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去,田喜乐就觉得平王妃是给自己找罪受了,就是她去给平王妃请安时,见了跟贴身丫鬟似的杵在平王妃身后的范姨娘都觉得碍眼。
田喜乐就想着要不过些日子搬到新宅子时就让这对母子留在这里算了,到时大家都舒心。
不过范姨娘给平王生了两个儿子,带还是不带还得看平王的意思,若是平王对她余情未了,或是看在两个儿子的面上,范姨娘跟着也就成了必然。
余奚这边穷,最大的体现就是食物上的短缺。若是在京城,想吃什么了只要去庄子里去一说,什么都给准备全了,而在余奚这里每天府里管采买的管事都要带着人跑很多地方才能买足府里用的新鲜菜和肉。
有时赶上天儿不好买不到食材,不但主子们的饮食要琢减,底下的人更是要以泡菜咸菜佐餐。当然,府里的咸菜泡菜也不是外面能买得到的,即使是吃这些也比余奚大多数的百姓吃的好。
田喜乐的贴子送出去后,离请客的日子还有两日,白天无事,孩子送到老王妃那里,田喜乐就陪安宜阳到田间地头去走走,目的自然是想要看看庄稼的长势,若哪里有问题了也好立即提出改进。
甜高粱第一年种,谁也没有田喜乐的经验足。
田喜乐随着安宜阳在田间走了一趟,对甜高粱的生长便心里有数了。这个时代的高梁种当然比不得后世经过改良的品种长得快,但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已经长得很高,瞧着离成熟期也差不多久,若是留着喂牛养羊,这时候的青苗再过几日就可以收获了,收获之后留下根茬还可以再接着生长成适合牛羊吃的青苗。
而收获的青苗,不但可以喂牛羊吃,还可以将甜杆里面的汁水榨出来制糖,剩下的叶子和渣牛羊倒也能吃。
当然,若是想要留种就要再过两个月,但那时甜高粱里面的甜度也会达到顶峰,极容易引来一些像螟虫一样的害虫,在这个没有农药的时代里,这样的害虫可是够让人烦心了,毕竟是第一年种,田喜乐觉得冒险没有必要,所以除了少数要留种,田喜乐还是觉得应该趁此时正好,就把甜高粱做为青贮饲料收获了。
安宜阳之前也听田喜乐提到过甜高粱制糖,只是因为这里糖的价没有贵到惊人,就算他们想要用甜高粱制糖也还是等两年再说,目前还是先把养牛业弄好。
既然她认为再过两日就可以收获,安宜阳当然不会有迟疑,立马就分派人手去跟种甜高粱的百姓说了。
之前就说好的,甜高粱收获之后想留着自家给牛羊吃行,想要卖给朝廷也行,所以,安宜阳派去的人也只是提个建议,到底要怎么做还是要看那些百姓自己的想法。
结果派去的人最后答复竟然大部分人家都留着不卖,等再过两个月以后结了籽再收获。安宜阳和田喜乐虽然有些意外,倒知道这是个好现象,这样不正是表明大家对甜高粱养牛很有信心就是不养牛,也有不少人家是养了羊的,估计都想看看甜高粱牛羊爱吃不。
当然,田喜乐也跟安宜阳又强调了一遍,到甜高粱成熟时要当心的病虫害,安宜阳既然心里有数,她也就放心了。
一路走来除了看到大片的甜高粱,田喜乐还看到不少养鱼的稻田,虽不及西谷山下的稻田长势喜人,却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场面,与之前来余奚的路上看到的荒芜不同,这里的百姓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好像对丰收都很有信心。
安宜阳也信心十足地跟田喜乐道:“刚过正月时我不是过来了嘛,当时说起种田,百姓都无精打采的,这些地他们都种了几辈子,收成还不如良田的一半儿,想来他们都对这些土地没有信心了。如今瞧着地里的庄稼长得虽不如咱们京城庄子里的好,却是比他们往年的收成好太多了。”
田喜乐却忧心忡忡地道:“稻田养鱼是好,但我只担心大家都在稻田里养鱼了,等到了收获之时,鱼卖给谁去我见余奚的百姓也不多,就算家家户户顿顿都吃鱼,怕也吃不了这许多鱼吧何况听你说的,别的县里也有很多人在弄稻田养鱼,到时鱼一多,价上不来不说,很可能烂在大街上也没人买。”
安宜阳听了也觉得值得担忧,“不然我们把鱼往别处运了去卖”
田喜乐道:“不说路途遥远,只路上死掉的鱼也是不小的损失。”
安宜阳也有些犯愁,余奚这边不比京城和蒙县周边人口众多,只要多开几间尊味,再将吃鱼的方子传开,吃鱼的人一多鱼就好卖了。
余奚这边的情况是,地多人少,百姓也多是以种田为主,连田喜乐所说的手工业和养殖业都不多。如今大家一窝蜂的都来养鱼,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鱼,到时卖谁去
gu903();鱼还不像米粮这种运的远些也没问题,这些都是活的,要装在大桶里才能运,桶里要装大量的水,鱼装的少了跑一趟不值;鱼装的多了,等运到地儿了,鱼也死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