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1 / 2)

核武皇帝 浪子刀 2294 字 2023-09-30

真是愚蠢。

难道东北军的第二骑兵师和第三骑兵师就只是摆设吗

此时的第二骑兵师已经占领乌里雅苏台,而第三骑兵师也占领了库伦,控制了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八世,其实这一位才是挑起独立的元凶,但他是政治领袖和四大活佛之一,宋彪也奈何不得他,只能将他控制住,而他也宣称是受了一些日本人、俄国人的欺骗和挟持,本身并无独立的想法。

喇嘛教对于控制蒙古人口数量有着绝对奇妙的好处,显然是要进一步的扶持,否则康乾等位大帝为什么要如此热衷于此。

宋彪对此也是很积极的,只是将第三骑兵师常驻在库伦,新增设的第六、第七、第八骑兵旅也将集中驻扎在外蒙地区。

蒙古族的人口少,独立武装加起来不过几千人,其中一半还是喇嘛僧人,第三骑兵师抵达库伦之前,对方就狼狈逃出了库伦,一路逃往唐努乌梁海和俄国,因为第二骑兵师的轻骑兵部队已经提前截获了最为重要的哲布尊丹巴活佛,所以,东北军骑兵部队暂时也不继续清剿叛军,而是先立足于守住外蒙。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下,宋彪最终于1911年7月15日正式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此时的紫禁城内部已经去除了一些满清的特征,尽可能恢复到明晚期的状况,而宋彪身穿的龙袍也是以明代龙袍为基础。

根据章炳麟和前朝礼部右侍郎黄熙、掌院学士李殿林等人合作编定的帝国皇室礼法,帝国皇帝拥有三个类型的正式帝服,第一个系列为光复龙章礼服,分别以元代、明代为基础进行再设计和改良,分为明黄色、朱红底白团锦龙纹、白底海蓝龙纹三种,基础花纹和龙纹的挑选以明代为基础,有团龙、坐龙、卧龙、正龙、升龙、降龙六个基础图案,以及其他基础的十二龙章图案。

相比明代龙袍,新的龙袍采用了一些西式的裁剪手艺,采取了圆口立领。袖口继续缩小一些,靴子的变化较大。采用了类似雪地靴的设计款式,表面是一整块的软鹿皮和羚羊皮,以鹿皮为选,蒙皮采用明黄色、朱红色、褐色、黑色、白色六种。

第二个系列是欧式古典皇帝礼服,主要用于接待外宾时酌情选择使用,实际用处比较少,最多只是用来照一些宣传式样,用于在欧美进行政治公关使用,以表明中国正在西方化、现代化之类的。

第三个系列是常服,从传统中国服饰中吸收了一些元素。结合西式洋装的一些裁剪和规则。设计出来的新式唐装,统称为光复式唐装,基本和现代唐装差不多,要求有传统的团锦纹、福纹和螭云纹图案。

作为皇帝日常最常穿的帝服,第三个系列的设计是最多的。和普通的唐装不同,这一系列的龙章中装要求更为华贵,大量选用十二龙章的基础图案和降龙纹,对应三种光复龙章礼服,也有明黄色、朱红底白团锦龙纹、白底海蓝龙纹三种。

吸收国外皇室家徽标记的思想,帝国皇室采用了“宋氏皇朝”的统称,并以红底黄纹的三龙纹为基础家徽标志,用于皇家服饰和各种用品中,包括皇室御赐给臣下武官的礼物。馈赠国外的礼品也都要有这一标志。

1911年7月15日,宋彪就身穿着明黄色的光复龙章礼服登基,内阁大臣的朝服则以万历皇帝常服为基础,采用了紫色丝缎和青蟒纹,统一用翼善冠这样的高规格。

除了皇帝皇室和内阁大臣外,其他政府官员和内廷官员都没有专用的官制礼服。其他官员穿西装,军人则穿军礼服,一概简化其他不必要的配置,整个登基大典也不需要太多人参加,国会议员和党派代表则统一身穿新式唐装出席,颜色上以朱红色为主体。

登基大典从凌晨两点就开始,早上7点正式开启,9点整正式登基称帝,接受内阁官员、国会议员朝拜,随后是接受各国外国公使、特使的恭贺,以及正式递交国书,包括向其他各国递交登基国函。

至中午12点整,在保和殿举行国宴,宴请内阁大臣、议员和各国特使。

内廷总署最初的准备还要复杂的多,一直到晚上9点为止,宋彪后面简化了一部分,反正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形式,以此日为准,他正式且公开的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确定自己身为中华帝国神武皇帝的身份。

从这一天开始,神武年号就将强制在全国使用,帝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同时使用,以前者为主和正式使用,后者则为辅。

国宴仪式到下午两点整才正式结束,整个登基大典也至下午4点结束。

走了半天,坐了半天的宋彪都觉得全身很累,又正好是夏天,几次汗流浃背,还好中间有三次沐浴更衣,要不然就是一身臭汗。

晚上换了一身常服,身穿着一袭朱红底白团锦龙纹龙章唐装的他,回到宣政园继续宴请三十三位内阁大臣。

本届内阁政府虽然是帝国的第一届内阁,在行政体系上倒是基本完善,设有外务、财政、法务、6军、海军、民政、农业、工业、商业、警察、文教文化教育、交通、国土资源、宗教十四个部,以及新政、内廷、科技、水利、税务、海警、海关、邮电、工商、质检、审计、环境、卫生、地质、巡防十四个总局、总署,加上中央银行的行长、金融证券监管委员会的主席,以及属于情报和调查机构的国家情报总局、中央调查总局,再加上内阁总理大臣,总计三十三位内阁大臣。

虽然财政大臣张康仁兼任了中央银行的行长职务,但在内阁安排上,央行的副行长孙衡甫也被纳入内阁席位,故而还是保持了三十三位内阁大臣的总席位。

在十四个部的排名中,一旦相意外身亡,外务大臣将临时担任内阁总理一职,其余依次类推,外务、财政、法务大臣继续身亡之后,则由6军大臣兼任内阁总理。

所以,外务大臣可以简称为外相,实际等同副总理。

三十三个内阁部门,按照第一宪法的规定。6军部、海军部、警察部、海警部、国家巡防总局、国家情报总局、中央调查总局是统一归属皇帝直接任命,实际行政工作中也直接归属皇帝直辖统管。其余则归属内阁总理大臣提名,国会表决通过后,皇帝只负责批准,但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权和任命权也在皇帝的手中。

相比沙皇,华皇最大的差距在于任命国会议员的数量上,前者任命所有国有议员,而后者只任命其中的13规模。

虽然这三十三位内阁大臣中,只有一半是宋彪亲自委任和提名的,但还是可以称之为皇帝内阁,基本是由他来操控。这里面也存在着很多政治上的联盟和妥协。比如说由梁启担任文教部大臣,本身就是妥协,为了将维新派拉拢到帝党的范围内,好歹也有15个议员席位,关键时刻也能挥作用。

三十三位内阁大臣中。由新华会、中华革命党、光复会合并的中国光复党占了2o席,新政强国会占6席,民主党占3席,维新进步会占2席,立宪会占2席,宽泛意义上的帝党则占了大半,总体还是很利于宋彪在幕后训政。

gu903();民主党这边不是很满意,他们想要的更多,可这也不能怪宋皇帝。皇帝最初提议孙逸仙先生担任宗教大臣一职,孙逸仙自己不同意,想要担任中央铁路总公司的董事长,并且要求将公司总部放在上海租界,其实就是要利用铁路特权和外国政商联系,保持自己在国外社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