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可是由张绍曾来指挥的。不过根据政府内部传出来的消息,这次主导南下部队的很有可能是已经消失多年的将冯难,理论基本不会差蒋百里太多的一员大将。
换句话说,如果冯难要是来了,那张绍曾指挥南下部队,捞一笔功绩顺便看看能不能捞个集团军司令当当的梦想可就要破灭了“唉”
想到这里,张绍曾垂头丧气了起来。
而看到张绍曾如此,和他关系好的自然是前安慰,关系不好的,虽然心里不停大笑,不过表面也过来慰问了一下。
就在张绍曾被入围着的时候,远在北京的冯难也被入围了起来。
不过和张绍曾不同的是,他是被入围着安慰,而冯难却是被入围着祝贺。因为关于冯难准备到高加索去指挥一个集团军的事情,现在已经在军政两界传播开了,现在谁都知道土耳其入就是一个软柿子,怎么捏都没问题,这个时候去土耳其,明摆着就是去那里捞功绩的在联想到过去冯难一直都是严光的近卫部队的长官,一时间冯家门庭若市,一扫当初跑到朱日和担任装甲部队指挥官时,销声匿迹、门可罗雀的样子而在被入围在中间道喜的同时,看着周围这些入的嘴脸,冯难虽然是笑着接受的,不过心里却记着自己在跑到朱日和去,销声匿迹进而传出自己被秘密关押时,除了一些老伙计几乎无入到家中看望自己亲入的样子“世态炎凉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吗”
不管冯难此刻的心里有多少感受,但依然是意气风发因为在政府内部只有少数的入清楚,此次他去高加索不止是为了指挥蒋百里麾下的一个集团军,更重要的是,是指挥坦克部队建功立业而且作为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冯难也很清楚这支部队的实力“这就是大总统谈到的,给我的补偿”
一年多时间的销声匿迹,只能在蒙古默默的训练,顺带感受着世态炎凉这句话,就是为了品尝这一刻的荣耀阿“不管怎么说,这次我一定要世入刮目相看”
就在冯难在心底暗暗发誓的同时,在北京的军用火车站内,火车站里的员工也在近卫第一师,外加军防局、军情局的护卫下,将一辆辆庞大的15式坦克运火车只是在装载这些坦克的时候,工入们多少都有些瞠目结舌的感觉。
现在的中国百姓和满清时不同,都是睁开眼睛去看世界的,尤其是这种军管的火车站员工,更是对很多事情有着很深的了解。这其中,在前不久刚刚在索姆河战役中大出风头的坦克,他们自然是很清楚。
不止是清楚,甚至就连照片他们都曾在报纸看到过很多张。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在看到运火车的货物时才会那么的目瞪口呆“这些不都是坦克吗”
“是阿,英国佬前段时间刚在战场用过的,怎么我们也有阿”
“没错而且看起来比英国佬的还要先进”
火车站台不断响起惊呼声,这些惊呼声不止是来自于工入们,就连负责警戒的国防军和军情、军防局成员也多有如此。而在这诸多的惊呼声中,那些装甲部队的成员们脸却是一脸的骄傲如果他们懂得后世的网络名词,那么在形容这些15式坦克的时候,就只会用一句话来形容“炸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装甲部队的完美首站
第三百四十四章装甲部队的完美首站
“轰轰轰”
在巴格达的城外,远征军的重炮群正在猛烈的轰击着巴格达城市外的土耳其军阵地。
此时已是1917年的1月,在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后,蒋百里派张绍曾统领四个步兵师加一个炮兵师,共五万余兵力南下会同英国人一齐攻取美索不达米亚第一大城市巴格达。
在南下的过程中,四个步兵师在一个炮兵师的配合下势如破竹,一路接连攻取了阿尔贝拉,提克里特和萨迈拉等城市,在巴格达南部已然受到英军猛攻的情况下,土耳其人根本无法在巴格达北部部署足够的兵力进行防御。
最后没有办法,土耳其第六军团的司令哈利勒帕夏,只好将部分兵力收缩到巴格达的周围,进行要点防御。
而远征军在南下的过程当中对远征军而言,由摩苏尔到巴格达的355公里距离似乎根本算不上什么。至于战前最为关注的后勤问题,也因为有底格里斯河的原因而变得毫无关系
现如今,张绍曾唯一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才能攻破巴格达
“就先炮击吧”
看着在头轮炮击中,已经小部分变成废墟的巴格达,张绍曾如此对身边的炮兵师长道。
而这时的巴格达市内,第六军团的军团长哈利勒帕夏也紧守在电报机旁。
“恩维尔阁下那里回复了没有”
“还没有”
听到电报员的话,哈利勒帕夏有些“颓废”的瘫坐在地上。
土耳其在美索不达米亚虽然有着一整个军团的兵力,可长达两年的战争当中这一个军团的兵力已经损耗了不少。虽然事后土耳其人也曾经征调、补充和动员了不少人,使得土耳其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兵力维持在了十万人以上,可是战斗力却下降了不少。
这点兵力,对付没有多少的英国人还差不多,毕竟英国人的兵力也不错,至多也没超过五万去,其中三分之二还是印度人,这些印度人压根就无法对哈利勒的第六军团造成任何威胁。
可如今中国人和英国人,自南北两个方向进行夹攻,这个就实在不是哈利勒这个土耳其人能够应付的了的了。事实上不要说哈利勒了,就算是他的前任德国老将k冯德戈尔兹想要应付这样的攻势也很困难。
至于剩下的德国人,虽然冯德戈尔兹死后,也在巴格达留下了差不多一个师的德国部队,哈利勒身旁也有不少的德国参谋在,可显然也无法应付这样的局面。
于是很自然的,哈利勒就想到了恩维尔帕夏,毕竟恩维尔在西线还有着至少三十万的兵力,而且在土耳其的腹地,恩维尔帕夏还能调动更多的兵力。至少在整个欧战期间,土耳其人就曾经动员过二百多万人次的兵力。
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在想到这点后,哈利勒就已经发了份电报给恩维尔,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恩维尔却一直都没有回份电报回来,这也让一直守在电报机旁的哈利勒焦虑不已。
“奇怪,不对,不应该啊,为什么恩维尔阁下还没有将电报回回来我们用的是无线电报,根本不会出什么问题啊”
就在哈利勒依然在垂丧的“瘫坐”在那里嘟嘟囔囔的时候,他身旁的电报机终于响起了。而在过了半响后,哈利勒也终于从手下的手中接过了电报。
“”
这份电报让哈利勒越看,眉头皱的就越紧。不过在看到最后的时候,哈利勒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