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听了,如获知己,“唉,可惜我杀敌无数,英勇善战,居然比不过一个瘸子。”
“殿下何出此言?”纪纲似笑非笑,“殿下以前在皇上心中的确不如太子,但是现在,殿下掌握着京城防务,太子的人几乎全军覆没,要么关在诏狱,死的死,熬的熬,要么被贬斥出京,可见殿下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已经超过太子了。”
汉王大喜,“果真如此?”
“我们是什么关系?微臣能骗汉王殿下?不过——”纪纲话题一转,“殿下现在虽然已经逆袭了太子,但依然在某人之下,离殿下的目标,还有一步之遥。”
汉王笑容凝滞,“谁?”
纪纲:“皇太孙。只要有皇太孙在,无论太子是被废还是自废、退位让贤,都轮不到殿下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殿下辛苦隐忍多年,多少算计,结果被皇太孙摘了果子。”
“是他啊。”汉王表情立刻轻松起来,“我还以为你说的是——”
汉王顿住了,没有往下说。
汉王以为纪纲说的是三弟赵王朱高燧。三个兄弟,父皇最欣赏汉王,但是最喜欢老三。毕竟老三最
小,父母喜欢小儿子的居多。
赵王去年休了原配,娶了黔国公沐晟之女为继室。赵王妃沐氏腊月时生了一个儿子,已经三十而立的赵王快要高兴疯了,派人来京城报喜。
听到这个好消息,永乐帝难得露出了笑容,厚赐了赵王府以及亲家黔国公沐府。
赵王一直镇守在北京,而大明迟早要迁都到北京,赵王在北京根基深厚,汉王自愧不如。
而赵王本来有圣眷在身,现在又有了黔国公沐晟这个实力强大的边疆大臣当岳父大人,汉王对三弟不禁心生忌惮。
汉王没有把皇太孙朱瞻基当回事,说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朱瞻基因是东宫嫡长子才封的皇太孙,东宫没有了,皇太孙宫自然也没了,他才多大,毛都没长全呢,东宫太子好歹监国两次,有实力有威信,皇太孙宫就像过家家似的,他有什么本事和我抗衡,他若识相,就和他爹一样自请废去储位,他若不识相……呵呵,就别怪我欺负大侄子,使出手段了。”
就像当年还是藩王的永乐帝不理解高祖皇帝为何立大孙子朱允炆为储君一样,现在的汉王也不会明白永乐帝其实偏向大孙子朱瞻基。
看着汉王志在必得的样子,纪纲心中冷笑:坐山观虎斗,又有好戏看了。
第257章贴膜
三兄弟,必有一憋屈。
这个憋屈的基本都是老二,因为老大是头一个孩子,在继承权上享有天然优势和资源。老三是老小,天然得父母怜爱。夹在中间的老二不上不下,资源不如老大,宠爱不如老三,因而一般老二也是最努力的。
汉王就是如此,靖难之役,三兄弟里,老大老三都在北京,只有他一个人跟着父王四处打仗,显示出过人的军事天赋,还几次救了父王脱困,那时候是他们父子关系最好的时候。
永乐帝甚至还对他说:“努力啊,世子身体不好。”
汉王就是那个时候起,对大哥起了取而代之之心,觉得父亲是想让自己当继承人的。
永乐帝:老二,你真的想多了……
现在,汉王好容易斗赢了太子,逼得太子像缩头乌龟似的在东宫闭门不出,就连最最信任的老师解缙冻死在雪地里,太子都一声不吭,日子照常过,嘴巴严的像河蚌,一个求情的字都蹦不出来。
然而,纪纲的示警,让汉王有了新的敌人,皇太孙。
皇太孙今年才满十五岁,没有任何势力,汉王有些看不上眼,觉得自己是长辈,又兵强马壮的,和大哥三弟争一争他会全力以赴,但是去欺负一个孩子,没甚趣。
汉王心想,只要皇太孙认清形势,知难而退,他就不和皇太孙计较了。
汉王约了大侄子一起阅兵,看天策卫最新演练的阵型——天策卫本是禁军的一支,被汉王索要去了,成为汉王府的护卫。
汉王就是想在大侄子面前展现实力,让大侄子知难而退,所谓先礼后兵,到底是一家骨肉,撕破脸多难看,何况对方是个晚辈。
太监王振把请帖送到皇太孙案头,朱瞻基看了,合上帖子,“你去汉王府回话,就说我会准时去。”
王振不禁为皇太孙担心,“这……天策卫已经从禁军变成汉王的私兵,天策卫演习,除了兵戈,还有火炮火枪,刀剑无眼,就像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殿下要三思啊。”
朱瞻基已看穿一切,淡淡一笑,“我不怕他有意,就怕他无意,你自去传话便是。”
王振摸不着头脑,只得服从命令。
三天后,天策卫在一处空旷之处开始演习,演习的内容是攻城。
在一处废弃的城墙那里就地取材,这段城墙主体是夯土,上头覆盖着砖石,距今已有千年,据说是东晋时建立的城墙。
那时候北方大乱,晋朝亡国,司马家族的分支跑到被称为蛮夷之地的南方建都,建立新都城,取名为建康,这就是南京的前身了。
千年风风雨雨,昔日健康城已无痕迹,只余下几段旧城墙。古代没有文物保护的概念,城墙又不是可以买卖的古董,不值钱,干脆用来做攻防演习。
城墙上竖着一排稻草人当做敌军,城墙下,天策卫排兵布阵,十门崭新的佛郎机大炮在最前方,大炮后面是九排火枪手,火枪手后面是弓弩兵,弓弩兵后面是步兵,步兵们围着一架架和城墙差不多高的登云梯。
战场旁边有个土坡,土坡架起了帐篷,汉王先至,到了卯正(上午七点),皇太孙的车驾准点出现,仪仗齐全,旗帜鲜明,很有气势。
汉王拍马迎接,汉王先拜,行君臣大礼,朱瞻基下了马车扶起汉王,回了一拜,以家礼待之。
汉王做了个请的姿势,比皇太孙先走,汉王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指着演习的队伍进行讲解。
汉王比皇太孙辈分高,但皇太孙是君,汉王是臣,严格来讲,汉王走在皇太孙前面,甚至并肩而行是不合适的。
汉王是故意的,在大礼仪上严格遵守礼仪,比如刚才君臣相见时先行臣子礼,免得被人抓住把柄,参他目无君臣。
但是在小的方面故意装作无意中忽略,如此,即使被人参,父皇也不会理会这些小细节,还觉得这些人多事,故意离间天家骨肉。
汉王不是第一次做出这种事情,瘸子太子不良于行,走路需要两个身强体壮的太监搀扶,两兄弟走路,汉王经常走在太子前面。
这次邀请皇太孙阅兵,汉王故技重施,可是皇太孙不惯汉王这个毛病,凭着一对螳螂般细长的大长腿,迈开大步,加快步伐频率,也不怕扯着蛋,两下就追上去了,并且始终保持领先汉王半个肩膀的距离。
汉王敏锐的感觉到朱瞻基和太子是不一样的,太子宽厚谦和,这个大侄子锐气十足,锋芒毕露,不愿落后于人。
gu903();不过,汉王还有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