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92(2 / 2)

……

姜维的屯田事业干的如火如荼,田地稳稳当当的坐落在哪里,农夫也稳稳当当的住在盖在田地之间的茅舍中。招募来的农夫只要有地种还能每顿有大米饭和咸菜吃,干活就非常卖力气,农闲时还主动喝粥攒下口粮,习惯性的以备不时之需。等到丰收时,金灿灿的平原上满是饱满的麦穗,他爬到搭在农田最中央的的瞭望塔上,左右看了看,甚觉舒爽。

不用打仗其实更高兴。打仗只有获胜时才高兴,太平无事时每天都很高兴,处理的事至多就是谁偷割了别人家麦子,谁偷摸了别人家媳妇。

但是诸葛亮最近也很不开心。

刘禅还健健康康胖胖乎乎的作为安乐公活着,那句‘此间乐,不思蜀’流传到了地府,虽然魏国皇帝曹芳也很没有气节的被人废黜之后还活到现在,但他好歹没说这话啊。你乐什么乐!宗庙陵寝都在蜀地,为人俘虏,性命被人捏在手里,你还能乐的出来?啊,好气。

他负责的工程浩瀚如海,要把整个地府的官差的花名册重新盘点一遍,除了都尉和判官之外全部清查,看是否能对的上名号,有没有漏记的,有没有已经去投胎却忘了销籍的。不是让他一个人负责此事,拨给他二十名书吏。

先找到各个地狱,和狱尉门见了面,请他们自行盘点了花名册,自己在旁观看。

狱卒们都可以凑齐了来点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遇到某些历史名人令他震惊一下,谁能想到战神白起每天躺在深坑地狱边上的两棵树之间的吊床里晃晃悠悠的看鬼怪小说,而汉和帝和邓皇后每天在肉店地狱对弈或写新到名单,眉间尺在认认真真的往锅里扔大葱熬制高汤……

像度支、租房租地的衙门和匠作监还好办,所有官吏都在衙门里不行动。

但有两个地方极其难办,一个是镇守往生池的禁军大营,这地方不配合清查,只是自己交上来一份连着教头在内的名册,让他自行核查。

这还不算什么,跑来跑去抓幽魂的鬼卒最难记名,他们都是两两一组行动,忽来忽往,停留的时间很短,而且是在十二座阎君城之间来回奔波,没有各司其职的说法,光是蹲守在判官厅门口记录了十万鬼卒名册,还有没见过的。逮不住全部的鬼卒。

正在这里苦恼,打算把自己有限的二十名鬼吏分成几份,分别蹲守在几座城池中。

主城处理所有人的魂魄,修炼出意识的妖精走另外一座城池,飞禽走兽走另外三座城池,鬼差也没有明确的划分,碰上谁就是谁,这几座城审查功过的方式也不同。

他正在这里对着地图沉思,忽然从天而降一大批祭品,把他淹没——

那怎么可能!

诸葛亮以自己年轻种地时躲冰雹的速度狂奔进附近的屋里,避祭品,掉在祭品地上的任人捡拾,根本不在意。他一开始以为是武侯祠中百姓们自发的祭祀,忽然发现不对劲,百姓不可能用整个的猪羊来祭祀,用的多是馒头豆腐和一碗碗的肉。那这少牢一定是别人家……是谁呢?

有个慢吞吞的鬼差问:“是你啊???好有钱…你没带伞…”

诸葛亮认得他,宝货地狱的狱尉,现在这地狱中只有一个罪鬼,一名鬼差,感觉马上就要被取缔了。“没想到出门要带伞。等这些祭祀落下,我看看你这里的题可以吗?”

“嗯…可以…”

诸葛亮开始算王莽的宝货制度来打发时间,做了六十多道题之后,屋外的祭品掉干净了,有人探头探脑的问:“这是哪位王侯大爷啊?这些吃的还要吗?”

“要是嫌碍事我们就拿走了?”

“且慢,我看看是谁祭祀。”

看祭文时发现,居然是司马炎追封自己为武兴王,比刘禅追封的忠武侯更近了一步。

“这些都不要,你们随意取用。”

“太好了您老人家下辈子禄位高升!”

“您来生官居一品!”

“要不然您来生干脆当皇帝吧~好人啊。”反正说漂亮话不用给钱。

“长命百岁更值得!”

他在一众路人的赞颂中心情复杂的快步离开了。

慢鬼差飞快的走了出来:“且慢!嗯…房顶上的…都是我的。”

司马炎很喜欢诸葛亮,觉得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辅佐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自己能轻松许多。一听说诸葛亮的孙子在自己这里,立刻召他来做官,得不到诸葛亮,得到他孙子也是好的。又命陈寿整理《诸葛亮集》,正在编撰。

就差在大臣们上班的地方树立石碑刻上:

向诸葛武侯学习!

为陛下鞠躬尽瘁!

杜绝贪财和篡权!

诸葛亮心情复杂的沉吟良久,告诉了刘备:“死后无法拒绝册封,又不能退回祭品。我都散给路人了。”

刘备抱住他扔进来的一大包羊毛,笑眯眯的问他:“谁不爱忠臣名将?汉朝也祭祀姜太公,也祭祀孙武子蔚缭子,素不相逢,没有关系。他想让臣子都和你学,想得到好,乱臣贼子的臣子能有几个好人?不过祭品既然到来,你只管受用,不承他的情。那些臣子们要标榜自己是忠臣,也要祭祀你,写祭文赞美你。”

诸葛亮点点头:“祭文的确不少,让夫人引火用了。”

挑写的最好和最真诚的几篇留下了,文辞不好或者虚情假意、暗藏贬意的都拿去烧火。

刘备给他讲故事:“还记得那个故事吗?我忘了什么书里的,有个人调戏别人的妻妾,调戏妻子的时候被骂痛骂一顿,小妾却和他好上了。等到那人死后,可以纳妾时,他却只要娶那人的妻子,说小妾行为不检点,还会和人私通。丈夫都希望自己家的妻子贞洁,当皇帝的都希望臣子忠贞。你就是那个大老婆啊。”

诸葛亮:“陛下说的是。”

张飞说:“云长现在的祭品少了,原先三份祭品,现在只有两份。”吴国竟然还没灭是不是很神奇?

刘备对祭品的多寡不放在心上:“皇帝们都说盛况难复,祭品的多寡倒无所谓,只有国祚兴衰才重要。他在山里,可以吃鹿肉熊掌,我听说山上的池塘中也有鱼,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了。”

正逢过年,司马家被掉落的祭品淹没。司马懿生了九个儿子,其中一个早夭,另外八个各自生儿育女,现在祭祀他和张春华的人很多很多。

在清晨,两人都开着门缝等着对方来偷袭的时候,祭品开始掉落,并飞快的将二人掩埋了。

司马师的祭品只有一份,他和夏侯徽生了五个女儿,另娶了两个都没有儿女,出嫁的女儿不再祭祀自己的父亲,幸好有过继过来承嗣的后代,要不然就啥也没有了。

司马师去把司马昭救出来,二人再一起去挖掘父母。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皇帝们哼哼唧唧的看着,曹操很心酸,他现在的祭品是司马家祭的,多么可耻啊,简直是嗟来之食。

刘邦拿了一条蒸鱼吃:“你们为什么不拿?”

其他皇帝们更矫情。隐晦的表示,城池女人值得抢夺,要是抢吃的也太那个啥了,是吧。

“是啊,太那个了。”

“当面是抢吃食,背后是偷。”

刘邦:“你们这帮傻小子。”

第129章

偷人家的猪头和羊排吃实在是太那个啦。

皇帝们在学习中药的间歇中,看了一会热闹,馋了一会,看着刘邦在哪儿挑挑拣拣,看到看起来好吃的就拿起来咬一口,要是好吃就把类似的拿走,要是不好吃就扔回去。害羞战胜了下意识的馋,默默去摘桔子吃。

他们都很骄傲,但不论节俭的还是奢靡的,对于白拿别人家的祭品都感到难以下咽。还是(删掉)民脂民膏(删掉)收的赋税、自己林苑的产出和子孙的祭品吃着更心安理得。

王静烟被迫拿了篮子过来装东西,在旁边羞的满面通红,小声说:“够了吧,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

刘邦瞅了她一眼:“以前我吃樊哙的狗肉都不给钱。你可真没出息,要是吕雉在这里,她只要想吃,准能直接上门讨要。”早知道死后这个破环境,当年就对她好点。不就是又胖又老嘛,吹了蜡烛差不太多,啧,要是没当皇帝也不至于嫌弃她,真是时移世易。吕雉胜在聪明,聪明好啊,那时候戚姬哄朕高兴的时候看着也挺聪明的,怎么就傻成那样了。她要是没杀戚姬和如意,就不用怕我报复,也未必会跟人私奔。仔细想想怪谁呢?就算是戚姬的错吧,唱什么破歌,如意还是很可爱的。

由于刘盈还在匠作监玩耍,扶苏出去了,没有人反驳他。

但众人都腹诽:这么多年了,没见过吕雉拿别人家的祭品吃,她自己种地种的很专业。知道知道,礼金一万钱,知道您有多厉害。

刘彻捡起一碗汤,拎在手里看了看:“可惜这些祭品下的盘子没有祭祀过来,还真是奇怪。”所有的羹汤都被无形的盘子托着,即便落在地上也不会便脏,倾覆了也不会洒出来,摞成高塔可以一盘盘摞的很好。只有人用箸勺拨弄时会弄出来。大只的猪羊下面虽然没有托盘,却不会挨着地面。

刘启深以为然。

阿隆宝宝:“我听说以前大家会摆祭品高塔,还会比赛,真的吗?”

“没错。不过现在玩不了了。”

“可以拿点木头玩,差不多。”

恒帝忍不住说:“要是拿木柴搭的高高的,一把火烧掉,应该很好看吧?”

“你个大傻子!如果烧了谁家的陪葬品或房屋就惨了!”

火攻计谁都会用,但不敢去敌人家点火,因为自己家也保不住,以前的宫殿烧着了没法救火,但可以让人重建,现在要是连陪葬品带房子付之一炬,那就什么都剩不下了,转瞬之间倾家荡产。

孙权都没想去烧掉曹操的家,第一是这小破屋子很容易重建,第二是要不是为了退敌,烧人家东西干什么?

“说起来只有始皇家的不怕烧,你说他烧造的兵马俑怎么那么好看?”

左右看无人,这才小声嘀咕:“要不然怎么说他是暴君呢?好看归好看,耗费工本。”

“想偷一个放家里是吧?”

“呸,放哪儿看着就很好,一排排的威严壮丽。秦军就是那样么?真有意思,应该给汉军也造俑人埋在地下,免得现在只有百戏陶俑,不能彰显我汉军威仪。”

汉灵帝刘宏只想感伤一下自己在生前没有做出来,在死后更被暴力镇压的自来水系统,排水系统不算什么。他本来愿意用这双写辞赋、批奏折、研究建筑的皇帝之手亲自去烧造陶管,哪怕没人帮忙也行,哪怕在不用挨打之后自己才有空闲去做这件事,也无所谓,可是烧出来几节水管之后才被叫停。他们非说陶管会漏水,会让他们那儿发水,最可恨是试了一下发现,陶水管的确会漏水。

刘彻觉得如果要造汉军陶俑,应该自己做,让匠人对着卫青、霍去病、赵充国、李广捏的和真人一模一样,立在院子里也挺好玩。

刘秀叹了一回气:“庄儿,云台二十八将里为什么没有马援?你不该因为他是你的丈人就故意避嫌,伏波将军马援……善於用兵。”其实是用兵如神,但是因为薏仁米事件,搞得刘秀很尴尬,见到马明德的时候都觉得尴尬。谁知道你爹千里迢迢从南方运回来的圆滚滚的东西是薏仁米不是珍珠。

孙权并没有出来拉仇恨,他虽然能玩,也有祭品,也不想玩搭塔的游戏。

曹操讲了个笑话:“帝镇苦刷碗久以。”虽然他本人从来不刷碗,但他基本上能理解这是什么感觉,还挺好笑的。也难怪帝镇中更流行吃烤串和烤肉,大概是为了省碗。

众人对他侧目:“嘿嘿。”

“呵呵。”

“哼。”

你一个不怎么刷碗的人懂什么!

最可笑是有一次,卞夫人和郭女王出去购物,这婆媳俩的关系非常微妙,仅保留了面子情。

曹操去孙权家吃鱼,吃完之后,曹丕强压着曹叡去刷碗,曹叡就是不管他的碗,两人在河边互相一绊,曹叡被踢到河里去,然后他把曹丕拽下河,两人在河里扑腾了好一阵,要不是鬼,就要双双溺水了。

司马师司马昭二人挖掘了半天,才找到那条窄的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又顺着小路往里挖,现在难点来了:“先救谁?”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