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节(2 / 2)

东宫有福 假面的盛宴 1697 字 2023-08-12

gu903();“姐,你不懂,以前有过这种案子,姐你可听说过‘张玉案’?”

要说到‘张玉案’,那还要追溯到元丰朝的时候了,当时有一士子名为张玉,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中了进士,天下闻名。

这张玉不光年轻,人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就被其座师看中了,招了为婿。

张玉娶了座师的女儿后,夫妻二人倒也恩爱。

到这里时,整件事还算是一段佳话。可偏偏就在这时,有人爆出张玉其实在家乡还有原配,张玉属于是停妻再娶,犯了大燕律法。

《大燕律例》:官员有妻再娶,杖九十,私罪,降四级调用。后娶之妻离异(归宗)。①

对于普通人来说,停妻再娶不算什么,顶多被人戳脊梁骨痛骂,只要女方不拿着婚书告上衙门,其实不算什么事。

但对于朝廷命官来说,这就是大罪。

若查属实,轻则丢官,重则朝廷永不录用。

爆出这件事的人,其本身不是冲着张玉去的,而是冲着张玉的岳父,也是他的座师。

属于朝堂上一贯攻讦的手段。借由攻击身边人,来牵出后面的人,再给你扣上一个大帽子,冠以罪名。

像张玉岳父就被人扣上了仗势欺人,纵容女婿停妻再娶之类的罪名。甚至张玉妻子,也是座师的女儿,也被质疑了命妇的合法性,有欺瞒朝廷的嫌疑。

因为她本就不是妻,却被以妻子名义报给朝廷,得到了敕命的封赠。

总之这罪名是越罗织越大,到最后竟发展到欺君罔上了。

当时这事闹得挺大的,都想着张玉的岳父这次怕是要完,谁知人家不愧是多年在朝为官老臣,非但没有乱了手脚,反而串通了女婿改了供词。

以当年在家乡所娶之妻,并非是妻,而是家中长辈为其纳的妾室为由,驳了对方的攻讦。

其中所用的手段,就是不成礼,不是妻。

而他们所凭借的‘不成礼’,就是张玉当年娶妻时,没有婚书。

要知道,当下市井民间,并不是每个人娶妻都有婚书,毕竟不识字的人占大多数,有些老百姓也不知道婚书的重要性。

张玉出身贫寒,原籍是个小乡村,他们那里的人家娶妻,从没有拟个婚书的说法,多是办一场婚礼,父母乡亲都知道了就行。

可从朝廷律法上来讲,朝廷是只认婚书的。

一般婚书上会列举双方婚嫁之时的聘礼和陪嫁,以及双方姓名,生辰八字,父母姓名等等。

若日后有了官司,多是凭借婚书为证。

比方说女方嫁过去,不久便因病过世了,女方娘家是可以向男方索要回女方嫁妆的,这时就要以婚书上所记录的嫁妆为证。又或者是双方订下婚书,有一方悔婚,只要拿着婚书去告,一告一个准。

张玉及其岳父就是钻了‘没有婚书’这点空子,以礼不成为由,质疑了原配的合法性,将之降为妾,躲避了这场攻讦。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张玉的那个原配可能就是他的原配,他确实属于停妻再娶。

但没有婚书,说什么都没用,因为律法只认婚书。

‘张玉案’虽和福儿的这件事不太相同,但道理是差不多的,那些图谋后位的人完全可以用‘不成礼’为由,来质疑其诰命封赠的合法性,再借此来驳回福儿为正妻的合法性。

听完后,福儿又被开了眼界。

“你说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这么多心眼?什么都能被你们利用!”

王多寿苦笑:“姐,我虽是当官的,但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坏。”

福儿瞥了他一眼:“你没有学坏,那你那个妾是怎么回事?家里一直有不准纳妾的规矩,你倒好,偷偷摸摸就纳了个妾?”

一提这事,王多寿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姐,这事你别管。”

似乎也知道这种口气对付他姐没用,他又软和了腔调:“纳这个妾,不是我想纳的。”

“是崔氏?”

福儿目光一转,当即明白了。

一提到崔氏,王多寿的脸色更不好看了。

见此,福儿也不知该说什么。

毕竟到底怎么回事,她都还不知道,也不好多言。

但想到同为女子,便又道:“你们既然是夫妻,当初娶她,也是你愿意娶的。既然娶回来,你就要对得起人家,咱们家可不幸负心汉。像你刚才说的那个叫张玉的,千万别学了他,让我说这种人就不该让他还当官,还有他那个岳父,没得苛待老百姓。”

“这二人下场并不好。好了姐,我们先不说这些,这事你打算咋办?”

“看你姐夫打算咋办了。”

“可——”

王多寿虽欲言又止,但福儿何尝看不出他的意思。

人心都是善变的,地位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了,说不定卫傅会为了得到朝臣的拥护,就换个皇后,或者多纳几个妃子入宫。

不管怎样,这对福儿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