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并不急着离开,那咱们晚上再约个时间洽谈吧。”
唐绍仪默默点头,道:“将军事务繁忙,我等明白,那就晚上再谈,不耽误将军会见英日两国将领了。”
荫昌也起身告辞。
宋彪先送他们离开之后,这才让将康恩斯中校和大岛义昌大将请过来。
日本6军大将大岛义昌此前和宋彪在旅顺交过手,惨败而归,差点被俘虏,好在前面已经有大山岩、野津贯道、儿玉源太郎、川村景明、秋山好古、立见尚文等一大批日本6军元帅、大将、中将垫底,大岛义昌以一个旅团对阵宋彪的第14军,输了也不嫌弃丢人。
日本现在将宋彪称之为“支那之神将”,号称是日本6军的克星,这绝对不是客套话,而是整个日本6军上下都蔓延着对宋彪的畏惧和恐慌,以至于从辽阳之战结束后,宋彪率军打到哪里,日军就从哪里大撤退,根本没有打下去的决心,先是士兵从下至上的精神都崩溃,根本不敢一战。
这种恐宋症估计是十年八年之内都治不好了。
大岛义昌在大连是负责和俄军洽谈两军交换俘虏的事,正好就乘着这个机会前来正式拜访“支那之神将”,想和宋彪见一面,看看宋彪到底长啥样,另外也想谈一谈军火交易。
宋彪手里有十几万支步枪,都是日军目前急需的,此前双方也有军火交易的先例,大岛义昌就想从宋彪手里买回十万支步枪用于重建日本6军。
眼下的日本也是一分钱要扳成两半使,自然是能省就省了。
康恩斯中校是俄日在大连谈判的协调官,因为此前在欧洲观战团时和宋彪见过一面,所以就来充当介绍人,顺便也想试探一下宋彪的口风,试图判断宋彪出任东三省总督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tfontgt
核武皇帝的第一百零一章恐宋症
第一百零二章四个现代化
宋彪和康恩斯中校、大岛义昌大将的会晤时间并不算长,成果倒是颇多,也和日军再次达成了一笔军火交易买卖,用他并不需要的三十年式金钩步枪和65口径的弹药交换物资,他想要的无非是日军库存的一些75口径榴弹炮,以及村田22年式步枪子弹。
宋彪之所以不要金钩步枪,反而要留下更为老式的村田22式步枪,无非是因为村田22式步枪更为可靠,库存数量大,比较适合用于武装民兵和警察部队,8口径的毛瑟步枪弹在国际上也是很常见的,很容易买到,也很容易在国内自产,不像金钩步枪那么独特,以至于只有日军一家。
至于荫昌和唐绍仪两人,荫昌很快就急于返回京师通报消息,免得京师那边误判宋彪的实力,唐绍仪则继续留在大连和日俄双方交涉,希望能让日俄两军都能尽早撤军,不影响大清帝国的东北主权。
就在这一切的特殊环境下,几乎不用俄国强行逼迫,宋彪成为东三省总督的事情就已经变得非常明显,满清朝廷实在是无力拒绝,以宋彪手中的实力,招安是势在必行,最低也得是一个吉林提督。
如今这种情况下,贸然给宋彪一个吉林提督的官衔,说不定就真能让宋彪反了,毕竟人家的实力哪止一个提督那么简单。
宋彪在大连一拖再拖,逗留了大半个月之后,局势终于明朗,用袁世凯的回电来说,基本在日俄正式停战之后。宋彪就应该会成为新的东三省总督,眼下朝廷内部只是在争论是否撤销盛京将军的问题。
事情到了这一步。宋彪就算是吃了半颗定心丸,这就正式返回沈阳。
就在这个时候,赵庭柱、张亚虎、杨铁生、薛长庆已经做好了继续清剿辽中县各地土匪部队的准备,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6续抵达辽中县。
宋彪在乘坐火车回到沈阳之前,抽空去了辽中县一趟,召开了两次作战会议之后就没有多问事,有意让赵庭柱等人自行指挥部队作战,蔡锷、许葆英、吴禄贞等二十多名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校尉军官都随同作战,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参谋军官团。
处理了辽中县的事后,宋彪才继续乘坐火车返回沈阳城。
这一去就是二十三天。
因为部下都集中在辽中县。宋彪抵达东陵卫火车站之时。前来接车的只有蒋方震和科尔尼洛夫中校。
距离火车站两公里的地方就是为兵工厂腾出来的新工地,长岭兵工厂已经迁移到那里,大部分的设备早已安装完毕,目前正在重新组装和二次投产。
兵工厂对宋彪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他一下了火车就直接去兵工厂查看生产状况。比起半年前在长岭兵工厂所看到的情况,新兵工厂目前的规模已有了较大的扩展,仅仅是从德法等国进口的机械车床就增加到六十余台。
这里的工作一直是由科尔尼洛夫中校亲自负责,进入厂区,他就和宋彪汇报道:“准将阁下,我们目前已经从俄国运来了一些新的设备,具备生产762毫米纳甘弹的能力,现在正进行调试,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生产手榴弹和地雷,包括76毫米迫击炮弹。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所有材料都需要俄国和法国进口,造价昂贵,并不比直接从法国和德国进口便宜呢。”
宋彪倒不在意成本的问题,他点着头前往炮弹车间视察,在这里主要是生产迫击炮弹。通过磨床抛光炮弹的外壳,在现代冲压技术诞生之前,每一炮弹的生产都是非常繁琐的,使用压铸式生产后再进行精细的磨床、铣床加工,最后才能确保尺寸的精确,这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此前的每一炮弹的价格都贵的令人乍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