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战列舰的时代里,就在这个级无畏舰的大时代里,中国就会崛起为世界海军强国中不可忽视的一员,让辽阔无边的大海成为我们的疆域,让敌国的海岸线成为我们的舞台。
只要是在海军大炮的射程里,那就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宋彪很有意思的控制着时间,在最后一分钟里才结束他的演讲,每个人都站起身热烈鼓掌,迎宾帐外的几十名记者都在不停的拍照,镁光灯闪耀不止。
宋彪重新拿起那枚摆在桌子上的雕刻着繁琐龙团纹和镶嵌着红宝石的纯金怀表,确定时间已经到了上午1o点整,他才用手拍下铜铃,在整个港口上都立即响起隆重的礼乐声,砰砰砰的礼炮一打响,向着军舰喷洒出彩色的花瓣,照落整艘军舰,仿佛是一场彩色花瓣之雨。
直到这时,在震旦级军舰上列队的所有海军官兵才向着港口的方向敬礼,并且持续下去,军舰的汽笛嘹亮的想起来,在所有人的欢送目光和掌声中,在周边国民的呼喊声中缓缓而稳定的启航,当它驶过周边,所有培行的军舰一起鸣笛致敬。
天啊。
这是中国海军最大吨位的战列舰啊
这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无畏战舰啊
这就是帝国中央海军的新旗舰啊
颤抖吧,所有的帝国敌人们,等待帝国的海军涌现出更多的战列舰吧,后者总有后者的优势,从今天开始,帝国的每一艘战列舰都会一直战斗在海洋的前线,每一艘战列舰都会无比光辉的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捍卫帝国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虽然帝国海军的总吨位还很小,但在未来,不仅会庞大的总量,每一艘战舰都会让敌人感到害怕和惊悚。
心中激昂不已的宋彪就站在这里,看着震旦号向着远方而去,仿佛自己的身心和灵魂也随之同行,恨不得化作天灵追随于它,保护着它的生命和荣耀。
宋彪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他也向着军舰敬礼,向中国海军的号角声敬礼,跟随着他。其他的海军军官们,甚至是非军人出身的船厂职工们也纷纷敬礼。用那热切的目光眺望着灵魂归属的那艘战列舰。
此时的宋彪大体能够体会到李鸿章在见到镇远舰那一刻心情,是啊。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值得呵护和珍视。
震旦号战列舰终于服役了,虽然在建造过程中几经磨难,出现过无数的问题和麻烦事,连维克斯公司的人都多次不再报有希望,国人更是既激动,又疑虑。可终究还是服役了。
真的,这艘战列舰的建造过程对于此时的中国而言实在是太难了,简直就像是登天一般艰难,从船钢的制造到拼装。从锅炉的吊装到主炮的调试,所有的一切对于中国造船工业都是一个难于登天的考验,还好是总算冲过了这一关隘,就像日本在19o5年建造萨摩号战列舰一样,大家都需要闯过这一关。
日本当年付出多少努力才走上了自行建造战列舰的道路,这里面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在薄弱的工业基础上,想要走上这条路总是要比别的国家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有更为顽强的意志,不怕一切困难的刻苦精神。要有整个国家的全力以赴。
日本人想要变得更强大,中国人同样如此。
在光复革命的号召下,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快的改变,一改满清统治时期的那种麻木冷漠,一改满清统治时期的那种腐朽僵化,新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这个帝国中,呼唤自由,呼唤进步,呼唤新的知识。呼唤新的民族精神,呼唤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呼唤帝国的英雄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相对于日本海军的急功近利,中国海军也更幸运一些,走了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海军舰船的制造从一开始就由私营船厂负责,利用商业造船分担投资总额,忍住内心的渴望,忍住被日本海军欺凌的压力,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还是从增加轻装甲巡洋舰和驱逐舰起步,逐步增加舰船、海军官兵数量和部队的训练水平,增强海军教育的普及,扩大船舶航运工业和教育基数,等待钢铁冶金工业、电气和其他军工业、重工业的展,直到1915年才利用和维克斯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直接在伊丽莎白女王战列舰的基础上设计和建造新舰。
相对于日本海军制造的萨摩、筑波、鞍马、河内等并不是很成熟的战列舰,中国海军的军费开支是少,但是效能更高,在这一时期逐步拥有了金州、福州、江南三大造船总厂,三四年内都将拥有战列舰的制造能力。
即便此刻相比日本军舰制造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宋彪坚信帝国的船舶工业肯定越日本,帝国的海军也可以越日本。
主持了震旦号战列舰的交接仪式,并在金州继续召开帝国船舶工业十年规划会议后,宋彪才从震旦府乘坐专列返回都。
女儿宋媛媛已经八岁了。
媛媛公主殿下啊
刚回到宣政园,早已等待着他的公主和皇子就兴高采烈的跑过来,宋彪是一手抱着一个,和皇后舒萱说说笑笑的一起返回西花园。
整整一年未见,他倒是更想抱着自己的妻子,讲述自己在欧洲的战争事件,那些有趣的事,悲壮的事,痛苦的事,高兴的事,都想要说一说。
回到都之时,天色就已经很晚,吃了晚饭,陪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哄他们上床睡觉之后,宋彪才和舒萱在寝宫里准备休息。
在他泡着脚的时候,舒萱挺有兴致的问他道:“皇上此次回来,想必是欧洲战争大事以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给臣下们处置即可,不必再去了吧”
宋彪感叹道:“你这话说对了一半,我这一次回来是不用再去欧洲了,可欧洲战争还没有结束,大事未了,剩下的事情光是交给陈其采他们,我其实也未必就真的放心。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陈其采的能耐在于微调和机敏,但没有临阵指挥千军万马的气魄,马尔托斯长于运筹帷幄和计算,也非用兵之统帅,段祺瑞更非帅才,只是精明能干之士,傅良佐倒是不错的人选。可惜经验还是不足。否则,我当初也没有必要亲自去欧洲指挥远征军。只是就目前而言,帝国远征军主力要6续从欧洲撤回来。在南线战场的用兵只需要中规中矩的向前推进,以守为攻,吸引德军二十个步兵师就能达到效果,真正冲锋陷阵和杀敌的事情交给英法联军和美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