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左相清咳了一声,目光中带着凝重。
燕帝深吸一口气道:不管如何,总比大开国门,引狼入室要好,那时候就不是丢几州的事,作为主帅,必须清白。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缄默其声,对燕帝最后的一点期望也消失在大臣们的眼中。
没人反对,可沉默却是最大的不满。
李璃勾了勾唇,轻轻地掸了掸衣袖道:行吧,既然皇上都这么说,那就召回来,彻底查一查。
没有愤怒,没有怨恨,本以为得吵上一个甚至几个早朝的事,就这么在李璃的云淡风轻中结束了,燕帝顿时愣在原地。
对了,臣弟还有本启奏,顾大人,将你的想法说说吧。
顾如是憋着一股气,却没有办法,只得奏请了与边关战事风马牛不相及的全国启蒙推行之事。
别说是燕帝,就是左相及其他不明所以的大臣都跟着呆了呆。
他们想不明白难道这件事比逼迫樊之远归京还重要吗?
燕帝不得不看向李璃,而后者只是笑着抬了抬手道:请皇上恩准。
第140章求和
当日趁着城门未关,也趁着怡亲王没反悔之前,燕帝匆匆命人草拟了圣旨,派遣一队疾行人马赶往北疆。
而此时的北疆战事,却忽然到了一个诡异的地步。
大燕军营里谣言四起,军心不稳,而主帅樊之远也只是冷艳旁观,未曾出手制止,眼看着对面大夏军整齐待发,趁机来犯,却发现对方几十万大军毫无征兆地退了。
原本看对面密密麻麻延绵几里的帐营,一夕之间拔得干干净净,犹如见鬼了一般。
究竟怎么回事儿?
天未破晓,大燕主帅的大帐中却站满了各路将领,一个个神色各异地彼此小声说话,却时不时地抬头望着正上方的樊之远,心里犹如万千蚂蚁攀爬,麻麻痒痒地想知道这位统帅究竟干什么什么!
这么好的机会,大燕后方起火,正是趁火打劫的时候,居然就这么放过,太奇怪了。
斥候被派了出去,寻找大夏军的身影。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色大亮,早些在外盯着大夏军动向的斥候回来了,进了帐子禀告道:元帅,大夏军都退回遥城了!
不等樊之远问话,北营的方将军便急急忙忙地问:遥城?所有军队都退回去了?
他的语气透露着一股难以置信,不只是他,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的将领都齐齐望过去。
那斥候给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是,都退回了遥城,乃是卑职亲眼所见。
这实在太惊讶了,就在昨日他们还紧张地戒备迎敌,有的早就做好了随时舍弃樊家军私自撤退的准备,然而危机却这么解除了?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了一个千古谜题为什么?
正在调查,遥城有我们的内应,如今正在戒严,请再等等,到时候消息就能传出来。
待这个说完,帐外又接二连三地走进来几个斥候,他们带来了大同小异的回答,就此,哪怕再不可思议,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事实。
反应最快的便是樊家军的将领,就说他们元帅怎么老神在在都不着急,原来是有后手啊!
卫平立刻问:敌方大军撤退,说明大夏内部出了比咱们还大的乱子,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元帅,攻打吗?
此言一出,卢劲便两眼放光,摩拳擦掌道:是立功的好机会,遥城本就是咱们大燕的,趁机夺回来如何?
樊家军打仗,向来是不要命的,因为跟了个不要命的统帅。
倒是其他几位将军的脸上出现了犹豫,事情还不明朗之前,是不是再缓一缓,万一是诈呢?然而见樊家军上下跃跃欲试,仿佛已经胜利在望的模样,想到前两日才质问过樊之远,后者那冷冰冰的警告声,便识相地都没有问出口。
樊之远的手指点了点桌面,说:传令下去,整军待命。
这一声,不管愿不愿意,所有人都顺从听命。
将军们都领命去集结自己的军队,樊家军的则慢行了一步,卫平问道:将军,真打啊?
守城容易攻城难,军中还有各怀心思之人,其实并不适合,至于方才那么说,不过是为了镇住这些首鼠两端之人。
真打起来,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
樊之远说:不打,只为威慑,至于遥城和其他三城,大夏会不会自己送过来,就看你们装得像不像了。
数十万大燕大军压向遥城,密密麻麻的人数,樊字旗迎风招展,马蹄声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
手里拿着三道金令,不得不回京的四皇子看着站在面前的大皇子,眼里带着浓浓的不甘,他做着最后的挣扎道:大哥,他们都是虚张声势,别看这么多人,其实早就已经四分五裂,让小弟带兵,一定能杀他们片甲不留!我一定将燕荆九州重新捧到父皇面前,让樊之远死无葬身之地!大哥,再通融几日,就几日!
四皇子几乎用恳求的语气。
然而带着大内禁军奉旨而来的大皇子却笑了笑,眼里带着轻蔑道:四弟,父皇既然知道你的心思,怎么还会放虎归山,再让您执掌兵权呢?说来,你这个局布得可太让人心惊了,你还是老老实实跟着为兄回京向父皇请罪,好好解释一下这姜直的事,认个错。说不得父皇顾念旧情,不过是圈禁了事而已?
四皇子显然是被激怒了,猛地站起来对着大皇子吼道:我什么心思?我一片忠心耿耿,为父皇开疆辟土,哪儿来的别有心思?是你们从中作梗,让我错失良机,你们放开!
两旁的大内侍卫连忙向前锁住他,压制着不让他动弹。
大皇子被喷了个满脸,却唾沫自干,挂着冷冷的笑道:那老二之死总是你干的吧?
四皇子顿时噎了一下。
犹记得老二死讯传来,你是多么义愤填膺,恨不得手刃弑兄之凶,非得为他报仇雪恨,这才劝逼着父皇出兵。然而没想到啊,这真正的凶手恰恰是你,连兄弟都杀,多心狠啊!老二一心为了大夏,不惜万里向大燕低头借粮,百姓们可都记得,谁杀了他,便是杀了他们的衣食父母和生活希望。连若兰大师都能收买,老四,你的野心太大了,父皇还有万千黎民百姓都看在眼里呢。你回京的时候一定要望望围观的百姓,看看他们有多憎恨你!这样,老二在天上才能含笑九泉吧!
四皇子心头顿时笼罩了一片阴影,周身如坠冰窖。
虎威将军已经卸了兵权,你不用挣扎了,待捉到大燕的奸细姜直,这就一同回京去,有什么话,跟父皇说。
四皇子听到这里,便明白大势已去,他是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关键的时刻功亏一篑。
他一把抓住大皇子,眼睛死死地盯着他,振振道:没有虎威将军,怎么对抗大燕?如今兵临城下,谁能抵挡?你们到底怎么办?
这就不劳四弟费心了。
大皇子冷漠地说了一句,然后抽了抽手,可惜却没有抽出来,四皇子的手劲很大,只见他瞪着眼睛飞快地说:千万不能投降,大哥,绝不能认输!樊之远是强弩之末了,相信我,他身上惹着官司,大燕皇帝忌惮他很快就会将他召回去,只要他一走,大燕军就不足为惧,不论是谁接受大军,一定不能求和,你听到了吗,不能!
四皇子咬着牙说出最后的坚持,也是极尽的肺腑之言,似乎要将自己的心给剖出来,啐着血肉道:大哥,不论怎么样,咱们终究是大夏人,绝对不能投降!只要打下去,能赢,一定能立功!
那双满满不甘心的目光带着一点希望,然而大皇子却慢慢地将四皇子的手给拉开,轻声说:老四,或许你说的是对的,可若是老二没死,这燕荆四州也该还给大燕,不过那时候还能借到粮,这会儿却什么都没有了。大夏百姓不想打仗,更不想为了某人的野心打仗,只想好好活着。
他这一话将四皇子眼中的希冀彻底破灭。
将四皇子看押起来,明日一早回京,抓捕姜直,一同带回去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