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认为,如今的东方六国都已经被打残,这个时候不趁势占下更多地方,等到六国恢复了元气之后,岂不是更难?
秦国的宗室,在此时扮演的完全是吃瓜路人的角色。但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偏向于防守的这一方,这倒不是作为宗室的他们有多么看重倾国的民众,只是因为和将领阶层之间存在着绵延了将近百年的阶级仇恨罢了。
但无论他们如何争吵,秦国能够真正做主的,终究是秦王。
当秦王嬴稷拍板下令之后,就算这些人再不愿意也只能乖乖照做。
他们自是不知,嬴稷的挣扎也不比他们少。作为一个秦王,他从骨子里就想要和他的父辈祖辈们一样策马挺进中原,斩杀那些看不起他们的中原贵族,将秦国的旗帜,插入他们的国都。
其中当然包括周王室。
但他心中也非常清楚,如今秦国看似情况大好,实则是在悬崖边了。
秦国此前走的是连横路线,但没想到东方五国和楚国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悄然联合,想要一同遏制秦国发展。虽然这件事最后没有成功,但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次是他运气好恰恰有个公子异人就在赵国,他预先得到消息,因此东方五国没有联合成功就被他分而击之,那么下一次呢?
见好就收,秦国是时候要苟起来消化一波了。
军方的不愿他看在眼里,但是这天下还有比他更不愿意的人吗?嬴稷捏着竹卷发呆。他已经六十五岁了,早已经到了可以称之为高寿的年纪,嬴稷没有把握自己还有几年可以活。
他现在停下来,就是将辉煌的可能性留给了后人。这天底下那个王不希望自己是史书上最辉煌的人?他对开疆拓土四个字的执念不比任何一个人少,只是时机二字,就如山岳一般挡在了他的面前。
不过好在,上天终究还是眷顾老秦人的。
他的视线轻轻落在了正端端正正坐在榻上用小胖手点字学习的赵政身上,不自觉地勾了勾嘴角。
秦国如今显然无暇东顾,但为了防止东五国闲着没事联合起来来攻秦,他打算给这五国找些事情做做。
譬如听闻魏国公子信陵君,此前为了派兵支援赵国偷窃了魏王的印信,然后因为害怕被罚不敢回国。这就很好做文章嘛。
大家都是亲戚,为了一方印失去和气那多不好!不好不好,秦国必须要担任和平的使者去说和一下。
你说堂堂一个魏国公子,现在留在赵国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是赵国扣留了魏国的人质呢。
还有,燕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也太和睦了吧?明明不久之前赵国田单刚刚夺了你燕国三座都城,你们怎么可以帮助他们呢?这多不和谐啊。比起燕赵之间、燕秦之间的关系明明要更加亲密啊。
毕竟如今的秦王当年还是在燕国学习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至于楚国听闻现在的楚王还没有生出儿子。哎呀,这可不行,一个当王的没有儿子太容易被外人钻空子了。楚女虽好,但是过于柔弱,生孩子这件事是闯鬼门关,女人太柔弱可不行,作为老亲家,又是前辈,楚王又有当年在秦国学习过的一份人情在,善良友好的老秦王就做主给他送上几个秦国女子了。
至于剩下来的韩齐两国,他并不放在眼里。
宣来丞相将这些事情布置下去之后,嬴稷眼睛一转就对上了小曾孙乌溜溜的大眼睛,他伸手示意小孙儿过来,怎么了,这么看着曾祖?
曾祖父,信陵君是不是就是那个魏国名声很好的公子?
哦哟,这你都听过?嬴稷不答反问,他对小孙孙的消息面之广已经不再惊讶。在这段时间内他已经发现自己的这个曾孙知识面着实宽广,广得不像是一个三岁多的小孩,虽然大部分东西他都并不精通,但考虑到他的年纪纵然蜻蜓点水也算是难得。
阿兄对政儿说过。赵政抿抿嘴,阿兄说他是如今几个大名气的公子中少有的有才之人,但一朝踏错,再难回头。
哦?嬴稷回想了下曾孙嘴里的阿兄的模样,再看看面前的小娃,忽而对这两个小小孩闲聊时候的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拢了拢袖子,凑到孙子耳边,你阿兄是怎么说的?你同曾祖说说。
哪料此时赵政小嘴闭得紧紧的,不说!
他哼唧一声,上次我刚同曾祖说完,曾祖转头就去和阿兄说了,之后阿兄天天忙得脚不沾地,都没时间和政儿一起说说话了。
嬴稷举起两根手指,对小孙儿说:你这次悄悄同曾祖说,曾祖保证一定不去同你那安兄说。曾祖就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一说法,所以好奇。
这样啊!赵政一听这说法就连当秦王的曾祖父都没听过,想要炫耀的心顿时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他凑过去小小声说道:曾祖你一定不能和别人说是政儿告诉你的哟!
好,保管不说。嬴稷做事特别全面,他不光承诺了,还挥手让身边伺候的人全都退了出去。场内就留下了祖孙二人时,就听赵政在他耳边叽叽咕咕道:阿兄说,他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招了门客。
哦?嬴稷高高挑起了眉,这倒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可是这位魏公子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其招贤纳士,广招门客啊。
可是,难道不正是因为他广招门客,魏王才不敢用他的吗?赵政眨巴了下眼睛,一眼道破,他的目的是辅国,但是作为魏国公子,名声却比魏王更大,才能比魏王更高,魏王怎么敢用他呢?
可他如果不广招门客,别人就不知道他的贤能啊。
贤能是靠门客的多少就能证明的吗?赵政表示曾祖父说的完全不对,贤能是靠自己做事证明的。政儿听说他的门客有三千多个人,政儿身边的人有三十个就没办法搞清楚了,他有三千门客,难道能一一认全吗?
这些人来找魏公子,是仰慕他的贤能并且希望他向魏王举荐他们,但是魏公子身边聚集了那么多人就算有人才也无法将其辨认出。这一耽误,实际上不就是让魏王找不到人才了?这哪里贤能了呢?
嬴稷闻言朗声大笑,一边笑他一边拍着自己的大腿,笑完后他神秘兮兮地对赵政说道:政儿,你可知缘何现在有名的公子里头,没有我们秦国的一份?
赵政的脸立刻就皱了起来,他嘟起嘴,没有我们秦国吗?
没有!嬴稷悄声道,不过政儿不用担心,这些公子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对于各自的国家而言都是毒瘤。
他们不是好人?赵政有些错愕,此时战国四公子的名号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作为个体,这几个国家的公子贤名已经出现。
谈不上好不好,只是这些人的目的是辅国持权。嬴稷微笑,辅国之余,他们还想要持权。所以他们不是不想要举荐人才,但是举荐的人才都必须先忠于他们,才会被举荐。
这样的人才,国主哪个敢用?
而秦国之所以没有这样的公子他露出了几分傲色,自是因为举国人才皆归于王。
唯才是举,这便是秦国的强国之根本。
秦国本身是一个蛮荒部族,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强大起来便是因为吸纳来自各国的人才。也因此,在秦国有一整套的举荐机制,老秦人最欢迎的就是人才之间的相互举荐。
这是因为秦国第一次崛起就是因为外国人才百里奚,还有他的友人蹇叔。百里奚被穆公发掘后向穆公举荐他的朋友蹇叔,并且言说自己完全不如这位朋友,这般大公无私的举动得了穆公的尊重和信任。
此后百里奚和蹇叔二人更是将当时的弱国秦从边陲小国带成了春秋五霸。受此影响,一直到四百多年后的现在,秦国也依然尊重这种愿意举荐才人的人才,尤其是举荐才能胜于自己的人,他们认为这种人内心是极其宽容广大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