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华沙格勒(2 / 2)

“巴巴罗萨防线当然可以保卫华沙!”娜塔莉.列辛斯卡雅语气一沉,“但是华沙本身就是巴巴罗萨防线的一部分……因为华沙本身就是一座难以攻陷的要塞!华沙城内有不计其数的坚固建筑物,只要稍加改建,就是一座又一座的堡垒。而且华沙城市面积很大,这是一座可以容纳一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也能成为可以容纳上百万军队的大堡垒。

另外,华沙城还是波兰政治、文化中心,波兰王国的象征。如果斯大林的红军连华沙都无法攻占,波兰人民是不会承认布尔什维克傀儡政府的统治的。”

原来在“蓝色方案”中,波兰王国首都华沙将是一个类似于“斯大林格勒”的存在。苏联红军在通过波兰平原进攻德国的途中,先会遭遇到特雷斯波尔环形要塞这样的旅级防御据点——这种防御据点是可以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单独作战的,因此苏联的大纵深突击的效果将会大幅减弱。

而在通过了宽达150公里的“反动堡垒区”后,占地面积巨大的华沙城将会成为阻挡红军前进的又一个巨型反动堡垒。和之前的环形要塞一样,华沙堡垒同样是不怕装甲部队突破的要塞。而且可以容纳的部队更多,攻占的难度也更大。

而且华沙要塞巨大的占地面积可以起到其他小型反动堡垒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华沙要塞内部是可以建立大型飞机场的。这意味着德国空军可以在华沙要塞部署Ju87、Hs-129、Hs-123等型号的短腿对地攻击机,它们能以华沙城为基地,对苏联红军后方的铁路、公路、渡口和其他重要目标实施空中打击。

所以华沙这种级别的大城市如果变成了一个可以长期坚守的巨型要塞插在进攻的苏联红军身后,将是一件让斯大林同志非常难受的事情。

但是要把华沙变成要塞,而且还要守住华沙,也是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华沙毕竟不是利沃夫。利沃夫城内有一百多万和大毛子有血海深仇的二毛子,而波兰民族主义斗争的主要对象却是德国人。特别是在波兰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汇聚的华沙(这个阶层一般来说都是一个民族的中坚力量),波兰民族主义的影响力比波兰其他地方更大了不少。

如果入侵的苏联红军顺应民意,打出支持波兰独立的旗号,说不定能吸引到不少带路党,没准还会发动一场华沙起义,和进攻的苏军来个里应外合。

“可是我们要怎么保卫华沙呢?”马上就有团结工会党的高层提出这个问题了,“现在相当部分华沙市民对德国是不满意的……”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是带着赫斯曼的指示来的,当然是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娜塔莉说:“为了更好的保卫华沙,我们应该尽可能疏散华沙城内的‘无用人口’。”

“疏散到哪里?”瓦莱斯基有些忐忑地问。

他是听说过“集中营”的!现在德国的统治者们认为上一场战争之所以会输,就是因为德国皇帝的政府太仁慈太好说话,才让各种反战分子在后方捣乱。所以在纳粹党上台后就立即通过了《转型正义条例》,把上一场战争中的反战分子统统打成叛徒,还有不少人因此被关押监禁。关押他们的地方就被称为“集中营”,是由帝国中央保卫总局管理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转型正义条例》的适用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了帝国境内所有的反战分子。波兰王国虽然理论上是独立国家,但是实际上受德国控制,因此也通过了一个波兰版的《转型正义条例》。所以也有不少波兰人被关进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去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克罗地亚-匈牙利……”娜塔莉说,“或者是奥斯维辛市!”

如果依着希特勒的性子来,不识相的华沙市民统统得去奥斯维辛。不过赫斯曼没有那么凶残,他给华沙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指了条活路。去他们最热爱的法国,也可以去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当然德国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估计大约有100万人需要疏散。”娜塔莉说的数据是“蓝色方案”中规定好的,华沙市民中的一部分已经被“拉了壮丁”,成了波兰防卫军的士兵,自然不必疏散。还有一些市民则必须留下来协助守城的德军。而人员疏散的方向,也早就计划好了。

娜塔莉淡淡的说:“法国会接收20万人,意大利接收10万,荷兰接收8万,比利时接收6万,克罗地亚-匈牙利接收5万,丹麦、挪威和瑞典各接收3万,德国准备接收40万,奥斯维辛也有2万人的指标!强制疏散工作应该在6月底前完成,在疏散市民的同时,德国国防军的一个集团军将会进入华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