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妃做了半夜噩梦,头脑昏昏沉沉,穿戴好之后,忽地对冯少君道:“本宫要等赵王来,和他商议过后,一同去见皇上。”
做亲娘的,最信任最倚仗的,肯定是自己的儿子。
赵王一来,冯少君说过的话便要露馅了。
冯少君心里微微一紧,轻声应道:“奴婢说几句不该说的话,娘娘听了别恼。”
“娘娘早已不承宠,在后宫中依然稳如泰山,倚仗的正是赵王殿下。只要赵王殿下安稳,娘娘就能安稳。”
“田坤这一桩案子,已经被燕王盯上了,也入了皇上的龙目。娘娘要么自己担下罪责,要么将这一切都推到田坤头上。”
“娘娘将赵王殿下也牵扯进来,就不怕皇上怪罪到赵王殿下的身上么?”
“万一赵王殿下有个闪失,或因此事被皇上厌弃,娘娘岂不是害了赵王殿下?”
田淑妃胆子着实不大,被冯少君这么一吓,全身打了个哆嗦,很快又改了主意:“你说的对。是本宫一时糊涂想岔了。本宫这就去见皇上。”
冯少君扶着田淑妃出了翠微宫。
走了没盏茶功夫,赵王殿下便来了。
“母妃去了何处?”赵王个头不高,身体肥硕,看着颇为和气,说起话来慢声细语。
翠微宫里的宫人,都知道赵王殿下暴戾阴狠,战战兢兢,不敢和赵王殿下对视:“回殿下,娘娘去了太和殿,刚走不久。”
忽然去太和殿做什么?
赵王眉头抖了一抖,不知为何,心里涌起层层阴霾。
田坤做的那些恶事,赵王当然清楚的很。
案子牵连到了田淑妃,他不得不低头去求燕王。奈何燕王不念兄弟情谊,二话不说地拒绝了他。
他心中恼恨不已,却也拿燕王没法子。
燕王的生母出身书香名门,外家也很争气,在大齐各地做官的少说也有十几个。
燕王娶妻的运道就更好了。袁大将军在朝中坐镇,袁氏一门鼎力支持燕王。而且,燕王本人精明能干,将刑部打理得有条不紊,深得隆安帝赏识器重。
别看他也是皇子,在燕王面前,根本没他挺直腰杆的份。
赵王定定心神,索性也去了太和殿。
巧的是,田淑妃前脚刚进了太和殿面圣。
只留了贴身宫人在殿外等候。
赵王目光一扫,看了过去:“绿漪,你过来。”
第九十二章面圣(二)
是赵王!
冯少君心中猛地一跳,旋即暗暗庆幸不已。
万幸她说动了田淑妃,先一步进了太和殿面圣。否则,赵王一来,便会横生波折事端。
“奴婢见过赵王殿下。”冯少君上前行礼。
赵王沉声问道:“母妃为何一大早就来了太和殿?”
几位皇子中,赵王看着最平庸,平日也最低调。其实心思缜密,绝不是省油的灯。一张口,就问到了最要紧关键之处。
冯少君垂着头应道:“回殿下,淑妃娘娘昨日晚上心神不宁,来太和殿求见皇上。因皇上已歇下,只得回寝宫。这一夜,娘娘都没睡好,一大早便来了太和殿。”
这一番回答,十分巧妙。
田淑妃昨晚来太和殿的事,翠微宫里的宫人都知道。赵王稍微一问就清楚,想瞒绝无可能。
句句都是实话。真正要紧之处,却避而未提。
太和殿有数十个当值的锦衣卫,有负责传话的内侍。当着众人的面,赵王不便追根问底。这番回答,足以应付了。
果然,赵王略一点头,便不再多言。
冯少君垂着头,退至一旁。
等待的时间,颇有些难熬。
赵王满腹心事,面上强自镇定,目光不时看一眼太和殿。
田坤犯下的恶行,按着大齐律例,足以判抄家砍头。田淑妃也被牵扯其中。他不得不捏着鼻子保下田坤的命。
他之前叮嘱过田淑妃,在田坤一案没结案之前,不可擅自妄动。田淑妃头脑不够聪明,却很听儿子的话,这几日一直深居简出。
偏偏今日一大早,竟跑了太和殿面圣……田淑妃到底要做什么?
一股浓烈的不妙预感,自心头涌起。
赵王越等越心焦,实在忍不住,叫了传话的内侍过来:“进去通传,就说本王要求见父皇。”
传话的内侍恭声应了,快步进了太和殿。
没到片刻,那个内侍就灰溜溜地出来了,苦着脸道:“殿下,奴才刚进去,还没通传,就被沈公公骂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