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钱的问题。
这么多的钱要从哪里找
东三省新政要钱,东北新军要钱,东三省的工业和农业建设都要钱,办教育更要花钱就靠东三省的这点可怜税收是撑不住的。
宋彪手里倒是有钱的,他的个人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战争中通过出售粮食套取的大量土地、地产和物权,二是在战争中缴获的大量的日军、日商资产,以及俄军持续支援的物资、军饷。
他名下的两大公司是远东商行和裕丰行,两大公司在东三省持有的流动资本约有315o万两白银,拥有农耕地42万垧地,工商业用地135万亩,在沈阳、辽阳、大连所拥有的店铺过7ooo栋,码头21座,辽阳、抚顺、通化三地的煤铁专营权,辽阳、海城的菱镁矿专营权,铜、铅锌矿场14个,金矿11个,银矿7个,还有大庆等地区石油专营权等,以及远东银行所持有的东三省奉系货币行权。
仅此各项加起来,总资本规模就过七千万两银子,实际上是肯定远过,只是这些矿产的总规模都还没有确定罢了。
如果将东北新军也计算为宋彪的个人财产,他的身家大约能翻涨一倍,东北新军的火炮、机枪、步枪、马匹、军属牧场、军垦区、营部等固定资产加起来也绝对过七千万两银子。
换而言之,如果清政府想要建设一个东北新军这种规模和实力的6军,它也要投入七千万两银子才能达到如此水平。
机枪一响,黄金万两。
只是打一场日俄战争,宋彪的收益就已经达到了这种规模,从理论上来说,宋彪绝对是不缺钱花的,可他的这些资本在整个东三省建设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了。
七千万两白银的身家约合一千万英镑,全部砸下去都未必能完成东三省铁路的第一期建设规划,更别提要同时办两个亚洲第一流的钢铁厂,重工业的投入和产出通常是未必成正比的,这也是清末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迟迟不敢涉足重工业的原因。
虽然宋彪此时已经开始全面筹办大豆产业和东三省甜菜产业,试图从中赚取自己的第二桶金,可这两个产业的盈利率也不可能太高,每年能从中赚取六百万英镑都算是很顺利了。
这每年六百万英镑的利润既要用来办工厂,办教育,办水利,还要维持军队的稳步建设,那显然是不够的。
宋彪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沉默的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愈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必须想一条捷径赚钱,哪怕是很无耻的策略也必须干下去,即便大豆和甜菜贸易能让他每年坐收一千万英镑的巨额利润,这也不够两条线的同时展,光是东北新军每年就至少开支七百万英镑继续展和扩张下去,才能让他在稳步展三到五年之后,就可以拥有灭清称帝,统帅全国的军事资本。
想清楚这一点后,宋彪重新打了电话给回到新政局的张康仁,让张康仁到他的办公室里商量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宋彪已经下定决心无耻一把,抢在墨西哥石油国有化之前赚一票,投入巨资打几口油井就卖给外国,捞一票就跑,让别人坐在墨西哥继续嚎啕大哭去吧。未完待续
第125章光复事业
石油是一个好生意。
单从价位而言,一吨大豆绝对比一吨石油贵多了,一吨大豆最低4o英镑,约合195美元,而一吨石油最高75美元,可大豆的收购价也是很高的,从中赚取的不过是贸易利差,而石油生意的好处就在于只要是高产油井,基本就等于坐地收金,连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每年内外销的石油及相关产品总额从2亿美金增长到27亿美元,总销售大约在25亿美元左右,而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份总分红则达到了8亿美元。
坑爹的,这是多么恐怖的净利润啊。
俄国靠什么打日俄战争,靠的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出口,虽然它的石油开采权基本被法国资本所操控,而这些法国资本的源头又大体来源于欧洲犹太财团。
宋彪原本对这种生意并无太多的兴趣,甚至觉得在外国投资开采石油不仅没有保障,还等于是给别人出口创汇,只是情势所逼,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每年至少一千万英镑的雄伟开支也难倒了宋彪这个东三省的土皇帝。
身为土皇帝的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