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萧弘深吸一口气,点头,嗯。
意思呢,明白?
你都讲过,我记着。萧弘很有信心,来吧,惜朝,你要我背哪几篇?全部背下来怕是没有那么多时间。
贺惜朝认同地点头,的确,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全面掌握你的情况,咱们来做卷子吧!
又是卷子?萧弘现在听到这个词都有阴影了。
只要滚瓜烂熟,了然于心,你怕什么?卷子还是抽背不就是个模式,换汤不换药而已。
贺惜朝跳下椅子,从背后取出一个用红绸子束起来的卷子,交给萧弘。
萧弘抽着嘴角道:你早就准备好了呀?
那当然,你的学业我可比谁都关心,你也别不高兴,我可是花下不少功夫才出的这份卷子。贺惜朝指了指边上的一叠书道,瞧,我连备考的书都没来得及看,所以希望你也同样认真对待,可否?
嗯。萧弘都要感动地流下两行泪。
红带子解开,映入眼前的就是贺惜朝的馆阁体,正楷小字,整整齐齐,看过去心里就舒服。
萧弘感慨道:父皇一定很喜欢你的字。
贺惜朝笑了笑,他可是专门研究过的,当今圣上严谨认真,一手楷书写得极好,连带大臣们也纷纷效仿,更逞论科举的学生,这可是加分项。
见萧弘看着卷子,贺惜朝道:先别忙着写,我给你讲一下做题方式。这份卷子共三大题,这第一大题,最简单,单纯就是考察背诵。只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上句、中句、下句或是关键提示,将全句补充完整便可。这第二大题,便是译文,考验最基本的理解,根据题目给出的课本原段落,写出你的理解,或者根据给出的简短白话说明,默写出相对应一段,前一种比较简单,后一种难度稍大。还有最后一大题,不管是《春秋》还是《礼记》,既然被放在皇子必备书籍之中,定然有治国之道,两本书有不少篇目都有劝君治国的思想,请从中各找出相对应的一个篇章,点明就行,这算是个提高题,做得出有奖励,做不出也不惩罚。
等等,惜朝,还有惩罚啊?
不乐意啊?那就做出来呗。贺惜朝指了指卷子。
萧弘瘪了瘪嘴,再问一句,那奖励是什么?
第三大题若是做出来,上次送来的算学卷子,错误的就不必再额外做五道,保命题,有意思吧?
萧弘一脑袋趴在桌子上起不来,他一点也不觉得有意思,反而觉得很累。
来,我给你磨墨,咱们抓紧时间,别耽搁了。
贺惜朝将笔塞到萧弘手里,推了推他,让起来。
萧弘勉强坐正身体,有些不太情愿开始做卷子。
他在卷子上默写了几句,然后毫无意外地卡住了,因为有些字他认识却写不出来。
萧弘心里头有些不高兴,拿着笔磨蹭起来。
明明只要求背诵,只要求理解,怎么就变成默写了呢?
贺惜朝见他这个模样,也没管他,而是将谢三送给自己的参考书翻开来,取出纸笔,也开始自己的任务。
没过多久坐不住萧弘的眼睛就飘过来了,见贺惜朝奋笔疾书问:惜朝,你在做什么?
做卷子。
萧弘惊讶道:你也要做卷子!什么卷子?
几年前的院试卷子。
那不是考秀才?
嗯,我参加后年的院试,那时刚好孝期也过了。
萧弘:忽然觉得肃然起敬。
听贺惜朝说考状元是一回事,可真正见他开始下场准备又是另一回事。
科举啊,就是没参加过,也知道竞争多么激烈,单单秀才,上千人参加也才取前三四十人罢了。
萧弘走到贺惜朝身后,很想看看那传说中的院试卷子长什么样?
然后
题目就一句话?
嗯。
那这句话什么意思?
前半句出自《孟子》,后半句出自《左传》,讲的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按祖制治国。
你都知道出处啊,那不得都背出来
嗯。
萧弘觉得太不容易了,那要求写什么?文章?
嗯。
怎么写啊?
自由发挥呗。
萧弘看着贺惜朝的背影,手腕一动一动,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下笔如有神,眼中顿时露出敬畏来。
他觉得自己跟贺惜朝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再看自己的那份卷子萧弘深深叹了一口气,拿起笔继续写起来。
见过泰山的巍峨,这种小土堆他要是征服不了,可以一头撞死了。
贺惜朝抬起头,见萧弘咬着笔杆一边念叨一边写,忍不住弯了弯唇。
惜朝,我背得出来,字不会写怎么办?
哪个字?
西狩获麟的麟字。
贺惜朝另寻了一张纸,写给他。
原来这样。
回去抄十遍
啊?
这个字。
哦,还好,吓死我了。
半个时辰之后,萧弘放下了笔。
贺惜朝将茶递给他,然后收走了他的卷子。
萧弘揉着手腕,捧着茶到了贺惜朝的身后,只见他拿着笔快速地勾过去,中途停下圈出别字,显然这些东西早已铭记于心。
到最后,贺惜朝几乎惊讶地看着萧弘,除了别字,几乎是对的。
怎么样,哥哥我说背出来就背出来,不骗人的。萧弘得意道。
花了不少功夫吧。
那可不,做梦都在背书,连着好几天了,就是你送来十二张卷子开始。
贺惜朝瞧着这张卷子,很是满意地笑起来,理解得挺好,我以为第二大题的后面根据白话默原文,你不会做。
这两本书,我反反复复背了好几遍,读就更不用说了,那什么诵读千遍,其意自现嘛,慢慢的我就懂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