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2 / 2)

小镇人家 朽月十五 1920 字 2023-08-12

gu903();“也不是不成。”

阿夏忽然想起那盏孔明灯,望向盛浔,语气很好奇,“哥,你前日给的那盏孔明灯我给点燃了,还挺好玩,不过那些梵文是什么意思?”

“那些上头写的是吉祥如意。”

盛浔没说假话,梵文大概都是这意思。

“那还是山亭的风俗,叫方丈或大师写梵语在纸上,糊成灯笼。又称百纳福,是个好东西,夜夜燃着静心安神。”

三青真佩服盛浔那张嘴,对人好是真好,不说出口也是真的,还得靠他来。

“那我要好好藏着,”阿夏有点惊叹。

“别藏着,该用就用,你之前不是有段日子睡不好,点一夜灯看看。”

盛浔看她,要是不用那东西再好也只是摆设。

“我现下睡得可好了,不过我很喜欢这灯,之后每晚就只点它。”

“好。”

三青默默咂舌。

三人说说笑笑,船停靠在小阿七的家门口,他家刚好在岸口边上,三青唤了声,“小阿七!”

小阿七在屋里应声,“三哥,等会儿,我就过来了。”

人确实是来了,只不过手里头还抱着一个孩童,身量不高,跟他一样瘦,眼睛很大。

三青看到他就头疼,扶额道:“你来就来,怎么还把你家这个小哭包给带来了。”

“哎,三哥你要这么讲的话,我家小九立马哭给你看。”

小阿七逗着怀里的小九,面色也很无奈,谁让他从春州回来后,这小子就爱黏着他,睡觉也要跟他睡一起。他醒也跟着一道醒,不带来就两只眼包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没办法,只能带过来。

与他们的嫌弃不同,阿夏就很高兴,站起来伸出手,“来,小九让姐姐抱一下。”

“阿夏姐姐,”,小九还认得这个漂亮姐姐,当即扭着身子,扒拉两只胳膊要过去,小阿七差点没抱住他。

边走过去边嫌弃道:“去去去,都麻烦别人去,少来折腾你亲哥。”

阿夏抱住这个小团子,真瘦,小阿七一家九个孩子,没一个胖的。

小九挨在她肩头,咯咯直笑,也不知道这孩子乐啥。

盛浔对小孩挺好的,他从兜里掏出一袋糖,扔给小阿七,并道:“给小九吃,蒲乡人多,到时候你抱紧他,别叫拍花子的偷去。”

“那是自然,”小阿七被耳提面命过,真要丢了他也得完。不过他这人心大,点头如捣蒜,手上动作不停,拆了几块糖,每个人都分一块。

小九含着糖,不哭不闹,他是个窝里横,在家山大王,出门温顺得跟只小猫似的。

不过他这个年纪,问题老多了,时不时伸出小短手问阿夏,“姐姐,那个石狮子好大啊,它为什么比我的头还大?”

“它怎么不会走路?”

“姐姐,天要亮了,怎么那个月亮还不回家?”

全是阿夏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但也抱着他很有耐心地回答。说完后默默叹气,抬头看向小阿七,“你家小九可以开蒙了,瞧他这嘴皮子溜的。”

小阿七靠在船舱上,他含着糖声音有点不清楚,“一早说过了,等他年岁再大点,送到你家让大哥给他启蒙。”

“那大哥可有得头疼了,皮小子哦,是不是小九,”三青嬉笑道,他是真被这小子给哭得耳朵疼得受不了过,见了他就害怕。

“小九不皮。”

小九摇摇头,他觉得自己可乖了,一本正经的表情看得几人发笑。

等几人说着话,船从陇水镇的另一条水道出去,那里有一大片的芦苇荡,一串串谷黄色的,吐着白穗,姿态大方。

等过了芦苇荡,尽头就是蒲乡,左右两岸全是木屋,越往里走,就能见到不少人家大门紧闭,有的贴着红封,上头是墨黑色大字,蚕月免进。也有的插几根桃枝,或是廊下挂草帘子。

只要有了这些,就表明这家在育蚕,蚕房重地闲人都不让进,以防蚕得病,此称“关蚕门。”

这里养蚕的人多,大家又称蒲乡为蚕乡。三四月正好到蚕月,育春蚕是头等大事,连春耕都要靠边站。

所以三四月份过蒲乡来时冷冷清清,只不过今日碰上海船回港,海市刚开,十里八乡的人过来,倒显得蒲乡热闹非常。

停靠的港口几艘海船高耸,边上是大小不一的船只,每艘船上立根旗子,扯块认识的布头,或是写个名号,生怕到时候船找不着了。

刚停靠边上,小九捂着肚子哼道:“七哥,我饿。”

太早起来,属实是没吃东西,饿得发慌。

“那先去吃饭再把东西给搬出去。”

盛浔从阿夏怀里接过小九,船搭成的桥并不好走,更别提抱着个孩子。

“那不是有人卖饼,”阿夏隔得老远就闻到了那股味道,朝不远处那艘船招招手,喊道:“船家,这里。”

等船渐渐驶进后,她问,“船家,炉子里有什么饼?”

卖烧饼的是个憨厚的汉子,他声色洪亮,“卖咸饼和甜饼。”

“那来三只咸的,两只甜口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