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赵九福进入翰林院之后不声不响,旁人同他说话的时候,他便笑盈盈的应对,旁人不搭理他的时候,也不会专营疏通,只是闷不吭声的在屋子里头看书。
这般一段时间下来,众人还以为这位状元郎跟以前那些新进的翰林院修撰一样,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一直到此时此刻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这段时间下来不少人找赵九福做事情,其中难免也有人存心为难,或者想要考校一下的。
理论上说,新人总会犯错,错误大小就看个人的能力了,但这赵九福就像是前辈子在官场上历练过一番的老油子,小错虽然也有,但大错却从来不犯。
不管是什么事情,教到他的手中总能够办得妥妥帖帖的,从修改修书校对这样的小事儿,到起草诏书这样的大事儿,他竟时做的得心应手。
甚至有人怀疑,他偶尔犯下的小错,也不过是故意为之,这般一来上头的长官也能教导一二,既显得自己谦逊得体,又能让长官有一个表现的机会。
在这样的是思想下,翰林院的官员们对赵九福越发的客气了,一个状元郎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状元郎被皇帝看重的同时,还是个有真材实料的。
不管是萧甯还是冷淮川,心中都觉得赵九福未来不止于此,除非这人半路上夭折了,不然将来说不定就是同僚或者敌手,心中自然更加重视。
其中冷淮川原本就是个心思细腻并且心机深沉的,以己度人,他越发觉得赵九福不简单,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新科状元郎,不说跟杜志书似的不知道好歹,但能压得住自己的性子不说,该表现的时候还会给人留下余地,可见心思之深沉,这样的人除非能够一棍子打死,不然他是不愿意与之为敌的,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反插一刀呢!
若是赵九福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恐怕还得感慨一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哪里是心机深沉想得那么的深远,而是上辈子的经历与现在的官场并不能完全吻合。
他确实是有几分为人做事的本事,上辈子那些厚黑学也没白读,但上辈子已经成型的世界观还是带来一些小麻烦,偶尔做事情总会露出一些来,这就是所谓的小错了。
但官场就是如此,赵九福身上的一些小错,在某些有心人的眼中就成了深思熟虑,反倒是给他未来的为官之路带来一些小便利。
只是这些小便利将来是好是坏,现在也实在是难说,赵九福只知道如今在翰林院不说如鱼得水,也比一开始寸步难行好多了。
这一日,赵九福又在处理冷淮川交给他的事情,虽说不是什么大事儿,但赵九福依旧做的十分仔细,在他看来冷淮川愿意让他做事情,也是另一种示好了。
不过很快有人脸色匆忙的进来禀告:“赵大人,外头有公公来传旨,让您进宫伴架。”
赵九福原本写字的手微微一顿,很快将手中毛笔放下,略收拾了一下行装就跟着出去了,外头果然有一位太监等着,是个面生的太监,看起来不过是二十出头的样子。
那太监打量了一番赵九福,露出一个笑容说道:“赵大人,请随我走吧。”
赵九福点了点头跟上,一路上只是略客气了几句,并未打探任何皇帝的消息。
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个初来乍到的小官,别说他没啥背景了,就算是有这么明目张胆的跟一个陌生太监打探皇帝的事情也是自寻死路。
不过等到了宫门口,赵九福十分自然的将一个荷包塞进那太监手中,微笑着说道:“劳烦公公专程走了一趟,多谢了。”
那太监心中有些吃惊,事实上他出门传召收到荷包的机会多了去了,但从头至尾给了银钱却不打探陛下如何的却是少之又少。
心中惊讶,那太监脸上却只是淡淡笑着:“赵大人客气了,请在此处稍候。”
等那太监一走,赵九福心中倒是开始感慨起来,他心中明白这种赏钱绝对是少不了的,但若不是有系统在,恐怕这种花费就能让他头痛万分。
很快,那太监又一次出来传旨,这一次却是让赵九福直接进入宫殿之中,赵九福进去之后才发现此次不只是皇帝在,连那位大皇子也在。
这时候已经是六月中旬,正是天气热的时候,但宫殿里头却难得的并未放着冰盆,就这样那位大皇子还穿着两件衣裳,看着身体确实是不大好。
没等赵九福行礼结束,皇帝就招了招手说道:“赵爱卿过来瞧瞧,朕这下一步棋落在哪里更好一些。”
赵九福还是一板一眼的行了礼,这才走过去看了一眼棋盘,事实上他对围棋的研究不大,一来是这东西是需要对弈的,二来一盘棋花费的时间也多,赵九福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练字画画上,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这个。
所以他不过是略看了几眼,就带着几分难为情说道:“微臣怕是要让陛下失望了,臣对围棋并不精通,连粗浅略通都算不上。”
皇帝一听,倒是哈哈大笑起来,扔掉了手中棋子问道:“哦,状元郎也有不精通的事情,朕听箫爱卿和冷爱卿的夸赞,还以为状元郎事事精通呢。”
赵九福拿不准这是夸赞还是讽刺,不过他在翰林院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皇帝的,毕竟翰林院接近于皇帝的秘书处了,对于这个地方他自然十分了解。
心中忐忑,赵九福面子上反倒是越发的冷静,只是说道:“蒙两位大人谬赞了,有翰林院的同僚相助,一些琐碎小事微臣倒是能够处理,只是幼年家贫,却是没有学过棋艺。”
皇帝似乎也只是随口一提,转而问道:“说起来当年朕还夸过赵爱卿的家风,只是一经多年,不知道赵爱卿家中如今过得如何?”
赵九福只得小心翼翼的如实回答:“微臣年幼时候家中老父老母就主持了分家,虽说分了家,但家中兄嫂都是孝顺的,住的也不大远,倒是日日都能见着。”
皇帝一听,倒是奇怪问道:“既然父慈子孝,为何还要分家?”
古代人的想法与现代人不同,在现代父母与孩子分开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谁也不会多说,但在古代一般父母在不分家,多的是几代同堂都住在一起的。
赵九福自然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微臣年幼时候也不明白,也曾问过父亲这个问题,当时父亲只说树大分支,并不多说,如今长大了反倒是有些明白了。”
皇帝就问了:“那你明白了什么?”
赵九福笑着回答:“微臣家中父母慈爱,兄嫂也是孝顺,但人跟人住在一起,时间久了总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日积月累的兄弟之间反倒是容易伤了感情,再者,侄子侄女们也都长大了,总得娶妻生子,慢慢的房子也会住不开,分了家之后,兄嫂们该孝顺的还是会孝顺,但因为住的远了,反倒是比住在一起的时候更能体谅一些。”
皇帝听了这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过了一会儿倒是笑了起来,说了一句:“赵爱卿的老夫倒是想得开,不似有些老人巴不得一家子老小一直住在一起,生怕分了家孩子就不孝顺。”
赵九福接着话茬继续说道:“该孝顺的,分了家也是孝顺,不孝顺的,住在一道儿越发生气,说到底还是兄嫂们都是孝顺孩子,所以家中父亲也能放心安心。”
皇帝哈哈一笑,又对大皇子说道:“你听听,赵爱卿倒是与家中兄长的关系十分不错。”
大皇子笑了笑,转头看着赵九福说了一句:“赵爱卿一朝得中能不忘家中兄弟长辈,可见也是个孝顺人,当初父皇一句孝悌之家可见是没有夸错。”
这话就是抓着赵九福在夸了,赵九福微微抬头,就能看见大皇子略带着几分笑意的眼神,下一刻就听见皇帝说道:“是啊,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可见赵家家风不错。”
说过了这话,皇帝忽然又来了性质:“今日天热,下棋也静不得心,不如赵爱卿陪朕耍一耍,就让我这大皇儿做裁判。”
于是画风一转,原本文文气气的顿时变成了全武行,别说,大皇子看着身体虚弱,但对角力却十分熟悉,至少看着皇帝的一招一式都能说出一二三来。
赵九福这一次坚持的更久一些,天气又热,一直到皇帝出了一身汗他才败下阵来,皇帝运动过后高兴了,哈哈大笑说道:“不错不错,爽快,朕难得这般痛快。”
第140章医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