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2)

皇后起居注 华飞白 4265 字 2023-09-29

不多时,谈家数口人便登上马车离开了码头。他们的家仆也知道了宅子的位置,将船上的行李稍作归置后,便会在码头赁车将这些都带到宅子里去。因着方宫医是女医,故而与茹氏坐了同一辆马车。两人寒暄数句后,便说起了她们都熟悉的药方、脉案等等,眉眼间俱是惊喜与尽兴。茹氏身边那位应当是她家晚辈的妇人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流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数刻后,清油马车将谈家人带到了一座精致的二进院子前。方宫医只笑道:“两位早早歇息罢,今日晚辈便不打扰茹夫人了。等改日得空,再过来向茹夫人讨教。”说罢,她并未久留,便带着一行人回宫去了。

谈家人目送马车行远,而后不约而同地望向了眼前的院子。很显然,这院子是最近刚整修过的,而且每日都应该有人打扫。不仅处处都整洁无比,而且从雕饰等细节处亦可看出精巧来。踏入院子后,布局更是令人满意,连家具都是整套酸枝木的。更不必提,厨房也都是满的,新鲜的米面菜肉摆放得整整齐齐。

整座院子就像是等着他们入住一般,无须他们再费任何心思。别说是租赁了,便是想费心思费银两去买,恐怕遍寻京师也找不出比这更舒适的小宅子了。想到此,谈复脸上的神色越发宽和了些:“不必多想,既然是皇后娘娘的意思,便在这里安置下来罢。”

“是啊,这里真是挑不出半点疏漏。假使咱们京中有亲戚照料,恐怕也做不到如此细心的地步。这位皇后娘娘……”茹夫人微微一笑,扶着孙女走入了正房,“允姐儿,到时候陪着我们一同入宫罢。”

尽管目前尚未见着皇后娘娘的面,但他们已经不约而同地觉得,答应入京的选择果然是正确的。

************

十来日后,方宫医又来了一趟,接谈复与茹夫人入宫。见他们带上了孙女,她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低调的清油马车载着他们绕过了西苑,来到了西华门前。入得西华门后,一行人便径直往坤宁宫而去。

即使谈复与茹夫人都已经是见过不少世面的老人家,却也是头一回来到皇宫里。举目望去,四周皆是红墙金瓦,重重宫殿。也不知过了多少道门禁,才来到了壮丽而又精巧的皇后寝宫坤宁宫。

一位生得清婉的年轻丽人坐在明间内,含着温和的笑望着他们。虽说她看起来性情和善,却依旧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威势缭绕在身畔。老两口忙带着孙女行礼,口称“见过皇后娘娘”,便听她笑道:“三位起来罢,不必拘泥甚么礼仪规矩,都坐下便是。”

“小民(民妇)叩谢皇后娘娘。”

待他们坐下,皇后娘娘又让人给他们上了茶点,瞧着不像是召见下臣,反倒更像是待客了。谈复与茹夫人越发淡定了不少,与她一问一答,说了些家长里短之事。诸如,他们如今已经是什么年纪了,膝下有几个孩子,二子如今正在南京任什么官职,孙女叫什么名字,跟随他们进京的是孙女、孙女婿与曾外孙等等。

“谈允贤?”皇后娘娘眉头微动,依稀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她不由得细细打量着那位看起来约二十五六岁的清秀妇人:“谈娘子继承了两位的医术么?”

“家里的男丁都紧着读书,没有人修习医术。小民与妻子一直觉得满身医术无人传承,颇为可惜。不过,后来我们迁移到南京与二子同住,发现孙女于此道颇感兴趣,妻子便传授了她医药之道。说来,她如今也已经学了二十年了。”谈复回道,言辞间隐约带着骄傲。

“噢?那,我想封茹夫人为尚医局的尚医,封谈娘子为宫医,可否?”学了二十年医药之道,还让谈复觉得颇为骄傲,想必这位谈允贤谈娘子的医术定然也不低。最关键的是,她的姓名如此耳熟,指不定是留名青史的女医呢?这样优异的人才,尚医局自然不能放过。

“若能为皇后娘娘效劳,民妇与孙女自是愿意的。”茹夫人稍作沉吟,道,“不过,曾外孙们年纪都还小,恐怕孙女还须得照料他们。”这却是有些婉拒的意思了。

“无妨,我本便想着,特许茹夫人每日进出宫廷,如朝臣般朝出夕还。”皇后娘娘弯了弯唇角,“谈娘子也可照此规矩,便不必担心无法照顾孩子了。”她的目标,便是将宫中女医视为与朝臣一样的女官,不必拘在皇宫里头。每日白天出门工作,晚上还家,这才是真正的职业女性呢。

茹夫人犹豫着看了看谈复,谈复则望向了孙女,便听谈允贤道:“多谢皇后娘娘恩典,民妇愿意为宫医。”虽说她暂时并未想过在外行医,但到底是真心喜爱医术,也渴望能和方女医那般,向更多女医学习,不断精进。从方女医身上,她也瞧出了尚医局里的女医应当品性不错,医术更是出众。如今有这样的良机,她也不想错过。

作者有话要说:眼下谈允贤年近三十

因为资料说她祖父高寿,所以按照古人的年纪来算,顶多也就是七十岁左右吧,祖母茹夫人也是如此。

^_^,一家都是名医,肯定不能只抓住谈医生啦~

第193章医疗之制

“日后,茹夫人便随在母后身边罢。母后身体不错,茹夫人可帮她继续调养,想来也能陪她说说话。”征召了名医入宫,自然须得先紧着长辈。张清皎早便做出了决定,先将王太后身边的尚医空缺补足了,再考虑自己。

茹夫人颔首应是:“那臣待会儿便去拜见太后娘娘。”

“谈娘子便跟着我罢。”张清皎笑道,“每日来坤宁宫见我一面,定时给我诊脉,也给万岁爷调养一二即可。其余时间,谈娘子可随在茹夫人身边,也可给其他尚医、宫医帮忙,或者留在尚医局阅读医书。”

谈允贤点了点头:“臣明白了,多谢娘娘的美意。”

张清皎越看她越觉得与自己性情相合,弯唇笑了:“待会儿便让尚衣局给两位量身制作常服与礼服。明儿开始,两位便每日辰时正入宫,下午申时末出宫归家。若祖母、母后或者我生了急病,宫中方会在夜里召你们入宫。我会命二十四衙门给你们制作牙牌,不能丢失,也不能给他人借用,切记切记。”朝八晚五,方是后世上班族的正常上班时间。若是按朝臣们的作息来,凌晨五六点就得赶到奉天门外准备上朝了。

茹氏与谈允贤皆点头称是。

旁边的谈复抚了抚银色长须,思虑片刻,率直地问道:“皇后娘娘,小民有一事不解。既然是征召女医,为何方宫医在信中也邀了小民入京呢?小民可是入不得尚医局的,恐怕太医院里也不会有甚么空缺。不知娘娘特意征召小民,究竟是何缘故?”

张清皎道:“之所以邀谈大夫入京,是因为有重要的事务想托付给您老人家。”说着,她话音一转,“相信方女医在信中已经说明了,尚医局诸位女医的责任,一为诊治调理,一为传授医术。谈大夫与茹夫人、谈娘子应该都很清楚罢?”

谈家三人都颔首,张清皎又道:“我是平民百姓出身,自然知道民间请大夫看病不易。连医术不错的寻常大夫都少见,更不必提女医了。许多生了妇科病症的女子碍于男女大防,不敢让大夫观察病情,只能自己苦苦熬着。遍数国朝内外,大约连两三百位女医都很难寻得出来。”

身为女医,茹夫人与谈允贤亦是深有所感。她们何尝不知道,女医实在是太稀少了呢?寻常人家不可能让姑娘去学医术,医药世家的姑娘即使学了医术也不会抛头露面行医。原因无他,世间对女子行医偏见太深,对女子的行为举止禁锢太严了。

“因此,我建尚医局的初衷,其实不仅仅是照顾宫廷女眷,也不仅仅是为宫女们诊治,而是想培育更多女医。尚医局的女医多了,自然而然便能给京师里的女眷看诊;还能定时设立义诊,普惠更多的平民百姓。等到有志成为女医的姑娘足够多,还可渐渐在各州府之间巡回义诊,为全天下的女子看病。”

谈允贤思索片刻,眸子微微一亮:“等到世间渐渐接受了女医的存在后,娘娘是不是还打算在各地建立专门的女医堂?否则,巡回义诊依旧是杯水车薪,救不了急症。”

张清皎轻笑道:“正是如此。故而,我希望尚医局未来不仅仅是女医专属的医堂,还是供女医们学习的国子监。它日后的职责,与太医院类似,也稍有不同。未来国朝的女医堂与女医学堂都由尚医局统管。”

“若没有皇后娘娘支持,无论是女医堂或是女医学堂,几乎都不可能成真。”茹夫人中肯地评价道。她已经行医数十年,比谁都更清楚女医的艰难。所以她也只是在家中行医,只等着病人送上门来,并没有公然开设医堂,或者在相公的医堂里出诊。

换而言之,若没有皇后娘娘的懿旨,民间那些被礼教蒙住双眼的人们怎么能轻易接受女子行医?恐怕即使有皇后娘娘支持,这些人也会将女医视为洪水猛兽,视为不守妇道的女子。若想改变这些人的想法,改变日渐森严的礼教,并非一时之功,甚至并非一世之功。

谈复道:“娘娘支持女医,不知解救了多少女子于病痛之中,于民于国皆是极为有益的。不过,想来娘娘之所以唤来了小民,应当也不仅仅只是支持女医而已罢。若是小民没有猜错,娘娘想让小民开设医学堂?”

“不错。谈大夫行医已有五六十年经验,想必已经不知积累了多少脉案与药方。若只有谈娘子传承了谈大夫的医术,岂不是太可惜了些?毕竟,谈娘子目前受身份所限,只能给女子看诊。从谈大夫那里学来的脉案,大多数都毫无用武之地。”张清皎道。

“女医确实稀少,但医术不错的男医也同样并不多。原因无他,医药世家通常是父传子、子传孙,收徒亦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夫的数量始终没有甚么增长,也无法满足百姓们看病的需求。不知谈大夫是否愿意将医术传承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让这些徒儿去解救更多的人呢?”

谈复怔了怔,眉头轻轻地拧了起来。不久后,他长长一叹,脸上略有几分愧意:“娘娘所言极是。小民只想到横竖妻子的医术只能传给孙女,孙女的医术却寻不见人传承,所以教出几位女医来也不错。却没想到,小民这身医术若只给女医们传承下去,也是无法好好施展的。”他看诊的对象自然是男子居多,女子虽有,却也只是些寻常症状罢了。

“唉,家里的孩子都只想着读书,这身医术若不传下去便断绝了,确实可惜。娘娘说得是,小民很该多收些徒儿,而不是想着医术不外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能教出足够多的救人者,不知日后能救下多少条性命啊……”

张清皎颇为感触,没想到谈家三人都是如此没有私心的医者,对谈家的好感更上一层楼了。想想太医院里那些医药世家罢,连太医院的职缺都霸占着不肯放,就更别提将医术传承给家族之外的人了。孰不知,这样藏着掖着,只会禁锢住自家的医术,禁锢住后代的思维方式。太过看重自家的传承,便一代一代地都在原地踏步,后人很难想到要突破、要更加精进自家的医术。

“若是谈大夫不介意,我便着手在你们的宅子附近再挑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医学堂兼医药堂。前头可给百姓们看病开药,后头则是学堂。若是前来看病的人多,可请一些大夫坐镇,负责寻常病症。谈大夫只需看急病,给徒弟们示范即可。”

谈复点头:“小民听凭皇后娘娘安排。不过,徒弟如何选才合适,不知娘娘是否可指点一二?小民还是首次收徒,收多少人才好?”

张清皎道:“既然谈大夫是首次收徒,不如收十个即可。公开招选一些对医术感兴趣的孩童或者少年,已经识字的为佳。不拘他们是甚么出身,只要求他们日后同样在医堂里给人诊治,也在医学堂里广收门徒。”

她并不介意有些医药世家心思多,特意派了孩子前来修习医术。只需要这些孩子能够胸襟开阔,将自家医术与谈家医术融会贯通,成为推广医学的核心人物。或许,这些孩子通晓多家医术传承,反而更容易成为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