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路远之没种过果树,但也知道,自己家随便栽棵树和开个果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更别说是比果树更麻烦的草莓了,而且这样需要的人工也是极大量的。

时尉正是忙碌得不行的时候,哪里还有空抽出时间去弄果园啊。

但开发个草莓园也是有战略意义的。所有果园里最容易出现亏本情况的就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价钱卖不出价格,没渠道只能烂在地里。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就完全不用愁啊。时尉抱着他一边拿了笔和纸过来画给他看。

现在我们有五家已经开业的甜点店,水果的消耗量大概是在每天两百多斤左右。草莓这东西用来做甜点比其他的水果都要合适,至少能取代掉四分之一的水果消耗量。而且现在还没到草莓收获的时候呢,等我们草莓园正式能有草莓出来的时候,店铺少说有二十家以上了吧?不仅是在原料进价上省了钱,最关键的是把草莓的附加价值变相提高了。

另外,还有马上就要开业的百货超市,也同样是一个很好地消化草莓的渠道。草莓这东西价格虽然贵,但你可不要小看了购买人群哦。

最主要的,还是拆迁计划,距离训犬基地那块拆迁,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种果树的话,没接几年的果子就要全部拔了,虽然会有一大批房子到他手里,但将利益最大化,才是商人啊!

最关键的是,草莓和苹果梨这些不同,它在现在的时代和市场里,属于稀缺的奢侈品水果,不管是从价格还是从其他地方来看,都是可以抢占一波先机的。

别的不说,把草莓切一切摆蛋糕上,原本一块钱的蛋糕立马就有了提价的理由,变成一块二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上涨了几分钱的成本立刻就可以通过暴涨几倍的利润弥补。

能舍得花一块钱买蛋糕的客户,为了两毛钱就退却的还是小比例的,而且一块钱的蛋糕又不是就此不卖了,该买的还是买,愿意加钱的和维持原状的保持了完美的留存,反正最后利润只涨不跌就是了。

反而还能接着草莓再宣传一波。

且为了草莓搭建起来的大棚也可以因时制宜地种一些其他的蔬菜水果,不说别的,反季节蔬菜就能大赚一笔了。

人手的话,我可以通过爷爷帮你联系一些退伍的军人。军人的待遇虽然好,但年年有新兵,年年有老兵退伍,国家不可能养着这么多人一辈子,所以即便有退伍金、退伍分配之类的福利,但并不是每一个兵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退伍金、好岗位,都是要争要照着级别和规定来的。

在这种的现实下就是大批的退伍军人只能回家种地。

路老爷子虽然已经退休好多年了,但依然还在未着退伍问题和那些厂子扯皮。厂子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头虽然一年给拨好多名额,但是不同兵团之间也是要为了手下的兵去争去抢的。名额就那么多,谁不想多为自己手下的兵抢些名额啊!

从军营里锻炼出来的,别的不说,体力那是和数着粮食过日子的真农民远远比不上的。除此之外,就是那种被刻进骨子里的纪律,这样的人带起来很方便。

时尉点点头,路远之不说他也是怎么想来着。现在的民风好听些是淳朴,难听些就是彪悍,那种雇了人最后把地占了东西抢了还把你揍一顿的事情不是没有,还有那种眼红你赚钱,偷着摸地跑去把地里苗苗都拔光烧光的也常见。

那你明天和爷爷说一声,等基地那里员工宿舍搭好了我安排个面试什么的。

路远之点点头。

第131章

时尉决定了要弄草莓园,很快也着手准备了起来。地有了,人手马上也可以安排得上,但技术这一块是个大麻烦。

草莓这时候还是个娇嫩玩意儿,好的品种要从r国那么进口购买,产量不高、易生病,尤其像这种大规模种植,稍有不注意就是感染扩散得全部都死光,所以草莓的价格才这么得贵。

时尉需要人才,需要专门管草莓种植业的技术型人才。

这和开甜点屋和开超市不一样,甜点屋和超市主要是在财务和账目上多留意,展示没有专门的管理者也是可以暂时过渡一下的。但种草莓不一样,从种子或是苗到土里的那一刻开始,就没得过度了,稍有不慎就是几百亩上千亩的病死。

趁着草莓种植园那边还在整地,时尉就开始着手找人了。

最先瞄准的,就是燕京农业大学里面的学生。虽然说是学生,但农大学生的大部分水平还是要远超社会上时尉可以找到的技术人员的。

这些年农学虽然不受重视,但是甭管你是中专大专本科重点,只要是个学校出来的都包分配,拿的是铁饭碗,这个时候给铁饭碗出来兼职的还不多,有大农场的技术人员愿意接受兼职,时尉肯定是乐意出钱的,但关键是农业这东西是不是今天看一眼,下个月再来看一眼那么简单的事情,每天土壤水分植株的测量调整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上千亩的地,光是抽样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了。

所以还是得有常驻的技术人员。

所以时尉找上了他们班长。上分析课的时候他特意坐到了班长身边,趁着老师背过去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偷偷戳他。

他们分析课基本上是一节理论一节案例这样的上,上案例的时候一个个听得认真,上理论的时候眼皮就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了,尤其是这种早上刚从被窝里爬起来的课。抬眼望去,不是在脑袋一点一点的犯困就是两眼无神地盯着某一个点在发呆。

联谊会?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了?时尉他们班长是个有点文艺范儿的搞笑青年,性格好会来事,人脉也广。

我准备在农大找点帮手。时尉简明扼要地说。

我帮你问问啊,好像文学社那和经贸有个约,经贸那些人你也知道,就爱热闹,我帮你问问有没有农大的过去。班长也是很懂的。都大学的人了,慢慢的就要圆滑起来。

尤其是像燕京这一圈的大学,出去后基本上把有潜力的位置给包圆了,这种交际圈是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所以稍微聪明点的,都要慢慢地多认识一些同校的外校的校友,指不定以后出去上头就是学长学姐,即便是平级的,也很多是同学的同学,把人际关系处理好,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时尉不是第一次找班长问这种事情了,他平时忙得厉害,不可能参加那么多的社团去专门发展自己的交际圈,但在这一方面,他也从来没落下,班里的活动,只要不是真抽不出空,他都会参加。校里校外的活动也参加了不少。

像是西点屋和超市的供货渠道,都是靠这种交际拿下来的。

到了大学这一级,尤其是现在这种物资条件,能上大学的穷孩子有,但更多的是家里富裕从小就注重这方面的高干家庭。比如时尉他们班的学生,不是厂长书记的儿子女儿,就是什么领导的孩子。

改革开放还没几年,物资管制虽然放开了很多,但还是需要批条子的。别的不说,像是蛋、奶、油这些都是贵重东西,时尉是找了一个家在内蒙的同学,让人帮忙在大厂采购的时候多收一些匀给他的。

不然不管是自己去牧民那里收还是走中间商,费事费钱不说,供应量和供应时间都不稳定。

超市的供货就更别提了,百分之八十的东西都是国营厂的,厂大欺人是真的,懒得理会时尉这点供货量也是真的,如果不是走学校同学的这些路子,想开超市,那还真的是挺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