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 94 章(2 / 2)

花田娇娘 一一年 1658 字 2023-09-08

今年因为地窖建的大,加上沈华腌的酱菜,还有王氏偷偷攒了二十两银子,冬天日子不像往年那般难熬,而且王氏从县里回来还会割上几两肉。

秋日里那回沈婆子问她,她便说是主家和善,每次给她二三十文让她先贴补家里,欠的债可以往后延一个月。

沈婆子便明里暗里的说:“即是让你贴补家里,就别瞎花费,肉啊啥的吃个一两回就得了,哪有月月吃肉的人家。”

王氏便把剩下的钱交给沈婆子管,到了沈婆子口袋里的钱就跟进了貔貅的肚子似得,只进不出。到了第二个月,沈婆子就巴望着王氏去县里,等王氏回来后,见她没主动给钱,便有意无意的问:“今儿咋没割肉回来啊,孩子们一早上就惦念着了。”

王氏笑笑,“今儿忘了,明儿瞧瞧咱村里有没有杀猪的,割一点。”

沈婆子就说:“还是我去割吧,你面嫩,我去能多割点。”

王氏二话没说把钱给了沈婆子,慢慢的沈婆子也觉出味儿来了,大儿媳妇的意思是,钱可以交给她,但是她至少得每个月让孩子吃顿肉。

自那以后,王氏再从县里割肉回来,她就不吱声了,只是事后和沈老头唠叨,老大媳妇瞧着软绵,其实性子最是别扭。

沈老头是疼孩子的,他倒是觉得孙子孙女最近脸上长肉了,“咱累死累活的图啥,不就是图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吗?以前是没那个闲钱,现在家里光景不差,多吃几顿肉有啥的,你就叨叨叨个没完啊。”

沈婆子和他掰扯不清楚,开了年就要帮梅子相看了,家里头少吃几顿肉,梅子就能多一件嫁妆,那才是长脸面的事,钱吃进肚子里,一泡屎就屙出去了。

而且这段时间老二媳妇虽说口粮在收成里扣,可菜钱半厘都没给,更不要说每次炒些肉丝,大半都进了她的肚子里。沈婆子心里不大乐意,但自个儿媳妇,难道能赶她走,老三老四小两口搭起伙来过日子,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沈婆子张不开那个口。

王氏就更不好意思说她了。

今年秋收后,家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粮食一直没有时间去卖,快过年了,沈老头的意思是把粮食卖了,过个好年。

沈华一开始还以为沈老头觉悟高,知道打仗了要屯粮食故意不卖的,没想到是她想多了,沈家沟的人除了阿午爷就没几个人经历过战争,消息闭塞的古代哪里知道打仗是什么样的。

她找了个机会和沈老头聊天,“阿爷,快大年了,二叔回不回来,要是不回来,明年开春的地,种的过来吗?”

沈老头也愁啊,种麦子的时候明显比往年累,少一个壮劳力就是不一样,他摸摸小孙女的头,叹着气,“咱家还好,还有你三叔四叔,你三婶四婶也是能干活的,那些人口少的人家,明年日子不好过哦。”

“家家都抽了壮丁,地种不过来,粮食就少了,我听夏大哥说他是回来收粮的。你有没有问过阿午爷,往日打仗会征粮吗,要是这样,明年粮食够吃吗?”沈华满脸期盼的看着沈老头,说的这么明白,听懂了吧。

沈老头虽是个泥腿子,但脑筋不死,听小孙女这么一问,惊的蹦起来,嘴里念叨着,“坏了坏了,我问问去,我找村长去……”

看着沈老头急匆匆的背影,沈华舒了口气,幸好村里有个阿午爷,多少能知道些打仗的事。

沈老头一直到下晚了都没回来,沈婆子在院门口张了好几回,突然听见钟声,唬了一跳,她现在听见钟声腿肚子都打颤。

这次没啥事,就是村长召集民众说粮食的事,说着说着就有人说是不是该买些日常药材备用,还有人说要不要多买些粮食,毕竟除了沈家,其他人家交了税后勉强能熬过青黄不接的时候。

然后场面就有些失控,手头上有些银钱的一脸沉思的回去了,本就穷的响三响顿时觉得日子过不下去,开始抱着村长的腿哭天哭地哭祖宗。

春溪牵着沈华回去,走了老远,还能听见身后的哭嚎声。

这个年不好过啊,沈老头一路唉声叹气,到老宅的时候瞧见春武在门外站着,原来他回去后瞧见门锁着,问了四婶才知道去祠堂了,他便在外面等。

何氏顿时心疼的迎上去,“咋不在你四婶屋里等啊,天寒地冻的,在外面该冻坏了,快进屋去。我寻思着这两日你该回来了,吃饭了吗?”何氏的小儿子还放在小陈氏屋里呢,她这回也不急着去抱回来,只一心关心大儿子。

“吃了吃了,”春武不耐烦的说,“娘,我要在家待一个月呢,你给我买些笔墨纸砚回来。”

前两日刚得了五十五文钱,何氏快速的算了一笔账,笑着应道,“好好好,我儿要读书,娘给你买。”

作者有话要说:上班了上班了。。。啥时候周五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