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玉华就算是再沉稳的姑娘,听见这话也露出一丝羞恼来,严老夫人却怕她从小没娘不知道这事儿的厉害,低声说道:“孙女婿现在看着是好的,但谁知道能不能好一辈子,但儿子不一样,但凡是男人都是看重子嗣的,只要你有了儿子就什么都不用怕。”
严玉华忽然想到两人被翻红浪的画面,脸上烫的不成样子,她连忙转开话题:“祖母,我心里头有数,倒是您怎么看着气色不大好,我不在身边照顾,您也得多注意身体呀。”
严老夫人听见她的关心心中熨帖,笑着握住她的手,再说话的时候却带着几分忧愁:“还不是白氏母女俩个,我倒是闹不懂了,当初禄国公府的婚事是她们想法设防抢过去的,如今人都嫁过去了,又开始说那些有的没的,难道你爹能做了禄国公府的主不成。”
严玉华略略一猜就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无非是严玉婷嫁过去之后发现未来的丈夫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好控制,那位禄国公世子想必是喜欢她的,不然当初也不能闹腾着换亲,但这个喜欢在严玉婷嫁进门之后还剩下多少就不一定了。
虽说赵九福让严玉华多往严家走走,多住几天也不算什么,但不管是严玉华还是严老夫人都没有这个心思,前者是觉得赵家如今才算是她的家,住在那个小院子里头才算是舒坦,后者是老一辈的心思了,觉得出嫁的女儿时长回家不算是好事儿,能时不时回来一趟看看她这个老不死的就不错了,可不能让她孙女被人说没有规矩。
赵九福见严玉华真心如此,倒是也没有再劝,最近的天气闷热的很,这时节出门也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反倒是待在屋子里头好歹凉快一些。
赵九福作为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也是有冰敬的,但是在京城里头买冰不容易,如今这时候的冰块都是冬日储存起来的,难得不说价格也昂贵的很。
倒是也有用硝石制作的冰块,但一来这样的冰块是不能食用的,二来这么大热天运送起来也不十分方便,价格其实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赵九福以前看的时候,里头的穿越主人公回到古代直接硝石制冰似乎很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硝石制冰从唐朝就有了,到宋代几乎已经普及,但事实上老百姓并未有人这么做是为什么,原因当然很现实,这年头的硝石可不便宜,更别提制冰需要的硝石可不少,在如今这个温度制作保存更加不容易。
作为火药的材料,天然的硝石矿十分少见,而且硝石从古至今都是一种药材,你要用的话就得去药店买,这年头但凡是药材价格可都不低。
若是一般人家贪图凉快,而用买来的硝石制冰的话,那银子花费的可不少,享乐是享乐了,但难免有些得不偿失。
再有朝廷和民间都有专属的凌人,他们会建造窖冰的“冰井”,在冬天的时候储藏冰块,在夏天的时候再取出来使用,由官府颁赐下,称为“颁冰”,“赐冰”,此俗为古代政令中重要的一项,赵九福作为皇帝青睐的臣子,也是收到过一次的。
当然也要一些脑子灵活的人抓住了机会,如今京城街头多有人卖冰酪的,有些是奶制的,上头还放了各种水果,看起来模样好看不说,味道也十分的冰爽可人。
不过这样的东西价格也昂贵的很,赵家偶尔会买几次,赵九福担心买到硝石制作的那种冰块,交代了家里头宁愿多花一点钱也得去专门的冰井买,吃着放心也安全。
当然,除了皇帝家里头谁也不能随心所欲的用冰,于是严玉婷便想了一个办法,时不时让人打一桶井水上来放在屋子里头,地上也洒一些,这般一来也能凉快一些,不过持续的时间不够长。不过赵家地方小人也少,家里头人轮流打水倒是也够用,
京城的夏日最是难熬,这地方树少,一旦没有风就跟一个大火炉似的,赵九福自己寒暑不侵却也担心家里头的人,尤其是自家娘子,毕竟赵家和严家的居住条件可差很多。
于是每日早晨起来,赵九福就专门用灵泉泡一壶凉茶在那边放着,又把他们厨房的水也换成灵泉的,让严玉华尽可能的多用一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灵泉的作用,或者是离开了严家反倒是舒心了,严玉华觉得自己这些日子反倒是没有那么难捱,甚至不如以前总是会有些心浮气躁,得靠着写字弹琴才能安静心神,她并不知道灵泉,心中默默想着是因为嫁了一个好人家。
大皇子露出了口信,但朝中一直没有动静,赵九福微微松了口气的同时倒是有些失落,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几分野望的。
一直到秋收结束,天气也开始慢慢变凉的时候,朝廷才忽然下了调令,直接将赵九福从翰林院挪到了工部,而他的变动藏在许多的朝廷变动之中,倒是显得毫不起眼。
从翰林院侍读学士到工部员外郎,其实是只是平调的关系,不过工部这边的情况又有几分不同,虽说是六部之中不受重视的部门,但实际上工部掌管的民生要事可不少。
如今的工部尚书是吕靖,吕靖此人与吕皇后是同族,吕家自从吕皇后登上后位之后越发的低调,寻常人都几乎要忘记吕家曾经是大家族。
从明面上来看,吕家与吕皇后不近不远,似乎并不支持吕皇后的意思,并且这些年来吕家也并无几个出色的人在,吕靖这个工部尚书更是与吕皇后并不亲近。
但既然都是姓吕的,赵九福可不相信吕家与吕皇后彻底划清界限,现在吕家低调只能说他们家族知道避嫌,是聪明人的举动。
工部还需要注意的一个人是工部郎中顾庭之,也就是顾行之的大哥,论起来跟赵九福还有几分香火关系在,这位也是在工部扎根多年了。
整体来说,工部原本就是皇帝了如指掌的部门,相比起关系复杂的户部吏部刑部和兵部,这边倒像是一片净土,当然,这只是一个对比,要是没点本事的话,一辈子在这边蹉跎也有可能,要不然怎么有人说工部是苦差事呢。
赵九福了解之后倒是松了口气,吕家的尚书,想必不会故意的为难他,而顾庭之既然是顾家人,顾行之的亲哥哥,两人还有过几面之缘,自然也就不会无缘无故的为难他。
这般一来,赵九福对于要做的事情倒是有了几分把握,他心中细细盘算着,准备等进入工部之后就开始实施自己的想法,当然,在此之前还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说服上头的尚书大人才行,他可不想直接暴露自己跟大皇子的关系。
第166章古代计划书
赵九福的职务交接的顺顺利利,萧甯拍了拍他的肩头没有劝告了几句,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他那双严肃的眼中似乎看穿了什么。
冷淮川倒是客客气气的来送了送赵九福,不过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之后,赵九福可不会再认为这位冷大人是一位好说话的人。
到了工部那边,吕靖吕尚书果然并未多加为难,秋收刚过,工部这边也忙碌不已,吕靖索性将他扔给了顾庭之来带,显然是知道他与顾家的关系的。
工部郎中也是有分属的,顾庭之在工部多年,做的一直都是工部营缮清吏司,这个职位掌握的是营建宫殿、陵寝、城廓、祠庙、仓库、廨宇、营房、府第之事,监管匠人、工役,备办物料,辨材分贮,以待兴工。
一般来说朝廷大兴土木的时候,顾庭之都会经手负责,不过现在朝廷十分安静,既不需要修建行宫,也不需要修建太子府或者皇子府,连公主府的修建也是六年多之前的事情了。
如今顾庭之最多做的还是修缮一类的维护,或者是普通官员赐宅的修建,所以相对来说并不忙碌,当然油水也多不到哪里去。
再有一个,顾庭之这个工部郎中不过是正五品,赵九福一进来就是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其实两人的官位相差不大。
顾庭之看在顾行之的面上,对赵九福不好不坏,至少不会跟他过不去,但要说多么照顾的话也是没有的,不知道他性格就是这般,还是对赵九福并不欢喜。
不过赵九福也不在意,趁着这几日一边熟悉工部的情况,一边细细的填补自己的规划书,按理来说工部员外郎的位置,除了营缮清吏司和虞衡清吏司是没有其他特定的职位,大皇子将他塞进来的时候,就没有特定的职位。
但赵九福却是知道,他以后肯定是要去屯田清吏司打交道的,与营缮清吏司的相干反倒是不大,于是来了之后便开始打听那位屯田清吏司工部郎中的喜好习性。
这位工部郎中与顾庭之平级,据说是个最老实怕事的人,名叫吴成垣,是个五十出头的小老头,平日里只听吕靖的话行事,也不知道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的。
赵九福明里暗里的跟这位吴大人打了两次交道,便知道顾庭之的话不假,这位吴大人说三句话里头,便能有一句话是“这件事我得请示一下吕大人”,别管多么鸡毛蒜皮的事情,但凡是有不合规矩的地方,他都得去请示吕靖,也不知道吕大人会不会嫌烦。
一段时间下来,赵九福倒是明白了,他想要做那件事的话要打通的人不是这位吴大人,而是上头的吕尚书,不过再一想吕尚书算起来是大皇子的舅舅,若是大皇子支持的事情,他想必也不会可以阻拦,或者这就是大皇子专程给他的机会。
有了这个想法打底,赵九福更加花心思写自己的“策划案”,虽然古代没有策划案一说,但他觉得自己拿着写的明明白白的方案过去找人,肯定比自己天马行空的演讲来的好。
入秋之后,没等赵九福的方案完全写好,孙耀祖的案子倒是有了结果,果然,皇帝高高提起轻轻放下,那位府尹大人甚至都不是死刑,而是判罚流放三千里。
除了府尹之外的人也陆陆续续有处罚,严厉一些的革职查办,轻微一些的并未革职,只是挨了板子和罚没了一些银子。
孙耀祖因为是通判的缘故,有监察之责确实是有失职之嫌,所以最后贬谪为清河县知县,清河县虽说不是新亭府范围的,但距离新亭府不算远,从某种程度来说那地方还算不错。
惩罚一出来,孙家顿时大大松了口气,虽说孙耀祖在狱中吃了一些苦头,但毕竟并未革除功名,再说县令虽然是正七品的官,从正六品贬谪到正七品以后也再难升迁,但那地方距离孙家的祖籍反倒是更近一些,是祸是福实在难说。
贬谪一事不能拖延,孙耀祖很快就收拾好行李带着内眷离开,在出发之前倒是专程来了赵家一趟送了重礼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