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业务真多。”梁暮笑了:“也好,如果新请的人你不认识,恐怕你也不自在,唐璐好。”
“那个帮张晨星找妈妈的唐璐吗?”周茉问。
“对。”梁暮说,接着又问:“唐璐住哪?”
“她说想在河边租一个屋子,每天推开窗看到古桥,就会开心。”
“很会选。”
梁暮难得的一天假期,在忙碌中结束。可他不甘心假期就此度过,拉着张晨星出门陪他看电影。
夜晚的马路终于少了一些人,古城变回那个安静的古城。
“张晨星,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什么?”
“昨天,我收到古城文旅局的邀请,想让我针对古城的人文和风景做一期分享。对象是古城改建项目团队相关人员。”
“为什么?不是有各种专家学者在参与这个研究?不是说已经定了要做酒店,在夏天的时候就要挨家挨户谈了吗?”
“现在看来,可能不是这样了。《清衣巷志》播出后被社会各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古城改建能够理性。所以,建成酒店不是唯一方案了。”梁暮认真地说,他需要张晨星给予建议:“我在想,我可以在分享中加入我的思考,比如:这个改建顾问团,能不能请古城的一些百姓加入进来,倾听更多的声音?所谓的改建,能不能保留原有的文化又能改善大家的生活?”
张晨星站定,看着梁暮:“你已经想好了。”
梁暮说:“但我还想听你的建议。”
“我的建议是支持你。”张晨星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支持你。”
“那我们就冲吧!”梁暮说:“去遇到更多好事。”
“好事不用太多,一两件就够了。”
张晨星想,倒也不需要十足甜的人生,她无法消化、也会怀疑。
书店每天的客人愈发多了起来,随着《清衣巷志》最后一集的播出,古城变成了大家最想去的旅游城市。
面馆老板对此是有些苦恼的。
从前一心一意做一碗面,倒不觉得辛苦。现在好了,不仅要做面,还要接???受无数游客的采访。起初老板很耐心,认真回答各种问题,后来每天嗓子冒烟,索性耳朵一闭,装听不见。游客不满意,还要追着问,老板心一横,花了万把块钱,请梁暮给拍个宣传片放在店里循环播放。
如果有人提问,老板就指指电视,让人自己看。电视下面贴着一行小字:老板一心不能二用,回答问题就做不好面了。这倒是好玩,于是游客们认真地坐在那看电视,并经常举起手机拍电视上的浇头方子。
把古城汤面带回家,做古城的浇头,如果有一天想念古城,就自己做一碗。
这么一来,清衣巷就还是原汁原味的清衣巷。
有的爷爷奶奶闲来无事,在自家门口卖起了应季的花、水果、孩子的小玩意儿,就放在一个竹篮里,认人挑拣。他们呢,靠在一把藤椅上休憩,顺便赚点钱。最有趣的是能跟游人聊天,有会讲故事的老人,话头一起,游人就并过去,听那吴侬软语下的古城故事。
清衣巷也成了商业街,却也不是那样的商业街,更自在。人们还是一样生活,只是多了赚钱的消遣,怡然自得,一座慢城。
张晨星书店里的人络绎不绝。
在三月天里她就已经开始觉得热。理发店的爷爷终于从乡下回来,张晨星去剪头发。爷爷捞着那厚厚一把头发说:“剪了啊?”
“剪吧。”
一剪子剪到齐肩,简单修一修,就摘掉围裙:“剪完了。”
“不是从前的短发了。”
“这个发型也好看。”爷爷说。
“好的。”
发梢刮擦在肩膀上,发出沙沙声响,影响张晨星干活。索性就在脑后扎一个小小的尾巴。
她穿一件就衬衫,戴一个旧围裙,坐在桌前整理新淘来的二手书。唐璐支个画架在后门那里给游客画人像。店里买书的人少,看书的人多,在窗前也放了一排椅子供休憩。只是喝的还是只有免费的热茶。
有游客结账时问张晨星:“为什么不卖咖啡哦?”
“我不会做。而且浪费时间。”
张晨星不太会做咖啡,她知道很多大城市的书店变成了综合店,可以喝咖啡吃点心,但张晨星不愿意这样。她指指桌上的书说道:“我需要时间修书。”
“哦!”游客点点头,探头看了看张晨星在修的书,觉得这件事似乎很有趣。有人希望能跟张晨星合影,她慌忙点头:“对不起,我不太喜欢。”
“没关系。”
张晨星不擅长应对这样的社交,干脆请唐璐帮忙收钱,她插上耳机低下头去,安心修书。网上渐渐多了一些老书店老板的侧脸照,相传老板寡言、木讷、只喜欢书。
张晨星对此并不关心,听到周茉给她念那句“老板是个冷面江南美人”的时候,微微一笑。头发落下一缕,轻轻别至耳后。周茉又念:“是个不自知的江南美人”。
张晨星终于抬起头:“你准备把评论都念完?”
“那不是。”周茉说:“我是来请你喝咖啡的。老邮局升级改造结束了,卖咖啡了。”
“我不太习惯喝咖啡。”
“爱你喝茶。听说出了一款叫“烟花三月”的茶,卖爆了。”
张晨星拗不过周茉,被她拉到邮局。
邮局扩建了,从前老旧的窗全拆了,做了两块巨大的落地窗,窗前散落着椅子。走进去,右边还做邮局业务,而左边,新增了纪念品形象店和茶饮。邮局的位置好,坐在窗前,恰巧能看到古城街道、沿河一角,仄窄的十字路交汇之处,有人在拍纪念照。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