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这话贺惜朝爱听,闻言便笑道:多谢祖父,不过这婚事我是真看不上。

他对这位表妹没意见,可是那位外祖,对李家上上下下所有的男人,所有知情且参与的人,他是真打心底厌恶。

若真想保住李祖辉,保住李家,那就堂堂正正地带人过来当面致歉,请求宽恕,做出补偿,这样贺惜朝还能高看他们一眼。

可这个样子算什么?

男人做的事,不敢承担,至今为止连一句歉意的话都没带过来,反而将家中柔弱的女人推出,求一个联姻消怨。

他若答应了,那将来他的这位表妹还能有好日子过?被他欺负死了也无人为其撑腰,按照这个时代的活法,估摸着李家还得来人劝着她顺着丈夫,打骂忍耐,忍耐,再忍耐。

这样的人家,若是某天萧弘失势,第一个跟他撇清关系的就是妻族吧?

什么亲上加亲,更加牢靠,就是一个势力之下的笑话。

贺惜朝贤明的态度显然让魏国公比较高兴,他忍不住道:那什么样的婚事你才看得上,宋家的丫头,老夫要不再帮你去争取争取?

哟,祖父,不得了了,您这是在为孙儿打算?贺惜朝促狭地瞧着他。

老夫向来为你打算,你不领情而已。魏国公嘴硬道。

经过那一晚的促膝长谈,祖孙俩之间的隔阂明显小了不少,更加亲近,贺惜朝也不打算翻旧账。

行吧,祖父说什么是什么,只是好意心领,婚事,您就别操心了,昨日英王殿下刚驳了皇上的好意,就再多等几年吧。最近事情多,没工夫关注这些私事。

如今贺惜朝已经是正式官身,皇帝点了翰林院编纂,起点便比一般人高了。

可究竟这仕途该如何走,面前倒是有两条路。

不过魏国公觉得贺惜朝不会这么按部就班地在翰林院走下去,那儿虽然清贵,可没进入内阁中枢的之前,都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权力。

可要是离开翰林院,进入六部,魏国公觉得作为祖父,他可以帮着好好参谋一下,毕竟论朝中六部,作为兵部尚书,他比较熟悉。

然而贺惜朝却摇头道:自然是翰林院,留馆几次,这官职就蹭蹭蹭往上涨了呀,升迁多快。

魏国公不解,那里面都是做学问的,你一个弄权的,呆得住?

呆不住。贺惜朝老实回答,可翰林院清闲,空暇时间我还能做些其他的事情,兼顾英王府。如今殿下又不需要我进入朝堂把住一方势力。况且我要是想达成什么目的有没有官职,在哪个位置上并不重要,是不是?

论权势,有萧弘在就够了。

贺惜朝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证萧弘往上不掉下来,一直到风云变幻那一刻。

萧弘如今已经够瞩目了,而他无需再加分量,惹帝王打眼了。

再说只要萧弘顺利继位,他内阁首辅的位置还能跑掉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兰阁香庭30瓶;落日的优伤、大橙子圆溜溜10瓶;说矴寰5瓶;lingyu2瓶;cumbereva、茶苏苏.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52、李府打算

魏国公很高兴地写了一封措辞委婉的信送到了李府。

然而这信中再怎么谦逊和遗憾终究掩盖不了拒绝这门婚事的事实。

李尚书收到信,默默地搁到桌上,眉间锁紧,站到窗前,轻轻吐出一口郁气。

早些几天,他并无将孙女嫁给贺惜朝的意思,就如之前所说,李祖辉这么做,让两家的情分彻底消失殆尽,只剩下仇怨。

这种时候,李尚书怎么会凑上去让人耻笑。

然而,琼林宴一晚,看着帝王对长子那毫不掩饰的看重,英王现在俨然已经无太子之名却已有太子之实。

得罪贺惜朝,就是得罪英王,李尚书向来是避祸趋利的一个好手,此情此景之下实在不得不低头。

于是他才腆着老脸跟魏国公提了提,李茜长相出色,知书达理,又是嫡出,她嫁了贺惜朝,李家自是以英王马首是瞻。

他可是户部尚书,权力极大,掌管着国库的银子进出,谁敢不让他三分,他只要倒向英王,萧弘在朝堂之上,就如虎添翼,不怕事情办不成。

说来梁国公也不过是因为百年公府,子嗣繁茂,姻亲遍布占了勋贵的便宜,论联姻中最实惠的还属他了。

李尚书虽全无把握贺惜朝会答应,可没想到会拒绝地这么干脆,第二日,魏国公就送信过来了,一丝犹豫都没有。

李尚书不认为是魏国公替贺惜朝做主,时至今日,就是魏国公也得看这个孙子的脸色,所以毫无疑问是贺惜朝自己的意思。

这真是压根不顾一点血脉亲情,如此决绝!

李尚书的脸色阴沉的可怕,竖子当敢!

身后传来一个脚步声,李夫人走进书房,看着丈夫黑云密布的脸,忍不住道:老爷,发生了什么事?

她的目光瞥向了书桌上的信,心下好奇,却没敢擅自去动。

李尚书回过头,问:辉儿的婚事如何了?

李夫人说:下完定之后,妾身就请护国寺大师算了吉日,一个七月初九,一个九月三十,一个十月十五,都是顶好的日子,不过七月份有些热,时间上怕是有点赶,王家不一定乐意,咱家长孙娶亲也不能简陋了,我看九月三十和十月二十三都行,老爷觉得哪个好?

李尚书点头,都好。

那妾身让王家选一个吧,也好让他们知道李家对王家的看重。

你办事妥当,祖辉近来如何?

他如今一门心思读书,王家学馆跟家里两头跑,非得考出个举人来,很受夫子看重。李夫人说到这里,未免叹息了一声,经此一事,这孩子也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一下子长大成熟了,老爷,只要度过了难关,祖辉不会让你失望的。

李尚书听着短促地笑了一声,那也要先度了难关再说。

贺惜朝难道不同意吗?咱们家的茜儿也不比梁国公府的小姐差呀。

李夫人突然这么一说,让李尚书顿时面露惊讶,你怎么知道?

李夫人是端着一碗羹汤进来的,闻言将盅放在桌上,舀上一碗,递到李尚书的手里,轻声说:你我夫妻那么多年,你想什么,妾身还能猜不到吗?

李尚书端着碗顿时不自在地舀了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