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必有因(2 / 2)

那些年,金夏石不只有柳妍熙,还有四个损友,柳妍熙也还有姜尤美,友情不会像爱情一样,因为距离和时间而褪色,友情可以地久天长,友情可以是爱情的庇护所,友情可以是最可靠的支撑,所以在毕业的时候,李俊熙并没有过多的去渲染离别伤感之类的情绪,相反是以一种快乐活泼的基调来展现毕业的。

毕业意味着解放和成长,没理由不高兴。

七人在海边嬉戏,之后也就有了那张无比经典的画面,七个人光着脚丫,姿势各异坐成一排,各自谈着自己的理想。

在这里,金夏石也在心中向柳妍熙告白:“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不一样,而我的世界,不过就是你的心。”

金夏石做到了,他无意中一步一步地做到了。

不管之前有多好,分别是个避不开的问题,金夏石与柳妍熙开始了一段非正式的异地恋,就像现实生活一样,这种柏拉图式恋爱很难坚持下去,但也有一个蜜月期。

起初天天打电话,“不要让别的男生太快追到你”,“你可不可以不要下去跳舞”金夏石的可爱,让人忍俊不禁,但这也是对柳妍熙的一种保护,虽然自私的成分要大一些。

他们关系的,是在是圣诞节的时候,开始金夏石就问这算不算约会,镜头下的两人仿佛已经成为情侣。给人一种错觉。

但是就好像暴风雨前夕,总要有一段特别美好的事情发生一样,果然

金夏石遇到了最悲剧的事情,“女孩永远比一个同龄男孩成熟”,在异地的他,想要“在女生面前展现自己最强的一面”,想法是好的,做法是坏的一一举办格斗大赛。

在被揍的不成人形之后,还在对柳妍熙说以后还要办,丝毫没有考虑柳妍熙的担心。

柳妍熙一句“幼稚”。让金夏石一战回到解放前,金夏石也觉得柳妍熙不可理喻,为什么不能支持自己,他们俩都不懂对方的世界。

就在那个晚上,可以说是宣告了他们感情的破裂,其实只要有一方认错,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按理说,应该是作为男性的金夏石认错的。即使他并没错,但金夏石在这方面的确还“幼稚”,他放走了柳妍熙。

在那一刻,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金夏石的心里一定痛极了,他肯定想要转过身,去拥有柳妍熙,但他还是放弃了。

柳妍熙自己又何尝不想跟金夏石合好。否则她就不会看窗外那对分手情侣看的入神了,她脑子里想的一定是金夏石。

事实证明,两人都只是想想而已。都没有做。

要不是因为那场地震,他们不联系的时间不止两年,这两年他们都有了新的生活,柳妍熙找了男朋友,金夏石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喜欢柳妍熙了,甚至说已经不喜欢了,电影用一组奔跑的镜头,来说明金夏石的新生。

地震当晚,金夏石着急打电话,就像上课时借给柳妍熙课本一样,没有想很多,完全是下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保护的意识,况且他们两个还发生过这么多事。

当电影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肯定有很多观众还在幻想着以此为转折点,他们两个能够重归于好。

但是,no那已经不可能了。

他们两个人完全是以一种朋友叙旧的形式来对话的,虽然稍有暧昧,但也只剩下回忆。

直到柳妍熙结婚,金夏石还喜欢柳妍熙吗

喜欢,否则最后就不会有亲新郎的冲动,当然最后没有亲柳妍熙,电影最后的那个吻,也只是幻想出来的部分而已,以此来弥补遗憾。

柳妍熙呢

也还喜欢金夏石,否则也不会第一个就给他打电话。

但这种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感激。

金夏石感激柳妍熙这个很多人追的女孩能让自己追这么久,而且能跟自己保持这么近的距离。

柳妍熙也感激金夏石的一路陪伴,自己也对金夏石说过“被你喜欢过,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

闹鬼传说时,她第一个想到的是金夏石去陪她学习,联考考砸时,她第一个打电话给金夏石哭诉,直到结婚时,也是第一个打电话告诉金夏石。

金夏石最终成为了他想要的”很厉害的人“,因为有了他,而让柳妍熙的世界而有一点点不一样。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也能够感觉到作为作者的李俊熙在描绘这个故事的时候,在字里行间那浓浓的诚意。

让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在接触这部电影时,心里一定会想起了某个人,可能那个人早已退出你的生活,可能还保持联系,也可能还在一起,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初恋。

这种初恋很简单,可以是一个人在背后默默地喜欢,也可以是像金夏石跟柳妍熙一样成为朋友。

不管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初恋的冲动一去不复返,让人忍不住想要感谢那个带给我们冲动的那个人。

李俊熙也用这个故事告诉了所有人,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童话,柳妍熙说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都是徒劳无功的,她错了。

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心里仍然还有一个梦,即使最后没能牵手,只要曾经发出过光芒,那以后的路就会走的更舒服。

就像地震那天晚上,身居两地的他们同时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彼此牵挂一样,至少还能仰望同一片天空。

诚意,感动

李俊熙给了人们想要的一切,那么那些年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就真的没有天理了。

所以,李俊熙又赢了,这一次,赢得让人心服口服,之前初恋这件小事在成功之后,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这一次,连争议声都少得可怜。

除了几个早就被影视圈淘汰,该行卖嘴的所谓嘴炮大前辈,酸溜溜的批评两句之外,就算是最苛刻的影评家,都给予了那些年极高的赞誉。

诚意之作

这成了那些年这部电影新的标签,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坐下来,耐心的看一部能够让他们感动的好电影。,,;手机阅读,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