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2 / 2)

如意佳婿 清越流歌 4983 字 2023-11-21

奈何五皇子的母妃快了一步。

当今自从登基以来,明明身强体壮,偏偏子嗣一直不济,生下来并养大的皇子,就前头四位,此后整整十年,后宫嫔妃再无所出——别说皇子,公主都生不下来,把太后和皇后急得都天天吃素,以此求菩萨保佑当今再多生几个皇子。

后来五皇子的母妃,但是还只是江贵人,现在的淑妃被太医诊出怀孕,当真是前朝后宫皆欢喜,太后得知消息险些高兴的晕过去了,再过了几个月,太医诊断淑妃怀的是皇子,太后当下决定要为这个自己千辛万苦求来的宝贝孙子,去五台山祈福。

六皇子晚了两个月被诊出来,被关注的程度便远远比不上已经确诊怀上皇子的淑妃,甚至自五皇子之后的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太后都觉得是五皇子这个孙子带来的福气,对这个孙子更加宠爱。

五皇子生母自诞下皇子,便因为皇家开枝散叶有功,被封为妃,后来更是被提为四妃之首的淑妃,而就晚了两三个月生下皇子的六皇子母妃,仅仅只被提为了正五品的嫔,一宫主位都捞不到,大概是心生郁郁,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了。

六皇子没了母妃,更无外家照料,境况自然急转直下,好在当今子嗣少,皇子们都很受重视,皇后便做主让贤妃接了六皇子过去养。

贤妃早年也是后宫里排得上名号的宠妃,在潜邸时便跟了当今,情分与后来的自然不同,只是到底年纪大了,花容不在,贤妃渐渐失宠,又没自己亲生的子嗣,心生倦怠,对六皇子也只是堪称照料而已,可她自己都沉寂于后宫,一年到头单独见不到当今几回,六皇子也就跟着变成小透明了。

除了身世堪称坎坷的六皇子,五皇子是淑妃之子,当今没有贵妃,除了太子,便是他身份最高,七皇子母妃则胜在圣宠,圣人爱屋及乌,对七皇子十分宠爱,玉阳郡主思量着这两位皇子都不好惹,挑软柿子捏,只好选了六皇子,退一万步讲,自家儿子发起横来,就算得罪了六皇子,她舍了脸面去求太后娘娘,也能叫儿子全身而退。

要是换做另外两个皇子,那还真是棘手。

后来果然如玉阳郡主所料,她儿子在宫里捅娄子了。六皇子在宫里再怎么是小透明,那也是皇子,又因年纪小,难免有些年轻气盛,自然瞧不惯脾气比他还大的伴读,两人经常发生争执,某日被代父来上书房视察的太子瞧个正着,太子看在玉阳郡主的份上,并未处罚曹声扬的不敬之罪,不轻不重的罚了个闭门思过,再给六皇子换了一位伴读便是。

这事倒也没对郡主府造成多大影响,只是玉阳郡主怕再把儿子放出去瞎得罪人,就让曹声扬去了族学。族学里的人得了父母叮嘱,一个个追着曹声扬捧,那几年便是曹声扬最膨胀的时候,膨胀到连族学里的先生他都敢对着干了。

一般族学里的先生,大多是同宗同族,即便是已经没落的旁枝,算辈分那也是他们的长辈,曹声扬也要称一声族叔。教书先生大多固执,如此不敬长辈,族叔如何能忍,即便曹声扬身份再高贵,还是状告到了郡主府。

郡主夫妇疼幼子疼到骨子里,便想大事化小,最后不了了之,最后是被世子爷知道了,决定好好整治这个越来越嚣张的弟弟,瞒着郡主夫妇托人去君山书院求了个名额,直接把曹声扬打包送去了书院。

要说君山书院,那便是本朝声望最高的书院,由数个当世大儒联合创立,连先帝都题字了的,君山书院经营到现在,已然成为全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地位和声誉远远高过国子监——毕竟国子监只有世家子弟才能进入,而君山书院却是只择优而录,世子爷能给他家不学无术的弟弟谋到名额,还真是费了很大一番心思。

正是因为君山书院超然的名望,郡主夫妇知道世子爷的举动后,即便心里也担心幼子受苦,也不好贸然派人将人接回来,其中固然是不想太扫世子的面子,更多的还是顾忌到君山书院的地位,不是他们郡主府能仗势妄为的地方。

当然郡主府心疼归心疼,内心未尝没有望子成龙的心思,也期望幼子这回能学好。

曹声扬确实受了一番苦。

这个书院规矩多,进了门便不分寒门和世家,先生们对他们一视同仁,甚至为了防止纨绔子弟闹事,书院来来往往的家丁,一个个都是练家子,就连不起眼的扫地婆子,都能把十个曹声扬撂倒了,他的一群狗腿子侍卫被世子爷扣下了,只带了的两个瘦弱的书童,根本掀不起风浪,只能暂且捏着鼻子认了。

曹声扬这会儿不过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吃了多次亏后装出来的老实而已,本性还没这么快改变,直到碰到了江景行,跟命中注定一般,莫名其妙就看对眼了,屁颠屁颠跟在人家背后。

江景行那个时候刚进书院,与曹声扬一般名声在外,当然他的是才名。江宁侯府式微多年,那个时候淑妃娘娘在宫中的地位并不显,还需要借娘家之力,可是族中后继无人,难免叫老侯爷心急。

自从发现江景行天资过人,老侯爷立刻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培养,江景行作为二房嫡子,享受得是与世子嫡子一般的待遇,就连后来老侯爷去世,世子袭爵,嫡长子成了新的世子,江景行的待遇仍同身为堂哥的新世子一般,并无下降。

老侯爷还是叫人佩服的,他一手带出来的两个孙子,便也跟着备受瞩目。

不过江景行早年被人熟知的是他受老侯爷看重,才名是到他十岁那年,拜在大儒陈大人的名下,成为其关门弟子后,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侯爷正是看出了这个孙子的天赋,才如此重视他的。

陈大人也是君山书院的名誉教授,授课的次数一年到头寥寥无几,但是书院有重大的活动时,他多半都会出席,陈大人早年也是君山书院出来的,有一份香火情,同书院现在的山长等人情分被不同。

但江景行作为陈大人的关门弟子,却没有走后门,堂堂正正的考了试才进来的,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世家子,江景行的成绩,好得让埋头苦读的寒门子弟们都眼红了,这才一举成名。

连以往对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多有偏见的寒门学子,对江景行也特殊看待起来,觉得他同大多数的世家子不一样。

可曹声扬却是被寒门学子背地里十分鄙视的对象,就连稍微有点上进心的世家子,都耻于与他为伍,结果他屁颠颠跟在江景行后边,成为江景行身上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毫无疑问让众人侧目起来。

江景行不知道,那个时候几乎世家子和寒门学子都在按中关注着他的举动,说不定还暗戳戳想看到嚣张跋扈的曹声扬被啪啪啪打脸的一幕。

但是于江景行而言,曹声扬是他进书院第一个对他表现出友善和热情的同窗——当然拜这位同窗的威名所赐,后来他也是惟一一位对自己示好的同窗,不过江景行仍是接受了这位同窗的好意。

他从小便被祖父教导,不以貌取人,更不偏听偏信,凡事相信自己双眼所看到的,因此虽然早有耳闻曹声扬的大名,但是见面后发现这个小伙伴并非传闻中的面目可憎,人嫌狗弃,江景行才愿意与曹声扬来往。

另一方面,江景行入学之前,也得了自家叔父的叮嘱要看好曹声扬,对方是世子爷通过叔父的关系,才拿到进君山书院的名额,若真闹出什么事来,在君山书院执教的叔父面上也不好看。

不过江景行后来会跟曹声扬这般交好,却并非是因为长辈叮嘱,曹声扬的改变,也让他渐渐认可了这位小伙伴。

包括当事人在内,谁也说不清曹声扬为什么偏偏对江景行另眼相看,就喜欢屁颠颠跟在对方身后,被人笑是跟屁虫也没关系。

大概是因为数年形影不离的关系,江景行是出了名的行为举止皆有风度,曹声扬久而久之,也变得文雅起来,虽然骨子里还是霸道的,一说话就破坏了满身的气质,但是不开口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出色的温和的读书人。

曹声扬那位眼高于顶,向来瞧不上宗室之外的人的郡主娘,都跟着对江景行另眼相待起来,这对母子俩都是一个性子,看中一个人的时候,便是全心全意、掏心掏佛的好。

江景行时常出入郡主府,府上甚至还给他备了单独的院子,这待遇,都算是郡主府半个主子了。

也正是两人的关系这般亲密无间,后来江景行陪自家叔父来江州散心,曹声扬兴致勃勃跟着要来,郡主府无有不应的,就连玉阳郡主,唯一的担心也就是怕江州又小又穷,委屈了自家宝贝儿子,别的却是再放心不过,只管让曹声扬跟着江景行。

曹声扬和江景行关系好到这种地步,他自然不像其他人一样,见江景行脸色微微变淡,便呐呐的不敢说话,怕惹得他不快,曹声扬却是毫无顾忌的追问道:“我天天跟你在一起,竟不知你遇到了什么好笑之事,说出来让兄弟也乐一乐?”

听曹声扬开口追问,江景行又不由想到刚刚擦肩而过时,那小姑娘灵动的眼神和脆生生的声音,甚至掰着手指头数数的模样,都让他不由自主的跟着会心一笑。

他没有妹妹,他母亲就生了他们五个,除了姐姐就是弟弟,庶出的妹妹倒是有好几个,但他常跟着祖父在前院,后来又常年在书院,自家兄妹相聚的时间都少,更别提隔了一个母亲的庶妹了。

再说那几个庶妹要么被姨娘养得唯唯诺诺,要么被宠得嚣张不知事,也委实让他亲近疼爱不起来,还真比不上刚刚擦肩而过的这个小姑娘,看那清澈灵动的眉眼,刚打个照面便让人觉得可怜可爱,就知道这样的小姑娘在家里应该也是被宠着疼爱着。

连他都忍不住生出些柔软的心思,若是他有个这样的妹妹,想来也是要捧在手里疼爱的,就是那脆生生的声音,再怎么在耳边叽叽喳喳,应该也不会嫌烦罢。

江景行想到这里,不由摇头,觉得自己的想法莫名其妙又显得有些可笑,许是江州的日子太过平静悠然,让他无聊到都冒出这种奇怪的想法了。

刚收起心思,江景行正好听到曹声扬在说最后一句,对方那语气配合习惯性的不羁笑容,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不对,但是他刚刚想的是那个足以当妹妹的小姑娘,好友竟然对个小妹妹笑得这般肆意,即便不是在有意的情况下,却还是让江景行不由自主的皱了眉,瞪了好友一眼:“别乱说话。”

说完,江景行也没理会好友的反应,便踏步往前走了。

留下曹声扬站在原地,摸着自己的鼻子一头雾水:“我刚刚说什么?”

知县公子齐刷刷的摇头,不是很懂你们这些从京城来的贵公子。

曹声扬被江景行瞪了,不敢在江景行身上找回来,便狠狠瞪了这几个炮灰一眼,“还愣着干嘛,回书院啊!”

一行人才如梦初醒,纷纷踏步,追着已经走出数米外的江景行而去。

********************************************************

刘青并不知道这一段插曲,她正兴冲冲的跟着刘大爷去逛街,街道上一片繁华,人来人往。刘青挤在当中,见什么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把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丫头演绎得活灵活现。与此同时,她也再一次体会到了久违的购物的乐趣。

刘大爷今天对刘青堪称是百依百顺,几乎她说什么,刘大爷只有一个字:“买!”

然后包裹刚放下来没多久,祖孙俩手上渐渐又给塞满了,除了小孩子们,刘青也没有忘记给蒋氏他们买礼物,甚至连远在娘家的王氏她都记得带了一份,先不管对方这个长辈做得称不称职,刘青觉得自己做人问心无愧便是,她现在注意了,以后王氏回来,也别想再拿她作伐子。

刘大爷见了刘青这个举动,心里头的满意和欣慰自是不必多提。

给刘家所有人买的东西,几乎都买齐了,刘青抱着满满当当的包裹,不小心扫到一个摆首饰的摊子上造型别致的耳坠,不由走了上前,近了看才发现是石头打磨的,但胜在造型轻巧,在阳光下还是很精致的。

“青青想买这个?”刘大爷也走了上前,小贩连忙报了价格,刘大爷没吭声,只看上刘青。

刘青道:“我想着大花姐再过不久就要成亲了,她一直这么照顾我,我还没给她准备贺礼呢……”

刘大爷想到孙女赚的第一桶金,当时鸡蛋不够,就是大花那孩子主动借给她的,且不提大花娘教孙女刺绣,就大花她对孙女的照顾,也的确值得自家感谢了,因此刘大爷也不多说什么,点了头,便同小贩刊起嫁来。

刘青这一路走来,买了许多东西,早已积累了经验,与刘大爷一唱一和,见小贩装作犹豫的时候,便扯着刘大爷的袖子道:“爷,这么贵还是算了,还不如我自己绣点东西送给大花姐呢!”

因为刘青年岁尚小,虽然这几个月长得飞快,但原身落下了那么多年的营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回来的,比起同龄人还是偏瘦弱的,看起来仍像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小贩哪里想到小姑娘会有那么多心思,真怕她把老头子拉走不买了,忙同意降了价,如此情形重复了两三回,降到小贩姜无可降,祖孙两个才收手,刘大爷爽快的付了钱,刘青笑眯眯把耳环收好,琢磨道:“改明儿我做个漂亮的小荷包,给大花姐专门装这些首饰用。”

刘大爷点头笑了笑,才道:“青青,差不多该出城了。”

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刘青还没完全尽兴,依依不舍的看了眼仍然热闹繁华的街道。

刘大爷见状哄道:“这街是逛不完的,以后还有的是进城的机会呢。”

刘青点头,对刘大爷这句话深信不疑,脑海中倒是灵光一闪,状似苦恼的问道:“可下回来,咱们碰不到城里赶集,还不是跟今儿去镇上一样,根本没人摆摊?”

刘大爷摇头失笑道:“谁跟你说城里是赶集的?”

刘青一脸震惊的表情:“不赶集,那大家什么时候出来摆摊?”

“每日都摆啊,在城里可方便了,想要买些什么,随时出来便有。”

“真好啊。”刘青感叹道,“要是咱们家的茶叶蛋到城里来,那不是也天天都能出摊了?”

听到这话,刘大爷眼神不由闪了闪,上一个集会,他们卖茶叶蛋的钱刨除买鸡蛋的钱,净赚都有整整一吊钱,前两个次集会净赚也都有七八百,加起来一个月最少二两银子的收入。

这是还是他们在镇上一个月出三次摊的前提下,若是到了城里,城里的人比镇上多得多,再加上日日出摊,即便是要交那出摊费,利润也定然是可观的。

只是他们刘家到底是良民,在镇上摆摊,也就农闲赚个零花,别人都这么干,要是进了城里日日出摊,万一被当成商户了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