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举动搞昏了头,眼睛是在盯着锅看,却是没看进眼里,刘铁柱扔了一大把面在锅里,又添了两把火,等面煮好了,锅里的面条稠的不行,再有两个苏玉芬都吃不完。
刘铁柱连盐都没放,拿了个碗挑了一碗白水煮面条递到了苏玉芬跟前。
苏玉芬这才回过神来,看着刘铁柱煮的这碗白面条心里竟让感动的要命,她也尝到被人伺候的滋味了。
一碗白面条,苏玉芬倒了点儿酱油进去拌了几下都吃完了,刘铁柱接过空碗,“锅里还有,我再给你挑一碗。”
刘铁柱不是说空话,挑好了面条又拌好了酱油才拿到苏玉芬跟前,
“玉芬,以前是我想不明白,总想要儿子,现在我想清楚了,只要咱能把日子过起来,没有儿子,咱就供闺女上大学,咱丫丫和慧慧哪一点儿比儿子差了,等她们考上了大学,还怕别人瞧不起咱,只怕那些人到时候眼气咱都来不及。”
刘铁柱这一番话,说的苏玉芬眼眶都湿了,这么多年,因为没有儿子不光刘铁柱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就连她自己也总觉是自己不中用,没想到刘铁柱现在自己想通了,那她这些年的苦就没白吃。
苏玉芬眼里含着泪,小口小口的吃着面,面是什么滋味她根本就吃不出来,心里却是跟喝了蜜糖水似的甜丝丝的。
刘铁柱看时候到了,又接着说,
“我知道让你去跟小妹借钱,你磨不开面子,你要实在张不开口,这事儿就算了,咱不入股还能过不下去了只是抓不住这次翻身的机会,咱要想过上小妹这样的日子怕是还要好些年,俩孩子也要跟着咱俩再多吃几年苦。”
苏玉芬自己不怕吃苦,可她舍不得让自己闺女吃苦,以前强强和涛涛吃的穿的是什么
、191章、你借钱干啥
现在小妹把日子过起来了,这俩孩子不光吃的好住的好,穿的还都跟城里的孩子似的,一下就把她慧慧比下去一大截。
苏玉芬像是下定了主意似的,把碗筷放下就去西边屋里找苏玉兰了。
李晓梅去上厕所了,屋里只有苏玉兰一个人在。
苏玉芬这次一点儿没有犹豫,走到苏玉兰跟前直接就开口了,
“小妹,你能不能借给我二百块块钱”
声音虽然不大,但是语气很是坚定
苏玉兰干的入神,一时没听清楚苏玉芬要干什么,她抬起头来看着苏玉芬,
“姐,你刚才说啥”
苏玉芬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的语调保持平静,
“你能不能借给我二百块钱”
这次苏玉兰听得是清清楚楚,不仅听清楚了,还想明白了,刚才苏玉芬肯定也是过来要说这事的,只是一直没张开口。
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不知道刘铁柱怎么给她姐打的气,让她能这么坚定的来跟自己借钱。
说借都是好听的,刘铁柱这样的人借给他就别指望他能还,他能借到一次,就会跟你借第二次、第三次
刘铁柱是想把自己变成他的提款机,苏玉兰真要把钱借给他脑子才是被驴踢了。
但是直接说不借,苏玉芬下不了台,还会伤了姐妹间的感情,只有让苏玉芬自己明白过来,看清刘铁柱的目的,才能解了这个扣,
“姐,你借这么多钱干啥”
苏玉芬见苏玉兰没有拒绝,心里少了几分忐忑,小妹跟她一直亲近,她手里有钱难道还能不借给自己吗
“入股做生意,只要一个月,等一挣到钱马上就能还你。”
苏玉兰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苏玉芬,
“入啥股啊,能挣多少钱,如果挣得多,我也想入点。”
苏玉芬这次彻底放心了,小妹这样说,就是已经答应了,
“这个我不清楚,我让你姐夫来跟你说。”
苏玉芬完成了使命,身心放松的去叫刘铁柱了,
“铁柱,小妹说她也想入股,你去跟她说说,说好了她就能把钱借给咱”
苏玉芬还做着翻身梦呢,刘铁柱给她画的大饼太诱人,苏玉芬根本抵抗不了这种诱惑
家里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包产到户后家里的日子虽然比前几年强了些,但也仅仅是能吃上饱饭了,离小妹过的日子差的远呢
苏玉芬就是个农村妇女,只知道操持家务和下地干活,她也不懂做生意里面的门道,她只需要想想在自己家过的啥样,再看看小妹家是啥样,心里就更坚定了要入股的想法。
刘铁柱哪里有什么可入股的生意,他就是哄着苏玉芬去苏玉兰手里骗点钱出来。
刘铁柱快速在脑袋里搜集以前听到的一些信息,终于在苏玉兰过来之前想到了对策。
苏玉兰从房间出来,来到了厨房外面,
“姐夫,我姐说你打算入股做生意,你跟我说说,你要做的是什么生意。”
刘铁柱已经好好了,并不怕苏玉兰问,
“往南方拉货,再从南方带货回来卖。”
这些是刘铁柱在城里瞎混的时候听玩钱的一个“兄弟”偶尔提起的,他记得那个人说干这行特别挣钱。
这年月各地都缺少物资,各个地区之间的物资分配又及不平衡,就拿香烟来说吧,这是个极具地域特点的行业,除了几个特别硬的名烟,各地的人抽什么烟都有自己的偏好,燕市本地产的荷花牌香烟在燕市供不应求,到了别的地方可能又是出于滞销状态,如果能把分配到其他地区卖不掉的荷花牌买回燕市卖,这中间的利润可想而知。
倒腾香烟太赚钱了,但是得有门路,香烟不是私人买卖,得有官面上的人,不是什么人想干就能干的。
不止是香烟,这年头能跑长途的,拉着的货就没有不赚钱的,刘铁柱能想到这门买卖并不难,苏玉兰接着又问,
“那你知道从咱这往南方跑一趟再跑回来要多长时间吗”
刘铁柱临时能想到往南方跑运输这个由头就不错了,其他的问题他一时哪里想的出,但是苏玉兰问,他就得说,刘铁柱随口答了一句,
“大概得半个月多一趟。”
“半个月多货车都在道上,要过多少村,多少镇,在哪里出点意外的话,投进去的钱可全就栽里边了。”
这话苏玉兰并不是信口雌黄,这个年代人口失踪率特别高,“穷山恶水出刁民”并不是没有道理,人活着首先考虑的就是生存问题,在穷的都吃不起饭的时候,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这年头村民凑一伙人抢劫过路车的事儿绝对不止在一个地方发生过。
上辈子,苏玉兰老家就有这样一个人,她听说这事儿的时候都已经是2000年以后了,这个人已经50多岁找回老家来了。
他就是在80年代初跟人跑大车押车,在路上被劫道的砍伤昏过去了,那群人连车带货都抢走了,没注意到他还有口气,后来被过路的救下,养了好几年才养好身体,一直到20多年以后才回到老家来。
刘铁柱听出小姨子的话头不大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