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仿佛刚刚看清曹军的阴谋,恍然大悟:曹军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借云梦大雾,引关将军与我江东军自相残杀。他轻哼一声,充满对曹军手段的不屑,未免天真可笑!
虽然面上不显,但关羽也觉得曹军这伎俩未免太过可笑。如果曹军仅是引他来云梦,或许他还真会因为云梦诡谲的地形困死在此。可现在他碰到了吕蒙,以江东军对此地地形的熟悉,反倒可以带他离开此地。曹操贪心不足,想进一步引他们自相残杀,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想到曹操,关羽又不免心情复杂。当日在华容,他与曹操恩义两清,约定再在战场相遇,定不会手下留情。果然,时隔多年,曹操没再留任何情面。
这样也好。
突然,左侧传来马蹄声,关羽神色一凛,吕蒙忙安抚道:当是在下的亲兵。
待来人骑马至前,果不其然是吕蒙在遇见关羽前,派去向周瑜请示的亲兵。江东军不会在云梦遇险,但仍旧受制于复杂的地形,所以回报迟了些。看到关羽,亲兵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也仅是稍纵即逝。
他将周瑜的话传给吕蒙,声音极低,显然是为了提防关羽。
关羽听不清兵卒和吕蒙说了什么,也不屑于如那些小人般费尽心思打探。在察觉到吕蒙亲兵的提防后,他反其道而行,拉马退后了几步,拉开距离。
看到关羽这一举动,吕蒙回以半是歉意半是谢意的笑容,而后侧耳听亲兵的禀报。从关羽的角度,只看到吕蒙面色沉了一下,但很快就又恢复了常态,变化之快让关羽以为那不过是隔着雾气产生的错觉。
关将军,很快,听完亲兵回报的吕蒙骑马又迎了上来,双目中仍旧是与先前如出一辙的对名满天下的英雄的敬意,大都督吩咐,有要事与将军相商。在下知道有一条安全的路可以离开云梦泽,如果将军信得过在下,还请将军随在下离开。
关羽颔首,不疑有他:烦请带路。
困于泥沼的蛟龙,会是关羽,还是张飞?
望着仍旧被浓郁的大雾笼罩的云梦泽,周瑜猜测着。
利用云梦泽的天时地利并不难,难在如何将关羽或张飞引到云梦。关羽忠义而孤傲,张飞勇猛然寡仁,想要逼他们来到云梦,就定要对他们的性格极为了解,一击必中要害。不过,关羽张飞二人虽然都是武将,但依周瑜对他们的了解,张飞的性格比关羽要急躁火爆的多,如果他是曹军中那位谋士,为保万全,应当会选择张飞而非关羽。
不过,究竟是谁对江东其实都并不重要。关羽张飞都是举世难得的猛将,但凡其中有一人折损在这里,都可以大大削弱刘备的实力。况且,只要刘备还保有理智,哪怕知道此事江东脱不了干系,最后还是会顾全大局,将这仇认到曹操身上,以维持孙刘联盟。
无论从何种角度,此事对江东都百无一害,反倒是曹军会因此,与刘备再无任何联手的可能,自此之后,不死不休。
曹操的目的,仅是如此?
实是不像那人锱铢必较的性格。
想到这计谋或许并不出自那人,周瑜的心情不禁平静了许多。无疑问,他是极其希望那人早已死在漠北的。于公,曹操能少一运筹帷幄的谋士;于私,也可让他放下因孙策之死萦绕心头多年的恨意,不被私人感情左右,理智而近乎冷酷的为江东的未来筹谋。
江东现在需要的,是沉稳自持无坚不摧的大都督,而非被旧事蒙蔽双眼的周公瑾。
这一点,自孙策灵柩下葬那日起,他已无比清楚。
报!
兵士快马来报,却不是自云梦泽。
周瑜一眼认出来骑是岳阳守营的兵卒,蹙眉问道:营中何事?
兵卒先下马行礼,方道:回禀大都督,主公已到军中,有要事相商,急召大都督回营!
仲谋来了军中?
周瑜眼眸微动,暗加思索。自古前方征伐与后方安稳唇齿相依,缺一不可。此次他率大军与刘备争夺荆州,在后方安抚江东士族之责,则全赖孙权坐镇。孙权一旦离开江东,难保那些士族又生异心,祸起萧墙。这些,磨练了这些年的孙权应当十分清楚,但孙权仍旧选择前往岳阳,乃至都未来得及先派人询问周瑜一声,可知这即将相商的要事,确是紧急万分。
心中一时掠过无数种可能,估计的情势亦是一种可能比一种可能糟糕。然而在其他士卒看来,大都督在听到来人禀报后,面色分毫未动,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份处变不惊,让士卒们只当这是寻常之事,并未因主公来到军中的消息生出和大都督一样的忧虑。
周瑜心知自己此时胡乱猜测于事无益,即刻回营面见孙权才是当务之急。然在调转马头前,他又望向还未传来的消息的云梦泽。最后,为保万全,他仅带一百人回营,剩下的人马则全部进入云梦,助吕蒙一臂之力。
离开岳阳是前一天的午时,而周瑜回到岳阳时则是今日的黄昏。披着一身余晖,他未及歇口气,就快步向主帐走去。
孙权已在帐中等候周瑜多时。十年前孙策过世时那个未及冠的少年,如今已褪去昔日的青涩,展露出一方之主的威仪。只是,孙权与孙策虽是同胞兄弟,眉眼气质却完全不像。相比起孙策举手投足间的豪放洒脱的英雄气概,孙权显得温和而内敛许多。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在孙权成为江东之主的十年中,攻营征伐的事绝大部分都由周瑜代劳,未经过战场的厮杀,自然也就不会有在战场上才能磨练出的杀伐之气。
末将来迟,请主公恕罪!
公瑾快起!孙权在周瑜行礼之前连忙将扶他,孤贸然前来军中,你何罪之有。却感到周瑜的坚持,只能退后一步,无奈地看着周瑜将这一礼规规矩矩的行完,这才低着声音,语气有些委屈,公瑾定要与权这么生分吗?
周瑜垂目沉默片刻,只道:主公待瑜亲厚,瑜感激涕零。然君臣有别,礼不可废。说着,他也低了些声音,仅有近在咫尺的孙权可以听清,莫让宵小之徒,以此为离间之计。
孙权一愣,随即意识到周瑜说得是什么。这些年,周瑜代年幼的他执掌军馈,参谋大事,平定内乱,威震扬淮,江东无人不敬重周瑜;然与之同时而暗流涌动的,就是对周瑜想要将孙权取而代之的怀疑之声。
这些话,这十年来,一直萦绕在孙权耳边,从未断过。
孙权只好沉下脸色,目光既亲近又带着隐隐威势的望向周瑜,保持着旁人看来,君主对部将当有的恰到好处的亲疏距离:
孤来岳阳,是为召公瑾回京城处理要紧之事。至于驻守岳阳的三万大军,暂由孤代公瑾统领。
京城旧称为丹徒,是吴郡境内一县,建安十三年孙权将治所移至丹徒,号为京城。
所以孙权这一席话未免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孙权来到岳阳前,所在的正是江东治所京城。就算公事上有重要之事必须需要周瑜相助,一封信件足以,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前来岳阳,让周瑜千里迢迢回去处理要紧之事。而若是周瑜私事,则国事为重,荆州局势诡谲莫测,无论是何私事,都当排在荆州局势明朗之后。
看起来,似乎唯一的解释,就是孙权担心周瑜拥兵自重,所以才亲自来到岳阳收兵权,压权臣。
然周瑜却完全不担心孙权是为夺他兵权而来,也正因为此,他更加奇怪于孙权的话。他试探问道:不知主公所说是何事?
具体是何事,公瑾回京便知。孙权仍未明言,只是又郑重的补充道此事事关重大,非要公瑾亲自回去处理,孤才可安心。
瑜领命。既然孙权不愿多说,周瑜也不再问,抱拳领命,而后从腰侧解下可以统领江东全部大军的兵符,交还予孙权。
接着,周瑜又将岳阳及荆州的情况一一细细说与孙权,以让第一次率如此多的军队亲临战场的孙权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