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 / 2)

大理寺卿张了张口,最终还是郁闷的咽下未尽之言,皇上正值气头上,他要是不识趣的坚持,难保自己不会步了将要落马的那些官员后尘。

正宁帝很少直接当众表现出自己的雷霆之怒,众人已经总结出经验,伴随他的这各情绪反应出现的,往往都会有一场腥风血雨,谁都不会希望自己会成为人头落地者之一。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京城内气氛凝重,说是风声鹤唳也不为过,可是朝堂各部还要正常运行,其它工作也要继续。

朝野上下的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拔出一个,就得准备一个填上去。

因这次的大整顿,一次□□的有点多,这是正宁帝登基上位时,何殊就想做却不能做的事,因为那样很容易生乱。

朝堂与地方上的工作需要人做,没有做好各方面的万全准备,会让那些工作变得混乱无序,更难收拾。

所以这些年来,都是采取平时清理被曝出来的那些,发生什么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严查一批,以达到警告其他官员不要太过分的目的。

像这次这般大整顿,是一个非常繁复的工作,何殊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

这次大换一批官员上去,为安民心,与确保大安政治生态环境的稳定,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也不方便再有类似的大动作。

这样一来,对于即将接任那些出事官员的审核与筛选工作,一定要做得相当细致。

毕竟每一个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在其任职期间的作为,都将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民生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治安环境的好坏。

人心难测,何殊也不敢肯定自己挑出来的那些人,都是能够真心为百姓谋福祉,愿意为民作主的好官。

不管这些人是为名还是为自身的前程,只要能多些愿意认真做实事,真正担起治理一地的责任,她的努力就不算白费。

这些人中,有的是从当官员中就地提拔,有地是从异地调派,有的则是从京中各府衙里抽调,包括从她为正宁帝组建的‘参谋团’中,挑出的一些有意去地方施展抱负者。

所以何殊一定要亲自负责这些官员的处置,并选取接任人员,事关重大,一旦让朝中大臣得到可趁之机,只会让他们的党派势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充与壮大。

朝中大臣与地方势力的勾结,的确是件屡禁不止的事,何殊也没本事彻底肃清这种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的现象,她只能竭力让一切事态的发展处于可控状态。

看着何殊拟定出来的那份对那些官员的处置清单,正宁帝一手拿着扇子给自己用力扇了几下,无比遗憾与烦躁的感叹。

“咱们早年想要搞钱的目的太明显,这些官员现在都变得更奸滑了,最近这两年处置的一些官员,能抄出的家财十分有限,那些家伙竟然咬死了不说,这样就能将他们贪赃枉法获取得的钱财,留给他们的子孙享用。”

正宁帝能够理解那些人的想法,虽然近两年来,他已不缺抄贪官污吏家得来的那些钱财。

可是一想到那些人死也不交待的钱,本该是朝廷的,也相当于是他的,正宁帝的心情就很不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殊手上的朱笔瞬间停在原处。

她迅速想到这次肯定也要面临这种情况,一次性处置这么多官员,对朝廷而言,也是一个巨大损失。

那些官员往往都是贪赃枉法之辈,若是也都奸滑的转移、隐匿财产,加起来绝对是笔天文数字,她怎能容忍?

何殊随即就在脑海里开始思考对策,看到她这反应,正宁帝立刻意识到太子这是又在思考重要事情。

拿着扇子贴心的给她扇着,不敢再发出声响,生恐会打扰到对方,正宁帝十分期待太子能想出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改变一下这种恶劣现象。

不过他也知道,他们爷俩手上的人再多,也不可能去监视天下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人家干了亏心事,提前做好狡兔三窟的准备,实在让人没办法,毕竟朝廷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事,不可能将人力与时间耗费在查找赃物上。

何殊已经习惯贪官被处置,却搜不出违法所得的事,之前没往这方面用过心。

此刻听到正宁帝提起那些贪官污吏宁愿死,也不愿交出违法所得,要留给子孙后代享用时,她突然来了灵感。

大安毕竟不是她前世所生活的那个早已取消连坐的时代,既然那些贪官污吏是为了给子孙后辈谋福,才不愿吐出那些违法所得。

何不反向思考一下?只要朝廷估算出那些贪官污吏的违法所得数额,犯事的坚持不愿拿出来,就将这债记在他们的子孙后代头上,代代相传,直到他们的后代还完这笔钱,才算销债。

何殊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这个主意确实可行,所以她随后就跟正宁帝提出这个想法。

“父皇觉得如何?”

正宁帝收起手上的折扇,高兴的敲打着自己的手心。

“妙啊,还是皇儿聪明,对,就要这么做,这样一来,不仅能让那些不法官员好好思量一下,到底值不值得冒险,那些被查处的官员,也没了继续隐瞒违法所得的动力。”

何殊点头,并持续完善这个想法。

“如实交待违法所得的去处,才能得到一定额度的减免。”

正宁帝双眼一亮,这个他有经验,“这样我们就能有机会抓住更肥硕的大贪官,不错、不错,就得这么办!”

为了不耽误这次的‘进帐’,正宁帝迅速召来一批近臣商讨,并完善这一新规的具体条文,并在次日的朝会上正式公开这项新规。

真正心底无尘,对这项新规坦然无惧的朝臣,对这新规不吝溢美之词,大力的歌功颂扬。

心中有鬼的人,要么跟着大声赞扬,要么跟着附和。

还有一部分理中派认为此举过于激进,这种坐连子子孙孙无穷辈的方法,不是仁政,非明君所为。

气得正宁帝恨不得当朝骂他们脑子愚钝,冥顽不灵。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这些人需要用钱的时候,嘴一张,就是大道理一长串,户部没钱就让找他这个皇帝要。

而正宁帝这辈子受到过的最大挫折就是穷,因为穷,他做了许多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竟能做得出来的事。

哪怕现在手头稍宽裕些,可是他还要治理一个处处都要用钱的国家,所以对于钱的事,他是格外敏感。

与钱有关的话题,也格外容易让他破防,对他而言,钱是远比皇子都重要的大事。

为了钱,他当年甚至不惧暴君之名的拎起刀,现在还只是为了能够收回本就该属于朝廷的钱,这些人竟然拿什么‘仁政’‘明君’来道德绑架他。

在正宁帝看来,这完全就是个笑话,他是那么容易就能被要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