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份上,那几个县令也觉得无趣,又喝了几杯酒后,安宜阳提出告辞这几个县令就一直将安宜阳送到之前就已经派人修整好的住处。
县令们离开,安宜阳到后院去找田喜乐,见田喜乐坐在桌边发呆,问道:“想什么呢”
田喜乐道:“我在想蒙县还真是穷,从县衙一路过来,我愣是一个人都没见着,你说这里不会除了朱县令一家,就没别的活人了吧”
安宜阳笑:“自然不会,我来之前已经派人探听了,蒙县除去朱县令一家,算上差役如今还有居住百姓五百六十三户,共计七百三十六人。”
田喜乐听了这个数字皱了皱眉,“五百六十三户才七百三十六人,那岂不是说住着很多都是单身一人”
安宜阳点头,“确切的说应该是大多数,不过这些人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壮年,平常就在县城外种些地,吃饭倒是不愁。”
田喜乐道:“可这人也太少了,蒙县外面的土地很多,只靠着这些人肯定是种不过来。”
安宜阳点头,“这我也知道,开垦土地一事你也不用犯愁,皇上既然能将此事交给我,自然也会给我一些权力,比如说调动一些军队的士兵来充当农夫,只是不到万不得已,那些军队还是不调动的好,左右还有些日子,明日我们到城外走走,具体事宜还是等看过再说吧。”
田喜乐也只能点头,来之前她即使有心里准备也没想到蒙县会这么穷,最重要的是没想到人口这么少,原本还想等他们安顿下来后,让安家兄弟把店也开到这边,可看了这里的人口,真开了店也得有人吃才行。
就是不知一到蒙县就去查探县况的安宜泽能有什么收获。
此时的安宜泽身后跟了两个随从在蒙县里逛着,逛了一圈下来不但没有失望,反而对蒙县的发展更有信心。
虽然这里不能像之前设想的那样多开几间酒楼种菜,可正因为这里地大人少,若是前期在这里小小地投入一些,等过些年蒙县发展起来,利润可就大了。
安宜泽对安宜阳和田喜乐很有信心,确切地说应该是对田喜乐很有信心,既然她说稻田养鱼能成就一定能成,而别人只要看到蒙县这边发展好了,相信一定会吸引很多人过来。用不了几年,蒙县就能成为周边最富的县。
回到田喜乐和安宜阳在蒙县的住处,安宜泽很兴奋地将他的看法跟安宜阳和田喜乐说了,安宜阳听了也是信心十足,只有田喜乐很无语地发现,似乎他们兄弟俩都对她的期待太高了,她都没信心能把蒙县治理好啊。
不过,这种被信任的感觉虽然是负担,于她来说也是动力,或许,她真能让蒙县成为周边最富的县呢。
只是,人口问题还真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之前安宜阳让人到周边县城去张贴了告示,只要百姓愿意到蒙县定居,不但会在城外给规划一大块免税三年的土地,还会教他们如何稻田养鱼,而且三年间若是做得好,这些土地还能免费送给他们。
原本倒是有一些对免税三年和免费得一块土地动心了想搬到蒙县的,一听稻田养鱼又都打了退堂鼓,万一像别人说的鱼把稻苗都吃了,他们辛苦一年可不是白干了
当然,有犹豫的,也有愿意赌一赌的,像因各种原因到蒙县落户的百姓,平常就在县城外种些地度日,如今有这些保证,他们也愿意试一试,反正那些土地也不属于他们,若真干了三年赚到了,往后这地就完完全全归他们了。
只是这样的人还是太少,比起蒙县外大片的土地,这些人的加入也就是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
人太少,相对于大片的土地来说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难道真要调用军队吗
安宜阳很为难,若不是万不得已他不愿意走这一步,毕竟蒙县的土地很大,少量调动军队来进行旱田改水田还成,若是长期用军队来管理田间,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军队是用来保护京城百姓安危,都调到这里种地,京城谁保护
最后,还是安宜泽给出了个主意,实在吸引不了人来种地,那么就从外面雇好了,先雇大批劳工配合军队将旱田改造水田的工程完成,剩下的一些日常田间管理的人就不需要这么多,这些钱虽然不少,但对于安宜阳和田喜乐来说还是负担的起的。
gu903();最让安宜阳和田喜乐觉得这个投入值得的就是皇上不是说了,三年免征税,那么他们雇人来种地,种地的收入不也就归了他们虽然前期投入是多了点,可最后的收获也大。只是皇上不会最后眼红他们的收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