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现在基本可以预料,朝鲜王国保守派千辛万苦搞出来的燕行使使团,就因为正使没捞到手,被改革党的中坚人物洪明荣占据,这趟冒风险的北京之行基本上就这样了——没有任何成果,反倒是坚定了朝鲜人跟帮助他们摆脱清廷控制的天祖国东岸混的决心。
与伊兹勃兰特等人一样,洪明荣接下来几天换了中国传统服饰,也在北京城内四处闲逛了起来。康熙皇帝赏赐给他们的礼物还没到,据说是一些马匹、绸缎、茶叶和棉布,与洪明荣等人带过来的人参、折扇、笔墨纸砚的价值相当,这让他又恼怒不已,觉得清国皇帝小觑了他们,所得大大少于预计,真是抠门到了极点。不过随即他又安慰自己,清国已经不是天朝上国了,连年打仗之下穷困不堪,也许比朝鲜还要穷,而且再也无法支配他们,这让洪明荣的心情陡然间好了起来,赏赐少的事情似乎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北京街头这些年说实话是热闹了不少的。洪明荣注意到,升斗小民生炉子做饭时,部分人用的木柴,但有相当部分用的已经是煤炭了。再仔细一问,这些煤炭多产自河北,由官督商办的矿务局开采生产,价格不贵,非常受人欢迎。
另外,百姓身上穿的衣服固然是棉、麻皆有,但棉布所占的比重比洪明荣想象中要高很多,这似乎意味着清国的棉布产量相当之大,开始大量淘汰穿着不舒服、不保暖的麻布。洪明荣着人仔细打听了一下这些棉布的产地,结论是哪里都有,乡间农民农闲之余基本都会织一些棉布售卖,市场交易非常活跃。
这个认知让洪明荣的玻璃心再次受到重创。因为朝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像煤炭、生产、纺织品、粮食、木材、建材等商品的产量有了长足的增长,百姓也慢慢开始消费这些东西,整个社会看起来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作为一个激进的改革分子,洪明荣内心里对这些还是比较自豪的,这次作为燕行使出使北京,他满心想来找点优越感,看看清国落后的技术和生产体制,再比较一下朝鲜自身的相关产业,最后彻底下鄙视清国野蛮人治理的国家。
可谁成想,清国也在努力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发展工业,且煤炭、纺织品的产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这让洪明荣彻底懵逼,心情一度也变得很是低落,继而恼羞成怒,觉得清国这些产业很有问题,亏损严重,未来必将全部败落,消失于无形。甚至于,清国政府新产业的失败可能还会危及财政,再加上连年战争带来的巨大开支,这个国家早晚要崩溃解体,成为朝鲜人耻笑的对象。
不过他心里同时也有了危机感,觉得确实要更加抱紧东岸人的大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遏制中国大陆。不然的话,一旦他们彻底崛起的话,朝鲜王国很可能又会回到被支配的地位,那样对他及很多人而言,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洪明荣接下来几天又拜访了一些清国的官员或士绅,并参加了一场文会。通过这场文会,他多多少少也接触到了一点清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知道这些人都在千方百计寻求强国之途。其中一些言论在洪明荣听来固然可笑,但仔细一想,朝鲜似乎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呢,然后他便笑不出来了。
文会结束后,理藩院的官员也正式将康熙帝的赏赐发了下来(照例是克扣了一些的),洪明荣左看右看,感觉差不多是启程返回的时候了。他辞别了一些新认识的朋友,然后采买了一些中国的货物,在理藩院内登记说明一番后,便带着货物离开了。清廷没有按照伊兹勃兰特使团的礼节派骑兵护送,这让洪明荣更加愤懑,却也无可奈何。
“回汉阳后,就该禀明王上,大力改革,发展工商,富国强军。天祖国那边也要好生侍奉,不然岂不是又要回到被鞑清支配的黑暗年代?只有等到富国强兵了,再求得天祖国的许可,方能在满洲取得一席之地,然后再敲打日本,报壬辰倭乱的一箭之仇。”骑在马上的洪明荣默默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