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 / 2)

当然一些小麻烦还是免不了的,不过那些小麻烦严光自己就可以处理的。

于是,在严光来到这个时代的第十一个月,华升公司终于正式开业了。

而随着工厂的开工,第一批棉纱和棉布等产品很快便被生产出来,由于在事先就已经联络好了经销商,所以在销路上很。

不过这也是因为和外省进来的纺织品相比,华升的产品减少了运输成本所以在价格上要低一些的缘故。而且在这个非常重视地域的年代,严光这个老板的来历虽然并不是很清楚,但华升的产品既是川货也是国货,华升公司也毫无疑问的是川人的公司,下面的那些商家们虽然是商人,但也是四川的商人,自然会支持四川的企业。

于是在开业的第一个月严光便发现,想要在短期内将买机器的钱收回来或许不太可能,但如果只是想在保持收支平衡的同时进行盈利,却是绝对没有问题。

而且和严光最早时预期的一样,四川五千余万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成为华升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相当不得了的一股力量,以华升公司目前的生产水平根本就无法满足这些消费者,甚至还不足以满足成都的四十万人口。

因此当下面的商人们得知严光的仓库里还有一堆机器并没有动用的时候,便已经跑出来催促他扩大产能了。

“呼,那些家伙们总算是走了”在送走了又一批催促扩建的经销商后,严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真是一群难缠的家伙,明明跟他们说已经开始扩建了,还是催促我们动作快一些。”

“商人总是逐利的吗”一旁的王二笑道。

严光瞥了他一眼。“你到是懂了许多啊。”

“在一旁看了这么长时间,总是会学到许多东西的。”

“对了,那群家伙现在怎么样了”严光口中的那群家伙是原来的十名保安,和后来新加入的十名保安。

这二十个人都是些健壮的小伙子,而且人人都识字,只不过过去既没有做保安的经验,也不是行伍出身,拉出来打打群架倒是没问题,做保安就有些不合格了。因此严光便让王二这个前水匪和现任的保安队长好好的训练他们一下,让他们知道五块大洋并不是那么好拿的。

“他们”王二虽说和那些人年纪差不多,但还是哈哈一笑。“那帮家伙现在正躺在宿舍的床上起不来身呢”

“是吗”严光也笑了。

那群保安严光是准备打算做将来起义用的班底的,自然希望他们能干练一些,只可惜现在严光手头上并没有合用的人选,只能先拿王二这个前水匪来凑合一下了。

“不过这个到不及”严光摸了摸下巴在心里想到。“距离武昌起义还有三年的时间,所以先让王二练着也没关系,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是等明年伦敦的股票可以变成银元了再说吧”

想了想,严光对王二道。“现在工厂正在扩大生产,原来的三百多名工人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要在外面再招募一些工人进来,嗯,至少还要招募三百多人才行。”

“这样的话恐怕也无法将全部机器都开动吧”

“当然不能,不过饭总是要一步一步吃的吗。”严光笑着道。“而且工厂的人多了,你们的责任也比原来大了许多,现在的二十个人肯定是不够用的,我决定将保安队伍在扩充一些。”

“扩充多少”王二连忙问了一下。

“扩充三十人,将整个保安队伍扩充到五十人大概就可以了。”说着严光揉了揉脖子。“等到工厂将所有的机器全部投入使用的时候,整个工厂至少会有两千多名工人,到那个时候恐怕你们还要扩充。”

“可是老板”王二挠了挠头。“五十个人已经够用了吧”

在王二看来保安的工作仅仅只是防范厂内的人将东西带出去,或者是厂外的人潜入到厂内偷东西,所以哪怕是一两千人的工厂五十个保安也是够用的

“当然不够”严光摆了摆手。“将来至少要扩充到一百人的,你该不会以为我仅仅是建一座纺织厂就完了吧将来还有洋灰厂和玻璃厂的”这也是严光打造保安部队的理由。

虽然如今王二也算是严光的心腹,但严光并不打算现在就对他说自己的真正目的,那些重金打造的保安部队也是如此。

当然,到了最后还是要说的,只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是运动爆发,川内震动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严光相信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队伍一定会支持自己。

说到这里严光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对了,你们还需要枪吧”

想起义总是要有枪的,没枪的话怎么起义,还好这个时代枪的问题不难解决。

“枪”愣了一下后,王二点点头。“确实需要一批枪,嗯,十支汉阳造就可以了。”说着王二小心的看了严光一眼。

和后世抗战的时候不同,在这个时期汉阳造可是标准的好枪,更好的也只有高上一代的毛瑟g98步枪了,不过这个时候毛瑟98步枪还没有对中国销售,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所以唯一的选择就只有汉阳造

虽然王二仅仅只是需要十支汉阳造给自己手下轮着用,但严光可不希望自己的起义部队成为一支连枪都缺的部队,哪怕仅仅只是在初创时期,不过这些严光并不打算对王二说,所以仅仅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记得子弹省着点用啊”

“”

――――――――――

求收藏和票票

第三十章清末枪照

清末民初,是中国枪支最为泛滥的时期。

当然,后面这个民初是可以涵盖整个民国时期的。无论是早先的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政府,对下面的各个省的控制力都相当的薄弱,自然就无法控制泛滥的枪支。

而清末的满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不同的是,虽然满清政府对各个省的控制力不断被削弱,但至少在辛亥革命之前还拥有一定控制能力。所以清末的枪支泛滥,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执行的“核发枪照”政策。

“核发枪照。”如果简单点讲就是枪证,这种政策一直从清末持续到民国

只要有了枪证,即使是持枪在大街上乱转也不犯法,当然枪证的价格并不便宜,从几十银元到上百银元都有,有的时候一张枪证甚至要比枪本身更加值钱,而且每张枪证都仅仅只对一支枪有效。

这是满清政府在发现无法禁绝枪支泛滥后想出来的办法,也为满清政府和早期的民国政府提供了大笔收益,是极为有效的敛财手段。

所以在清末想要搞到枪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无论你是什么人。

唯一的难点就是五十支汉阳造的数量有些大,毕竟汉阳造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也算是新锐步枪了,如今的四川第十七镇新军都没有到人手一支的地步。

虽然拍着胸脯对王二说到时候只需要给自己省这点子弹就可以了,但是到了最后严光还是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别的不说,光是买枪的门路严光就没有头绪,于宗潼和赵尔丰到是很照顾他,但这仅仅只限于生意方面,如果只是找他们买枪的话

即使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