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样说似乎有点玄乎,但却是事实。虽然周卫国不可能仅仅听日军走路就能区分是哪支日军部队,不过,却能区分出是不是有战斗力的老部队。所有的奥秘都在军鞋上,因为日本鬼子穿的鞋子并不一样,而这些军鞋很容易暴露日军的老底。
在抗战期间,日军的军服都是一样的,都是难看的黄狗皮,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改变,所以想通过军装来区分小鬼子的战斗力并不容易。
但军鞋却不一样,有的部队穿军鞋,有的部队却只能穿胶鞋,而这便是区分小鬼子战斗力的关键。
中国军队受国力所限,所以不管是国民党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阀部队,战士们大多穿的是普通胶鞋,而八路军以及一些偏远省份的军阀部队只能穿草鞋,比如说川军和滇军,他们都是有名的草鞋兵。
而日本则是因为国力相对强盛,所以从1930年开始日本推出了新式军服来取代旧军服,这种军服被命名为昭和5式军服,与之配套的还有昭和5式军靴。
昭和5式军靴可是好东西,这种军靴纯牛皮打造,鞋底上还加装了防滑钉。舒服不说还保护脚,绝对的行军利器。而且因为加装了防滑钉,所以走起路来会踢踏踢踏的响。
我们言归正传,由于昭和5式军靴是纯牛皮制作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昂。所以这种军靴不是免费供应给官兵的,必须花钱购买。一双昭和5式军靴的售价是2日元,不要感觉日本不值钱,这时的日元十分坚挺,要知道日军普通士兵的工资也就是5日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双鞋子要花掉一般士兵五分之二的工资。
这样说是不是就直观多了,这就好比你一个月有五千块钱的工资,却要你花两千块钱买一双鞋子,我想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慎重考虑的。
问题的结症还不在于鞋子贵,更重要的是在抗战爆发之前,日本还算能生产出足量的军靴供应部队,就算是贵一点,还是可以满足前线各部队的需要的。
但在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大幅度扩大的军队的规模,总兵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扩编了三倍还要多。
如此一来日本军工部门无力生产出那么多牛皮军靴,而且日本物资匮乏,也找不到那么多制作军靴的材料。所以到了1937年底,日本的军靴开始由牛皮改成了猪皮代替。后来干脆连猪皮也没有了,直接换成了橡胶。而橡胶也是紧缺资源,在战争后期,军靴停止了生产,很多日本军队只能穿普通的胶鞋。
在抗战以前,日本共有17个常备师团。这些部队都装备了昭和5式军靴,有的还会有一定的库存。但是那些新组建的部队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即使是想买也买不到。
所以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那些日军老部队穿的是昭和5式军靴,而新组建的部队只能穿胶鞋。一般来说,那些日军老部队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与日军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以后,中国军队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如果听到走路踢踏踢踏响的日军,很明显这是一支老部队,大家要小心了。但是如果是穿胶鞋的部队,这就是新组建的杂牌部队,往死里打没一点错。
还记得《亮剑》中有这么一场戏,李云龙带着部队伏击日军,结果却发现不大对劲,于是告诉身边的楚云飞:“这不是原来据点里的鬼子,这群鬼子穿的是硬底鞋,原来的鬼子都穿胶鞋。”
而所谓的硬底鞋指的就是昭和5式军靴,此外相对于那些二线守备部队,日军的战斗力强悍的老部队基本上都驻扎在城市内,而那些杂牌部队则分布在据点和乡村。
正因为如此,李云龙发现出据点里出来的部队都穿着硬底军靴后就判断这些鬼子不是原来据点里的,很明显,这是一支临时调来的、有战斗力的老部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李云龙并没有动手。
虽然这一战例是虚构的,这一常识确实真实的。而周卫国和小鬼子交手这么长时间了,当然也知道这些。
只是让周卫国感到惊讶的是,驻守太原城的应该是日军109师团主力一部,这支日军部队虽然比不上那17个常设师团,但也是最早扩编的那几个师团之一,战斗力和装备都不是后来组建的那些部队所能相比的,怎么会有穿胶鞋的小鬼子,难道刚才只是一个特例吗?
想到这里,周卫国便不急着去小鬼子的守备司令部了,而是沿着小巷子不断地在太原城里穿行,寻找小鬼子的巡逻队。
从凌晨一点到四点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内,周卫国一共遇到14支不同的日军巡逻队,他发现在这14支日军巡逻队里面只有少量的士兵穿着昭和5式军靴,90%以上的士兵穿的都是胶鞋。
而且从这些穿胶鞋士兵身上的气质也能看得出来,这些士兵都是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兵,这让周卫国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里满是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