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老板态度就十分热络和诚恳了,殷勤得就像一只哈巴狗。
饭菜的味道也很不错,据说是来自港城主厨主理,吃得两人满口留香。
于是在心怀舒畅下,卓群没跟许老板怎么计较,就让他如愿以偿的达成了心愿。
最终两人商定,还按照百分之四十年息的条件,许老板把一千万的资金出借给卓群使用。
但和上次借款有所不同。
这次许老板大气得很,除了和卓群签署了一份私人借款协议,什么抵押物也没索取。
这样的信任当然来自于许老板对卓群本事的了解。
试想一下,一个通过正当途径就可以赚取丰厚利润的人,本身就拥有点石成金能力的人。
投资万无一失,从没失手的人。
又怎么可能去当一个骗子呢
而作为对许老板态度端正的奖励,卓群体谅到许老板还需要付给别人利息的难处。
他主动提出,年息可以按季度支付。
答应三个月后,一百万就会划到许老板的户头。
这自然也让许老板感谢不止,于是皆大欢喜。
至于对这笔巨款又该如何加以利用,卓群也早就想好了。
按理说,这一年最大的金融变局,就是7月2日由索罗斯引爆的亚洲金融危机。
只可惜,国内目前对外汇管制还很严格,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也相对缓慢。
想投资都没合适品种。
想在国内操作,从中分一杯羹,简直太难了。
而要是出去掺乎一脚呢,如何迈出国门,长期逗留国外。
如何把自己的财产变成外汇,转到国外,统统都是麻烦的事儿。
弄不好干这一票,还能引起“外管局”的关注。
对卓群这样的小虾米来说,完全是属于“作”的行为。
所以这件事他考虑没多久,便决意彻底放弃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虽然此事难挣钱,但自有挣钱处啊。
像这样充满历史机遇的年代,又怎么可能让人手握重金,不知投向何处呢
第三十一章飞回故里
上一世重生之前,卓群抓的最后一个专题报道,就是回顾国内房地产的三十年。
他所掌握的新闻知识让他清楚的知道,1997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已经临近历史性的拐点。
如今的房地产价格处于历史最低谷底,国内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也举步维艰,多数都是亏损的。
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还在实行福利分房政策。
但很快就会不一样了。
因为1998年7月3日,国家会宣布全面终止福利分房。
与此同时,住房分配货币化也正式开始。
而这,就是引爆国内房地产业全面繁荣的起始。
此后,全国房价即将一飞冲天,京城、沪海、花城将是一马当先的领头羊。
所以卓群未来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用这段时间空档,尽可能的买下京城地理位置最好,升值空间最大的稀缺性房产。
如此,卓群最终的投资标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他瞄准的既不是什么cbd高档公寓,也不是中央别墅区的别墅。
而是买一个就少一个,永远无法复制或再建的四合院。
在这事上,其实根本不用琢磨,就知道稳赚不赔。
因为只要来简单计算一下四合院的升值空间就知道答案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价值观存有很严重的问题。
不光商业房地产整体行业遭遇困境。
老百姓也都偏爱楼房,不爱平房,爱新房,不爱旧房。
所以平房的价格很低,尤其是老房子。
一平米平房价格才一千多块,几十万、上百万就能买下个不错的院落。
可到了二十年后呢
四合院起步价那都是几千万啊。
几个亿、十几亿的价码都属稀松平常。
粗算一下,几百倍的涨幅。
均摊到每一年就是增值十倍以上。
这么看的话,这百分之四十的利息又算得了什么
说起来,京城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了。
故事讲得是有一个京城人,1997年看准了吊装行业的潜力。
他就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然后全款买了两台二十五吨吊车。
他自己开一台,让司机开一台,去工地淘金。
自此风餐露宿,辛苦节俭,全年无休,足迹遍布全国。
等到二十年过去,此人的固定资产终于达到了三千万。
可当他两鬓斑白,意得志满的回到京城,再想赎回老宅时却彻底傻眼了。
他居然发现当年自己卖掉的四合院,中介挂牌价儿已经是两个亿了。
所以当时,这位就瞅着那两个亿的标价哭了
此外,除了确定的价格巨幅增值之外,把钱投在四合院上还有其他的诸多好处。
一是所有投资品种里,房产是最实在,也最让人放心品种。
不但值钱,能居住,能出租。
而且好保存,也好衡量行情价值。
它绝不像翡翠和文玩字画那样虚。
什么真的假的,什么水头,什么种,都任人评说,各有见地。
要是一旦碎了、裂了、丢了,那就完蛋了,一文不值。
房子的价值多少,关键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而且京城c区的房还自带学区房属性。
哪怕房子再破,即使到了住不了人的地步。
可只要没塌,手里有老房契在,依然比金子值钱。
由此完全可以预见,完成原始积累的卓群走出这一步,就等于永远实现了财务自由。
他今后的财产一定是以亿为单位来算的,已经彻底跑赢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了。
二来,正因为房产价值好衡量。
那么卓群即使用所有的钱买了四合院,也并不耽误他在投机市场继续用钱赚钱。
因为不动产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当主人有需求的时候。
还可以把这些房子通过抵押方式,置换出现金来。
说白了,这就等于变相加了资本杠杆啊,这又有多么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