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全军屯田(2 / 2)

“嗯,各地守备团的伙食标准按照现行标准的八层执行!”

接着周卫国继续说道:“节流是一回事儿,此外开源也不能落下!虽然我们这地方的气候确实不大好,但并不等于说不能进行粮食生产。散会之后,立即以军区总部的名义给各旗县的军政干部发报,命令他们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另外还要带领老百姓和当地驻军进行修河挖渠,平整田地,务必抓好农业生产。”

“同时还以军区总部的名义下达农业指导意见,今年晋绥察军区的防区内所有的土地都种植玉米、土豆等高产耐旱作物。我的要求就是,即便是大旱之年,也要让收获的粮食喂饱肚子,哪怕这些粗粮吃起来口味很差。”

听到周卫国的话,众人都点了点头,并没有人反驳!

玉米和土豆的口感确实不咋样,但是这玩意儿高产耐寒还耐旱,拾掇好的话一亩地几千斤都不在话下,而种植小麦的话能有三百斤的产量就是老天爷保佑了。

话说在乱世之中那有那么多的要求,还讲究什么口味,有吃的就算不错了。

农业生产的事情周卫国是很上心的,因为这关乎晋绥察军区的发展,自古以来塞北地区就是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同时基础设施薄弱,铁路只有一条,公路网也不完善,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上一世周卫国有幸来过这一地区,但是看到的景象和现在完全不同,那个时候这里已经被称之为内蒙古自治区了,一个呼包鄂经济圈发展极为迅速,不说工业,单单农业方面的成就也令人惊叹。

尤其是以土默特左旗、右旗以及托克托县为代表的土默特平原,那里土地肥沃且平坦,还有黄河水经过,可是粮食种植的好地方。

只不过现在这些地方绝大多数还是属于草原,只有很少的地方开垦成了耕地,因此周卫国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地方都开垦出来,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农业就能发展好。

想到这里,周卫国再次说道:“老百姓要种植粮食,部队也不能闲着,传我的命令,各县区的守备团也要抓紧时间开垦荒地,然后进行屯田,每人屯田的数量不能低于十亩地,也就是说一个守备团开垦的田地不能低于一万亩。其余机关部门,注入军校、野战医院、县政府等等部门,也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开垦种田。总之军区除了一线的作战部队和后方的各个重要工厂外,其余人都要进行农业生产。”

周卫国话音刚落,柳战云随即问道:“司令员,这样大规模的屯田需不需要和上级部门申请汇报一下?”

“汇报是需要的,但并不需要申请,这种事情咱们军区自己能做的了主!当然了,我会建议延安方面和八路军其他部队也学学我们一起屯田的!”周卫国道。

说这话主要是周卫国想起了历史上的大生产运动,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在今后两三年内陕甘宁边区可能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尤其是在1941之后,整个边区的经济发展都将陷入困境。

众所周知,边区政府的经济来源很狭窄,一部分是靠国民政府下拨经费,另一部分就是靠辖区内的税收。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国民政府开始对边区政府进行经济封锁,再加上自然灾害,以至于边区政府的收入锐减,形势非常的严峻。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就包括调整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边区经济、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固然有所缓减边区政府八路军的困难,但是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由于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所以严重挫伤了边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出现了人民群众大肆咒骂边区政府领导人的事件。

为此,党中央才会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现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已经表现出这种不好的苗头了,所以周卫国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如果能在两三年内将晋绥察根据地建设成外粮食基地,必然可以极大地缓解边区的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