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甚至连宋彪都没有预估到日军溃败的如此之快。
东线图们江战场。
1911年4月4日的晚上9点。东线集团军的第五、第六、第二十七师、第三炮兵旅和延吉、吉林巡防军的12个新编团,总计37名团长和团教导员集体抵达东线战区前线指挥部。
蒋雁行以中央6军东北国防革命军副总司令的身份兼任东线总指挥和东线集团军的司令官,也是本地最高军事指挥官。对他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考验。
第六师的吴元泽师长,第三炮兵旅的单启鹏旅长同蒋雁行都是第一届日本6士留学生毕业,同学之情谊,此时兼任东线副总指挥,在第五步兵师担任了多年教导长的沙俄6军少将冯艾斯克将军担任东线军事最高顾问官。
冯艾斯克将军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一等内侍官蒋作宾带着皇帝陛下的亲笔手谕秘密抵达延吉,代表皇帝召开此次秘密的战前总动员会议。
在西线战区,这样的会议在两天之前由皇帝亲自主持。
东线战区的指挥官和参谋官们也云集于此,可以说是东北军的精锐尽出。蒋雁行、吴佑贞、常万春、吴元泽、单启鹏、章亮元、万庭献七人位列第一排,代表战区正副总指挥和正副参谋长一级,而李富贵、李兆韫、朱兆熊、张策平、刘立鳌、刘庭武、黄本璞、夏占魁、袁宗翰、高奎恩等74名团长、教导长又站在后面几排。
作战厅里气氛肃严。
蒋作宾身穿着一等内侍官的黑色军礼服,神色庄严的手持着印有赤朱三龙夺珠纹的鎏金黄色信封走进大厅里,转身之后面向诸位将领。
他将信封拆开。从里面抽出信笺提醒诸位道:“诸军将领,此乃圣上亲笔手谕,由我代替圣上在此地宣读。”
听到这番话,诸位将领当即在总指挥官蒋雁行和参谋长吴佑贞的率领下,集体以面圣之礼仪向蒋作宾躬身行礼。
蒋作宾这才开始朗读皇帝的手谕,道:“诸军将士在延吉辛勤报国。朕深以为国之幸事,因在西线指挥三军,不能亲至东线,唯有书此手札以做宣谕,望诸君观信思君,悉知朕和国民之心意。如今之势乃英日勾结欺辱我国,妄图使我国不能统一,民族分裂,持久衰弱,予其所夺,任其凌辱剥削,事以至此,非兵戈不能以化解,唯有证明我人之威信,方能使英日承认我民族之尊严,唯有我等中人牺牲性命,方能保卫中华民族之尊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民族更不可夺尊严。五千年之前有炎黄结盟,自此有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屡创辉煌,雄图万里,自夏周而有文字历史,自春秋战国而有中华文明之根基,五千年之历史,三千年之辉煌,传承不息。以一民族,我中华民族当冠绝天下,如今却为外贼所欺辱压迫,实乃我等大丈夫之屈辱,生命固然宝贵,家庭固然重要,父母当要奉养,子女当要抚育,可若是为此而忍辱偷生,任由国家被人分割,任由民族被人欺凌,任由外国践踏我同胞,屠杀我同族,我等丈夫者生于世何愧为人乎更况我等军人乎民族之历史,过去有一万年之久,未来亦当还有一万年之久,岂可毁于我辈之手,因我辈人人自私怯战,而使民族亡于蕞尔小国日倭之手,假若真是如此,我等何必为人,两万万中国男子都当自杀以谢先祖后人,自朕开始,人人都当自裁,何必苟活于世,图浪费米粟而已。”
一直念到此处,蒋作宾稍作停顿的看了众人一眼,等了片刻才继续念道:“故此。望诸君同朕共征战于沙场,与日本决一死战,不惜一切代价,纵然使得全军上下尸横遍野,诸军将士死尽兄弟叔伯,也当歼灭日军。”
各部将领听完这番话,内心都是激愤不已。又是激昂万分,终于知道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果然属实,真的是要和日军一决胜负。
蒋雁行并不知道这封信到底有多长。但见蒋作宾并没有将皇帝的手谕正式交授给他,估计还有后文,心里则是忐忑不安。
追随皇帝已经有六年之久。一直深得皇帝之栽培和教导,屡次有机会率领各团部参与围剿土匪的战斗,在东北军中,他的才能一贯并不显眼和突出,唯有稳重之名而已,却总是能得到最多最好的机会和栽培,这让他感激不已,时刻都有为皇帝誓死效忠之决心。
只是在此时此刻,他也不知道能否承担起皇帝授予他的重任。
他真是担心自己战败,那真是既害了国家。又害了民族和皇帝,届时,他便是自杀一千次也无法原谅自己,更无法挽回自己给国家和皇帝所造成的损失。
听着这份手谕,蒋雁行心里只是更加忐忑。
就在诸军将领等待皇帝对于东线战场给出最后的总指示时。蒋作宾却将手谕收起来,继续折叠回信封里,道:“保密起见,陛下对于东线战区的最后叮嘱并未书写在手谕中,由我代为口述,请各位同仁牢记。”
蒋雁行等人再次行躬身礼。道:“有劳蒋内侍官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