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们是贼军的富户态度傲慢,说什么他们是从来不交税的,看了就让人恶心。我按照您的吩咐,摆明说自己是贼,镇西将军什么的是自封的,结果就吓得他们半死。然后再向他们收税,这些人的态度马上就变得乖乖的。”
旁边的头领哈哈大笑。
红娘子又道:“不过等我报出了收税的额度之后,这些商人又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看样子咱们收得太少了”
马小天笑道:“咱们朱军向富人收取的税额度与朝廷向穷人们收的税额是一样的,这点钱对于富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当然要乐因为换了别的流寇找他们要钱,那就不光是要钱,还要命,要女人什么都要拿光。”
红娘子皱了皱眉头:“要命要钱也就罢了,要女人这三个字我听了着实不舒服。”
马小天耸了耸肩:“我倒觉得拿命拿钱来一点用都没有,倒是女人有点用,可以用来生孩子嘛”他其实就是开个玩笑,男人说到这种事,总是喜欢胡说八道几句开个小玩笑的,但是他说着说着,突然发现红娘子脸sè不善,赶紧闭嘴。
红娘子咄咄逼人地道:“马小天,你好像二十好几岁了,还是个大光棍吧你老实说,有没有想过强抢民女”
“没,绝对没想过”马小天赶紧摇头。
“少在这里糊弄我,刚才你的话味道就不对。”红娘子怒道:“老娘最恨的就是y贼,你有胆就去强抢个民女试试,看我和不和你拼了”
马小天头上豆大的汗珠向下落,急道:“不抢,真不抢。有你在,我哪会去抢别的女人。”他这话是很明显的吐露心事,有一种非你不娶的味道,但红娘子实在粗线条,这都听不懂,还以为马小天怕了她,于是哼哼道:“哼,怕了就好。”
这只怕和怕不怕没啥关系,造反都不怕的人,会怕你一个小女孩众头领齐齐摇头,心想:红娘子啊,你啥时候才能长得大
朱元璋要问的问题已经问完了,手上要处理的事也暂时都落到了实处,于是认真地道:“来了广元好些天了,一直闷在衙门里处理正事,现在总算做完了,大伙儿陪我去巡巡城吧看看川民的生活,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众头领对这个提议都感到有兴趣,于是大伙儿换上常服,打扮成普通的汉子,虽然看起来也说不上多普通,但好歹没了官味或者贼味儿,一行人倒有十来个,朱元璋、许人杰、马小天、红娘子,再加上几个jg卫兵一起,走上了广元的街道。
这里的街道崎岖不平,高低错落,到处都是青石砌成的阶梯,走不到几步就要爬坡上坎,又走几步却是下坡滑脚,实在是离谱得很。街上有一群穷人正在向着衙门的方向涌去,原来是广元知县已经开始在张榜放粮了,百姓们听说放粮,便兴致勃勃地去看榜文。
街道的角落里,有一群小屁孩拍着手唱歌,独特的四川童谣,味道怪怪的:“要窝屎,有草纸,莫要撕我的烂席子;要窝尿,有夜壶,莫要在床上画地图;要放屁,有罐罐,莫要在被窝里面放闷烟”
听了这独特的童谣,众人不由得哑然失笑,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唱完了这一首古怪的四川童谣,突然话音一变,又唱起另一首歌谣来,只听他们笑嘻嘻地唱道:“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听到这首童谣,朱元璋浑身轻轻一震,咦这首儿歌已经出世了吗这首儿歌明明是崇祯十三年,李岩加入闯军之后,向李自成提出建议,之后才流传于天下的儿歌,为何现在才崇祯十年就出现了果然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有所改变
注:据史学家考查史书,李岩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史书误用了民间传说搞出来的错误人物。而这首儿歌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具体是谁编的已经不可考。本书采取民间传说,将这首儿歌归功于李岩,乃是小说家言,请勿当成正史。未完待续。
四六六、他能吃谁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李岩为李自成编出来的儿歌,为李自成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原百姓归心,最终助他颠覆了大明王朝。按道理来说,这首儿歌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在崇祯十三年,李岩李公子与红娘子一起投奔了李自成之后才编出来的,但现在才崇祯十年冬天,便出现了,比原历史提前出现了两年多。
朱元璋眉头紧皱,暗想:历史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了。洪承畴被自己杀死,陕西被自己占据,这便是历史的第一大变,而红娘子被自己意外收纳,又算是一个小变,看来y差阳错之间,李自成比历史上早了两年多得到李岩的帮助,使得他这首儿歌也早了两年多问世。
这天下的形势,可就不好说了
朱元璋猜得没错,由于红娘子被朱元璋在信阳截走,没有继续北上,也就没有到跑到李岩的家乡去闹腾,接下来红娘子与李岩的一系列互动都消失了,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就让李岩提前了两年多加入了李自成的军队,成为了李自成的得力助手。
此时高迎祥已死,闯军尽归李自成所有,雄心勃勃的李自成正想做一番事业,若是原历史,李自成刚刚接过大权,难免要胡来一通,但这个时空里,朱元璋善待百姓,经营陕西,给全天下的义军作了一个榜样。没有野心和能力的人学不来,也就罢了。但像李自成这种有野心的人,岂有不学的道理
他一心仿效朱元璋,也想给自己弄块地盘以图大事,正在这时,让他碰上了李岩。
李岩向他提出了“尊贤礼士,除暴恤民”,“行仁义,禁兵y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这几个提议,李自成本来就有了这样的心思。当下就与李岩公子一拍即合。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改变三十六营的方针,不再烧杀抢掠,而是收买人心。为将来图谋天下作准备。
如此一来。李岩的儿歌自然就传唱开来。此时闯军正在四川到处流窜。李岩派出许多流寇中的机jg之人,扮成商人,到处传唱这首儿歌。就连广元这种偏僻的地方也已经传到。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儿歌在众人的耳边回响着,小孩们一边拍手一边唱,从街道上面跑过去,随后又笑嘻嘻地从另一边跑回来。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笑着道:“闯王是不是个大好人啊他来了就可以不纳粮啦”
另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也道:“爹爹说,他肯定是个大好人,不要咱们纳粮,咱们家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粮食来自己吃啦。”
一个岁数稍稍大点,可能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向这两个小孩子横了一眼,低声喝道:“三娃子、五娃子,别乱说话那闯王是个流寇,咱们这里当家的却是镇西将军,要让将军的手下听到了,你们两人当心吃板子。”
朱元璋等人穿着便衣站在旁边,听到这几个孩子的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七八岁大的孩子就是五娃子了,他对着那个岁数最大的孩子道:“大雷哥,镇西将军是朝廷的大官吗”
那大雷左右看了看,没看到有穿着紫sè军服的人在附近,便道:“那可不一定我在书房外面当差,听到老爷说,这个镇西将军是个割据一方的军阀不听朝廷号令的。”原来这个大雷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家生子,在富家大院里当童子的,便能偶尔听到富人们暗里说的话,因此知道朱军并不是官兵。
三娃子道:“那镇西将军是好人吗”
大雷低叹道:“今天衙门正在开仓放粮呢这个人好像是个好人。”
三娃子又道:“那有没有闯王好呢”
大雷仔细想了一会儿,压低声道:“那当然是没有闯王好了,闯王来了不纳粮呢,镇西将军却要纳粮,这还用比么咱们家老爷以前不用给官府纳粮,现在镇西将军来了,也要和普通人一起交税赋。我们家老爷也说,闯王可能比镇西将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