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极简主义的宇宙虚空之中,华可镜正如鬼神一般飘荡着。
他当然没有挂,
没有飞升,
也没有再做梦。
事实上,这里只是小乐模拟出来的太阳系模型。
因为运算能力有限,整个恒星系统的细节并无法完全具现,所以华可镜身后的无限遥远处只存在一个强大的光源和引力源。
那就算是个太阳了。
还有脚下蔚蓝色的地球,也只是徒有其形,缺乏了神彩。
但如果只是为了进行空间实验,有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
“小乐。”
“我在。”
“可以开始展示了。”
华可镜的声音刚落,在地球的外层绕行轨道之上,忽然出现了一颗亮点。
随着视野的快速拉近,亮点以恐怖的速度迅速变大。
那是什么?
正是一座多环状结构的太空城市!
轰然间,那座太空堡垒已经在地球引力的牵引下,飞到了华可镜的面前。
庞然大物在侧,华可镜远远眺望而去。
这座多环状结构相结合的太空城市确实也很庞大,但是比起很以前同样在小乐的运算模型中,出现在木星轨道上的那一座太空堡垒相比,无论是实际规模还是视觉冲击,都是差距甚远的。
华可镜还确切的记得,木星轨道上那一座太空城市名字叫做喜马拉雅,是由6个直径达到数十公里以上,无比宏大且壮观的金属圆环交叉构成的巨型人造球体。
但此刻围绕在地球轨道之上的这座结构就要简单得多。
虽然也是分部环状的人造重力结构,但却是两个同轴的圆环。
这比之喜马拉雅太空城少了很大程度的科技感,远远观之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滚筒。
刷——刷——刷——
视线逐渐拉近,这座太空城已经直逼眼前。
华可镜的身体仿佛被一股灵动的力量牵引着飞翔穿梭于太空城市。
太空城的中轴部分是一个贯穿的独立空间通道,那里也是整个城的太空港。
小型飞船,或者穿梭机,可以通过中轴部分进行停靠和接驳,然后在这里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进入太空城市。
接下来,华可镜又看到了太空城市的内部,逐一浏览了城市内部独特的光照系统、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占据整个城市尾部五分之一空间的核电力供应以及核动力推进系统。
……
离开太空城市,返回了虚拟世界里那幢玲珑精致双层小屋。
华可镜问人工智能小乐:“这座城市有名字吗?”
“你可以自己取一个。”
“嗯……”
华可镜思考良久之后,定下了一个颇具映像派的名字--星河之都。
“怎么样,星河之都这个名字可以吗?”华可镜问。
“可以。”
华可镜也是随口一问,每次到了这种时候,小乐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可以”机器人。
“星河之都的轨道高度是多少?”
“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区做论证和调整。”
华可镜:“……”
华可镜很头疼,这个问题真的很关键。
因为太空城绕行轨道的高度,与建造期间诸多要紧问题息息相关。
比如洛希极限(两个天体保持平稳运行的最短距离--爱德华·洛希计算出来的)。
当大型天体与其卫星(这里不是指人造卫星,而是指月球这样的卫星)距离近到某个极限,天体引力产生的牵扯力,潮汐力会拉碎卫星,卫星会被解体,碎片会冲向这个大天体,落到天体面上,或者成为天体的环,就象木星环、土星环一样。
PS:木星环、土星环是由无数碎冰块,小石头块,尘埃等等小块物体组成的。
在常规的认知里,人造卫星、小型飞船或者空间站体等人造天体,因为积小,质量小,结构致密,引力达不到洛希极限的效果,所以地球引力不可能扯碎这些人造天体。
通常情况下,只有大体积的,密度较低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的天体才会被扯碎。
所以,当太空城市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其大体积,低密度的特性就会成为洛希极限的重点关照对象。