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工业复兴(2 / 2)

七零年超级学霸 词酒 4521 字 2023-09-26

gu903();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小海报,上面贴着苏娇杨的照片,照片旁边写着苏娇杨的一些履历,最后一段为——“鉴于苏娇杨同学在大学期间取得的优异成果,经数学系审批,特批准苏娇杨同学提前毕业。经数学系系主任介绍,人事处处长审批,最终决定,聘请苏娇杨同志为我校数学系一名全职教员。”

苏爸爸一遍又一遍地揉着自己的眼睛,心里始终不敢相信。

苏妈妈反应快,她想到自己从报纸上看到的那一则消息,虽然当初她的关注点是迈斯奖得主苏娇杨‘因病’无法道场,但现在想想,还有一个重点被她给忽略了!

她闺女是国际数学家联盟举办的那个迈斯奖的得主!一年只评选一位!

虽然苏妈妈不知道迈斯奖是个啥玩意儿,也不知道国际数学家联盟有多么牛,但她听着这名字就知道,一定差不了!

苏妈妈吐了一口气,已经从震惊中回过了神来,又跑到门卫室去问门卫,“老哥,那你知道数学系怎么走吗?报纸上说我闺女病了,我们俩想瞧瞧闺女,瞧不见她不放心。”

门卫刚好把那一根烟抽完,摆手道:“你们看的是哪儿的报纸?净瞎扯!我昨天傍晚还看到小苏老师骑着她那鸽子牌自行车在食堂下面呢,人精神得很。你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遇到第一个岔口的时候,往左拐,走个三四百米就看到数学系了,小苏老师留数学系任教了,办公室肯定也在数学系,你们直接去数学系找她就是。”

苏爸爸和苏妈妈同门卫道了谢,老两口又直奔数学系而去,好不容易在一栋栋楼之间找到了数学系的大平层,结果却被数学系的门卫告知,小苏老师不在数学系,每天下午五点左右才会来数学系,但也就是溜一圈就走。

苏妈妈关切地问,“老哥,那我闺女身体怎么样?我看报纸上说我

闺女得了严重的病,连门都出不了了,真的假的?”

那门卫嗤之以鼻,“哪里来的谣言?小苏老师身体棒的很,每天都风风火火的,走路和带着风一样!数学系哪个老师不称赞小苏老师年轻有为,身体素质好。”

连续听两个人这么说,苏爸爸和苏妈妈总算放下了心来。

数学系的门卫瞅瞅屋子里的挂钟,同苏爸爸和苏妈妈说,“小苏老师平时和我们系的系主任在一个办公室里,让你们去小苏老师的办公室等有些不大合适,要不你们就在门卫室里等一会儿?现在已经快四点了,用不了一个小时,小苏老师准要来数学系一趟,到时候你们就见着人了,”

苏爸爸想了想,问门卫,“你们学校有搞机械的吗?”

苏妈妈脸色瞬间就变了。

那门卫乐了,“机械可是我们学校的强项,国防领域能离得开机械吗?不管是大型机械还是小型的精密机械,我们学校都有专门的院系在搞。”

苏爸爸同苏妈妈说,“要不咱俩出去转转?等过一个小时再回来。”

苏妈妈的脸黑得像是被火熏过的锅底,“我这次来是看我闺女的,可不是来陪你解决船舶厂问题的。你要是有什么问题想解决,可以,等见到闺女之后。要是在见到闺女之前你动什么歪心思,呵呵……”

苏妈妈两声冷笑,将苏爸爸的那点儿胆气都被吓没了。

数学系的门卫给苏爸爸递来了然与同情的眼神,看得苏爸爸一阵心酸。

苏爸爸经常外出给船舶厂跑采购,不止来过一次南方,但苏妈妈没有来过,故而苏妈妈拉着苏爸爸在数学系旁边转悠了几圈,最后老两口选了一条能看到数学系大门的长石凳坐下休息。

平沙市的冬天不算冷,如今元旦刚过,年关将至,温度依旧有十几度,再加上苏爸爸和苏妈妈是从津市过来的,身上捂得都很厚,两人就这样坐在国防科大的校园里,也没有觉得冷。

苏妈妈看着葱葱郁郁的国防科大,同苏爸爸说,“难怪闺女喜欢这个学校,你想想咱津市,一到秋冬,百草凋敝,树叶枯黄,天都是灰扑扑的,你再看看人家国防科大这边,树是绿的,草是绿的,花儿……哎,你瞅,刚刚骑车过去的那个人头上也是绿的!”

苏妈妈眼见,一下子就看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嗖’地穿了过去,赶紧同苏爸爸说。

苏爸爸顺着苏妈妈手指的方向定睛看过去,愣了一下,站起身来,试探着喊道:“娇杨?”

苏娇杨刚把车停好,就听见熟悉的声音,也连忙扭头看过来,待她看清楚长石凳上坐着的两人后,惊喜地喊道:“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苏妈妈:“……”那个头上戴着绿的人居然是她闺女?

老两口急匆匆地走到苏娇杨身边,拉着苏娇杨的胳膊腿儿看了几圈,问,“闺女,你没生病吧……”

“我每天吃得好睡得好,早晨晚上还要出来跑几圈锻炼锻炼,生啥病啊……”苏娇杨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来,领着苏爸爸苏妈妈往她办公室走。

陈润之老先生最近有点闹肚子,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每天下午回去得都挺早,苏娇杨把苏爸爸苏妈妈领到办公室里,给老两口倒了一杯热水,把审过的期刊以及审稿意见放进书柜里,又换了几本新的期刊拿出来,问苏爸爸苏妈妈,“你们怎么过来了?该不会是看到百姓日报海外版的那个声称我得病的新闻之后特意跑过来的吧!”

苏妈妈一脸幽怨,“不然呢?咱家钱多的花不完,非得买几张火车票折腾一下吗?”

苏娇杨没心没肺地乐,“那都是报纸上瞎写,这段时间正好赶上了学生们期末考试,我虽然

没代课,但监考还是得去的。系里给了我任务,我也得尽快完成,没时间去参加那个会,就找了个身体不舒服的理由给拒绝了,没想到这件事还被报道了一下……我更没想到的是,你们老两口居然还看百姓日报海外版。”

“爸,妈,你们这思想觉悟挺高的哈,都关心国家大事了!”

苏妈妈翻了个白眼,道:“你少在这儿皮,看到你没事,我和你爸就放心了。你赶紧收拾东西,带我和你爸找个吃饭的地方,我俩早饭都没吃呢,那火车上的东西真是贵死个人!吃个豆腐盖饭都要六块,我在家自个儿做,六毛都花不了!还有那豆浆,就那么一小杯,居然收五毛钱,喝着清汤寡水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苏爸爸在一旁直乐,同苏娇杨说,“你妈当时还说呢,她要是能当一个列车售货员,估计咱家早就发财了。”

苏娇杨把准备审的论文放进书包里,瞅了一眼苏爸爸和苏妈妈拎着的行李,道:“那先回一下我住的地方,把东西给放下,然后咱去市里吃饭,正好我去大卖场那边买一张弹簧床,然后再买两床被褥用。”

苏爸爸道:“买啥买?先吃个饭,然后就近找一个招待所,我和你妈住上一晚,明天就走。来国防科大,就是为了看看你,现在知道你没事,我俩还杵在这儿干啥?”

“来都来了,玩一阵子再回呗。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爸,你给苏白杨打个电话回去,让他替你同你厂子里请个假,你和我妈就在这儿安心住下,好好住一阵子,看看湘南省的人是怎么过年的。刚好我今年忙,项目上的事情特别多,年前还得去一趟东北,没空回家过年,你们就留在湘南陪我到正月十五吧!”

苏妈妈一噎,“你过年不回去?啥项目上的事儿呀,还能不让人回家过年了?”

苏爸爸赶紧捂住苏妈妈的嘴,“你声音小点,别在人家办公室里吵吵,让人听见了闹笑话,咱路上边走边说。”

从数学系到苏娇杨住的地方可不近,苏娇杨用自行车把苏爸爸和苏妈妈拎着的行李都载上,然后推着自行车与苏爸爸苏妈妈并排走。

“我虽然是在数学系,但最近一阵子一直都在地矿系那边帮忙。咱们国家有开采石油的任务指标,地矿系那边挺愁的,需要一个擅长数学的人去帮忙,我们系的系主任就推荐了我去。”

“爸,妈,我过一阵子可能得去东北一趟,先了解一下石油钻井的情况,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去调整开采方案,让那些钻进尽可能地高产。原先还打算过几天再同你们说呢,今天过年我可能得在国防科大这边过,也可能在东北那边过,既然你们来了,我就不特意打电话回去了。”

苏妈妈急眼了,“你念的是数学,怎么还用你跑去开采石油呢?这种艰苦环境,就不能让那些男同志们先去?还有,哪家过年不放假的,你就算再忙,过年也应当回家和家人团聚吧。”

“哎,我就是社会主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国家的石油事业需要我,又没有让我去抛头颅洒热血,只是过年的时候忙几天,我还能拒绝得了?”

苏娇杨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再说了,项目说是年前就要结题,我觉得最晚腊月二十七八就能回国防科大了,到时候再赶回津市,能不能买上火车票都得另说。所以我今年过年不打算回去了,爸,妈,你们俩就留在这儿吧,我正好打算在平沙市买个房子,你们俩也帮我相看相看,也不用往太远处跑,就离国防科大近点就成。学校给分了房子,但太小了……”

“啥!!!”

“你要买房!!!”

“你哪儿来的钱?!!”

“我看那公告栏上写的,你前两天不是才被聘用吗?你

领到工资了吗?”

苏爸爸和苏妈妈惊得不轻,一叠问题像是连珠炮一样问了出来。

苏娇杨解释道:“我上半年不是编写了一套书么?那套书是面向高中生的,虽然挂着我们学校的名字,但主编是我,所以我分到的红利挺多。我们学校的附属出版社推广力度很多,据说全国绝大多数的高三学生都在用那一系列书,所以我挣得挺多。元旦前几天我去附属出版社的财务上把钱都取出来了,买一套房绰绰有余。”

摸着良心说实话,苏娇杨自己都没想到,她编写出来的那套书居然那么能挣钱。

轻轻松松就成了万元户不说,据出版社那边的财务说,还有很多账没能及时入进去,等钱全部到账的时候,进她口袋的钱还能再翻几番。

而且苏娇杨靠出版书拿到的这些钱并不是‘一波流’,只要市面上没有出现更经典的辅导书,苏娇杨出版的这一套书就一直能卖,每年都有高三的学生,每年都会有人买……算是赚钱的‘源头活水’。

刚刚被智障系统绑定的时候,苏娇杨曾在系统界面上看到过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买房绝对是最保守也最稳妥的投资。

甭管是哪个城市,只要是国内排的上名号的,只要买了,就一定能赚钱!

苏娇杨打算等年后轻松了,就把自己手头的钱都用来买房,先在平沙市买几套,等将来有钱了,再回津市买几套,这两个地方是她的‘根据地’,待她走出根据地后,就高举着买房大旗向北上广深走去!

手头的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采用这种相对稳妥的形式投资。

把苏爸爸和苏妈妈带的行李送回宿舍,让老两口稍作休息了一下,苏娇杨就带着老两口去国防科大附近的饭店吃饭去了。

苏爸爸和苏妈妈都吃辣,苏娇杨没什么顾忌,直接把自己尝过的,觉得滋味最美的湘南特色菜点了好几道,让苏爸爸和苏妈妈吃了个熨帖,后来又带着苏爸爸和苏妈妈去距离国防科大不远的一个购物商场中买了折叠床以及老两口必须的生活用品,一行三人这才回了国防科大。

国防科大给苏娇杨分配下来的屋子只有四十多平不到五十平,还单独劈了四平米出来做洗漱间与卫生间,苏娇杨一个人住的时候,这屋子还算宽敞,可苏爸爸和苏妈妈住了进来,屋子就显得有些逼仄了。

苏娇杨将折叠床摆在了那个狭长的阳台上,得亏国防科大给教职工家属楼设计的暖气片是贴着阳台墙壁安置的,不然打死苏娇杨都不敢在阳台上住,她怕自己被冻成冰棍儿。

苏爸爸与苏妈妈在车上颠簸了两三天,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苏娇杨倒是不觉得困,但是为了让苏爸爸和苏妈妈休息好,她已经把屋子里的灯给熄了,条件不允许她看书,苏娇杨在折叠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几次,突然想到那本压根没被她翻过的《工业——复兴的摇篮》,便把这本书从系统里调了出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