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三国]嘉年 左篱 2529 字 2023-09-09

gu903();经郭嘉这一说,曹操才看见案上空了的药碗,心中顿时了然。他蹲下身抬手把郭嘉嘴角残留的药渍抹去,无奈道:苍术何能让孤的祭酒怕成这样子?

因为那小兔崽子造反了!一说起这个,郭嘉顿时满脸的苦大仇深,字字满含血泪,亏得嘉以前还以为他和他那死板的师父不一样,知道什么叫做轻重缓急,什么叫做奉命行事,军令如山,结果现在

现在什么?突然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只见苍术走到帐中,向曹操草草施了一礼,便径直上前跪坐到案旁,将郭嘉的手放到案上,为人探脉,药是凉了之后,先生才喝的吧。

郭嘉惊呼:这你都能知道?!

如果一个时辰前先生就将药喝了,脉象应当比现在更稳健。说着,苍术从袖中拿出一个小瓷瓶,从中倒出颗黑色的药丸,药凉了,药效就散了一半,先生将这个吃了吧。

见识过苍术亲手煮出的药多么难喝,又见这药丸通体乌黑,郭嘉已然是满口苦涩,连忙求援:孟德救我!

曹操却只道:听军医的。

面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背叛,郭嘉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只得屈服于淫威,一脸生无可恋的将药丸放到口中。

甜的?

本已做好心理建设的郭嘉,在含了这药丸片刻后,突然发现它竟不仅不苦,还隐约带着几分甘甜。原先口中残留的药汁的苦涩感,也被这药丸压下去几分。

奉孝,那药丸不是用来含的。

然而,曹操说这话时为时已晚。用山楂枸杞和蜜糖做的药丸外层已然化掉,里层的苦涩瞬间将刚刚的甘甜消灭殆尽。偏偏眼前的茶也已经被喝外,这陡转急下的变化激的郭嘉眼泪都快下来了。就在这时,温热贴上了郭嘉的双唇。

唇齿交融自然不可能减轻一丝一毫的苦涩,只会多让一个人陷入泥潭。但许是因为这个吻攻城掠地的太过霸道,在缺氧感愈演愈烈时,那苦涩竟真的渐渐被抛诸脑后。

苍术默默将目光移开,却还是觉得面颊发烫,如坐针毡。

良久之后,曹操才将郭嘉松开。郭嘉气喘吁吁,大脑还晕晕胀胀的没回过神,怔了半响,鬼使神差冒出一句:这算不算是同甘共苦?

没有苦。曹操回味了一下人口中的药味,又说了一遍,对操而言,奉孝在,没有苦,只有甘。

很多事情,郭嘉知道,曹操不知道,他也出于种种原因,不愿告诉曹操。

同样的,有很多事情,曹操已然知道,只是曹操不愿让郭嘉知道他已经知晓一切。

比如,在大战过后的第三天,曹操就收到了蟏蛸传来的消息。放在鸽子脚上的小筒里的一张纸条,只够苍术简短的写上先生偶中溪毒,毒已解几字。没有人知道曹操在看到这张纸条之后心中的惊涛骇浪,士卒们只看到他们的将军将纸条扔入火中,而后神色如常的继续指挥他们继续抵御江东士兵的进攻。

西陵城虽破,但曹军伤亡也并不轻。得知西陵城破后,孙权立即派人日行千里给江夏城下令,要求他们不惜代价,一定要将西陵城攻破。此时正是双方交战激烈时,城下白骨累累,城墙血迹斑斑,尸体都来不及收敛,有的已经开始腐烂,腥臭味挥之不散。这种情况下,曹操只要知道郭嘉毒已经解了,就不能再分出任何一点精力去考虑夏口的事。

他和郭嘉都清楚,西陵城破与否,有多关键。

而当江东退兵,他日夜兼程,终于在第十日赶回到夏口时,看到悠悠江水之上,一叶轻舟缓缓向他驶来。他望着人被清风吹起的衣袖,望着人在看见他后陡然柔和的眉眼,望着人近在咫尺问他怎回来的这么急。

于是,积攒了多日的担忧瞬间就随风消散而去,他突然什么都不会说了。该关心郭嘉的身体吗?可他既未能在郭嘉中毒时陪在他身边,又未能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来,等到现在,郭嘉已然身体大好,他要再姗姗问郭嘉一句身体安否?如若那般,究竟是他真的在关心郭嘉,还是企图用这样的一句不轻不痒的询问给自己的愧意找借口?

金银珠宝、高官厚禄,郭嘉弃若敝履,他心中独有所求的,就是曹操能够遵循本心,义无反顾地去达成他所期盼的太平之世。而当曹操一步步去达成郭嘉所愿时,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郭嘉的一些牺牲。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悖论,郭嘉视这样的牺牲理所应当,曹操却无法将此视若罔闻。

明公?明公!

郭嘉的呼唤拉回曹操的神志。郭嘉一脸无奈的看着曹操,无奈道:三公子与四公子走神就算了,怎么明公也心不在焉,嘉讲这些真的很无聊吗?

没有没有。曹操忙是否定,说起来孤都忘了,孤让子文与子建去你那里求学,怎么孤到的时候他们俩都不在?

三公子嘛,明公很清楚,哪怕明公一厢情愿给他取个子文的字,他也对这些没有兴趣;至于四公子,他一心惦记着他二哥,嘉的话能听进去才怪。嘉就直接放他们走了。说到这,郭嘉不由轻叹口气,嘉的那些阴私毒计,不值得二位公子学。但文若的王道之术,二位公子未能听,实在是可惜了。

依照郭嘉原本的打算,将江东扼在夏口,周瑜又已奄奄一息,下一步要做的并非讲和,而是派兵从荆州东部渡江,截击江东运粮之路,将夏口的江东军剿杀殆尽。这样虽可永绝后患,但一来己方兵马消耗不会是小数,二来江东虽然兵败但尚有余力,一个差错,就又会陷入到旷日持久的交战中,若这时关中再出现一些变故,难保不会让一切前功尽弃。所幸这时,荀彧的文书送到了军中。

郭嘉身处局中,深知情势,然杀心太重;而荀彧远在许都,虽然在详细战报还未送达时并不了解具体情势,但正因为身在战场外,才清楚江东的问题,并非仅有兵伐一条解决途径。所以他才会在信中,着重点名汉家之道。

汉家之道,王霸杂用之。霸道已为,剩下的空白就需要王道填补。而随着天下战乱减少,民生渐苏,王道终将取代阴私权谋,重建道德纲常。

不过,孙仲谋不愧是明公赞不绝口的人,他的城府比嘉预想的可是深了太多。

此话怎说?

十天之内,他就能想到借助刘备的力量,甚至还能真的避开我们的探子联络上远在益州刘备的人。若说这只是因为他有个聪明的谋士,那他在与嘉交谈时,刻意只谈汉室,不言朝廷,言下之意分明就是他只归附汉室,若是将来说到这里,郭嘉便不再说了。有些话,不方便说出口。

而且,嘉提出的条件看似苛刻,但实际上对孙权却并非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条件。孙氏在江东经营多年,我们的人想要改变江东的局势,不仅要有超人之才,更要有当世圣贤的德操。且不说这样的人本就难寻,在朝廷委任书送达之前,孙权尚有许多时间布置。江东大族固然多的是各怀心思的人,但不也有鲁肃那种死心塌地的士人?没有了孙策的掣肘,又得了喘息之机,江东啊将来恐怕会比我们想的有趣许多。

看到郭嘉无意识弯起的唇角,曹操眉眼也不禁弯了下来。至于江东将来局势如何,他却不是很担心。纵然孙权能最终不被萧墙之祸影响,等他再有余力外顾时,这天下也已将大不一样。

兵如火,当天下百姓厌战已久时,挑起战乱者,只会自取灭亡。

二人边说边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大营中央的一大片空地上。那里早已聚了一堆人,而在这堆人围成的圈的中央,正是正在对战的孙策与曹丕。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