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丧尽天良!(1 / 2)

跃马大明 纸花船 1759 字 2023-09-23

“摄政王,以奴才之见,咱们必须得马上放火烧掉九仙山,绝不能让模范军的狗尼堪过去!”

“呵呵,现在这鸟天气,你拿什么烧?拿命烧吗?!摄政王,奴才以为,我大清必须连夜在东线构架工事,先把模范军隔离起来”

“呵,现在这狗屁天气,你怎么挖工事?说点有用的,别他娘的张嘴就乱放炮”

正白旗王帐内,一片凌乱的噪杂,恍如几十几百只鸭子在乱叫。

眼下天还没亮,还不到卯时,受制于清军各旗统属的纷杂与隔阂,清军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最准确的战报。

特别是战事从戌时中、晚上七八点钟左右就打响,模范军唬起来的声势又格外的浩大,清军这一众满蒙主子从战事开始便高度警戒,一直端着,生怕殃及到他们,现在已经七八个小时过去,却还没有定论,可想而知他们的紧绷与不安。

纷乱中,多铎英俊的脸孔上一片铁青,几如要滴出水来。

若有选择,他必定会大耳瓜子挨个的抽过去,让这帮不知死活的狗奴才赶紧闭嘴。

然而!

事情此时不只超出了他的预料,更是超脱了他阿哥多尔衮的掌控,恐怖的危机,犹如那遮天蔽日的雷云,已经大踏步的笼罩在他们兄弟头顶。

这也让多铎用切肤之痛明白了,此时的大清国,早已经不再是他以为的大清国。

那个强大、团结、无往不利的大清国,在这几年连绵叠伏的战事中,已经逐渐被打磨掉爪牙,消磨掉锐气。

眼前这帮人别看现在一个个人模狗样的,可真要让他们去跟徐长青玩命,多铎就算用屁股想也能知道,这帮狗尼堪恐没有一个会真的出死力,都会打自己的小算盘!

而归根结底核心还是要汇聚到自己身上

都怪自己不够果断,都怪自己太贪心,老是想捞徐长青的肉吃,没有将最好的锋锐贯彻到底,从而导致阿哥都陷入了巨大被动啊!

想着,多铎又是愤怒又是无法言喻的后悔,真的是肠子都要悔青了。

早知如此,他怎么可能会留下九仙山?早就一把火给烧个干净。

多尔衮此时心里也不好受,面上却只能是强撑着。

如果多铎不是他的亲弟弟,他早就大嘴巴子抽过去!

都什么时候了啊,怎么就是不听人话呢?!!

但此时他非但不能抽多铎,还要小心的护着多铎,否则一旦他们兄弟内部再出问题,那,大清国就真的要玩完了。

熬了好一会儿,见众人的火气都发的差不多了,多尔衮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自是明白多尔衮的意思,忙清了清嗓子,拱手道:“摄政王,诸位爷,今晚模范军的诡计,的确是对我大清造成了一些波动,但并未影响到我大清的大局,整个局面,依然在我大清的掌控之中。而且,模范军今晚的表现,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心虚!无怪乎是想给我大清内部造成混乱与压力而已。倘若他们真的要突围,今晚可就不是这么故弄玄虚了”

洪承畴究竟是有能力的,关键时候能顶上去,他本身便是此次围困计划的具体策划者,此时他出来安抚众人的情绪,比之多尔衮亲自出面还要更好。

随着洪承畴有理有据的分析,大帐内的躁动逐渐平息,一众满蒙王族都是连连点头。

现在,究竟还没有分出胜负,如果他们真的因此着了徐长青的道,陷入了混乱,那等事情过去再缓过神来,恐怕真要把肠子都悔青。

见局面稳定,多尔衮心里也放松了不少,暗道:洪承畴此人还是可用的。

忙笑着捧哏道:“那,洪卿以为,我大清,接下来将如何处置?”

洪承畴已经很有没有这种被众人倚为星辰般的感觉了,状态也越来越好,红光满面,自信又有力的沉稳道:“摄政王,我大清当下还是要以围困为主,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轻易跟模范军硬来。以臣之见,可将东线的防御,交于刘良佐刘军门与石廷柱石军门等汉军旗精锐布置。刘良佐刘军门与石廷柱石军门,都是我大清栋梁之才”

自从有了宁完我这个对头,洪承畴的思路也迅速开始转变,哪怕要背叛良心出卖灵魂,他也来不及顾及了,反正他的良心早就让狗吃了,灵魂也卖给了魔鬼。

从当初踏上大清国的贼船开始,他在这边就没有了回头路。

既是已经如此,又何须再遮遮掩掩的像个娘们儿一样?

宁完我看着侃侃而谈、成竹在胸的洪承畴,脸色愈发的阴沉。

他这时也明白,洪承畴能高居大明要职,被倚为肱骨之臣,绝不是盖的!

洪承畴要是不要脸皮了,他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机会的。

不过,突然不经意的看到多尔衮飘过他这边的目光,宁完我一个机灵,陡然又找回到了感觉,心里更是有些控制不住的爽利起来。

暗道:“洪承畴啊洪承畴,你真以为你真心诚意、狗一样为大清国卖命,大清国就真把你当自己人了吗?呵呵,天真那!”

等洪承畴连对多尔衮述职,加之后续布置具体的战略计划,忙完一通天色已经快亮了。

正当众人准备散会,赶紧去布置,再吃个早饭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远处忽然传来奴才兴奋的纵马声:“摄政王,好消息,好消息啊!谭拜大人与鳌拜大人顺利回来了!”

“什么?”

“谭拜和鳌拜没死?”

“哈哈,太好了,这真是天佑我大清啊。”

“嘿,这两个狗奴才,等灭了徐长青必须让他们好好摆酒,害爷我这些天为他们担心的不行”

谭拜和鳌拜回归的消息,瞬时让人群兴奋起来。

两人在大清国都是实力派,又有着去南京的经验,他们之前的处境,让多尔衮都对他们不再报希望,谁曾想,他们竟然都没事,这对大清国俨然是个极佳的利好。

特别是在此时这种节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