吗
心绪慢慢安定之际,他的脑子里再次浮现出当年碧云寺夜数罗汉的情景,浮现出明杏斋里师生对坐研究帝王之学的岁月,浮现出马王庙胡三爹的三次测字,他认为自己无论从才具,从命数,还是从机遇来看,都应有宰相之分
从无论是从唐内阁到现在的内阁,别说是主掌内阁,甚至就连一肥差都未谋得,之所以如此,乃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为宰相无疑,也正因如此,一方面对袁世凯授其的闲职予以拒绝,在关门谢客的同时,又同袁克定交往无不是为了将开铺路
古往今来一切大事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人要做出大事,必须先要有其位,谋取宰相之位正是谋取为国家办大事的必备条件有了这个位子之后才可以从容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和学问,将导致中国富强的政策实行出来,将能执行这套政策的人才起用出来,这不就是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吗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衡量他的价值,最终应当以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为标准,至于这中间所使用的手段以及所夹杂的个人目的是不应该作为主要的因素的何况变主张,其手段并不恶劣,至于想做宰相,这个目的也决不卑鄙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诸葛亮、曾国藩那样的圣贤都还想做宰相哩
这样想到,原本有些心灰的杨度顿时又来了精神,脸上露出些许嘲色,似乎是在嘲弄自己竟然被那么一个后生晚辈下到了闭着眼睛在回忆日置益与大总统交谈话录的同时又在心里考量着这两日报上的激辩,沉思了足足半个钟后,他方才拿起笔来郑重地将题目写好:
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
“皙子,大作写得如何了”
题瘫刚一写好,却见袁克定满面春风地从外面进来
“还没有动笔哩”
杨度指了指摊开在桌面上的稿子
“刚刚才把心里的结解开
“心里有什么结”
袁克定到是觉得奇怪,杨度能有什么心结但猛然却又想起眼前这人表面上是一生,可内心里却是一官迷,这心结怕还在这地方
于是袁克定便取过仆人刚奉上的茶杯,笑嘻嘻地说
“不要有什么结,安下心来写好这篇大文章,我再给你寻一个开心”
杨度没有明白袁大公子的话里的意思,只是摇头说道:
“我已解开了不必再寻开心了,我们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